也许中国的富裕程度比计算和想象的要高
(2022-10-30 11:36:51)
标签:
发展模式中华文化 |
分类: 咬文嚼字 |
也许中国的富裕程度比计算和想象的要高
本来今天的博客打算写成“中国的优势和中国人的消费观“,但觉得太正式了,就改成了现在这题目,更有标题党的意味。
早晨起来就和夫人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富还是美国富?中国的GDP和美国有距离,人均GDP距离更大,有接近五倍,但是GDP到底是不是衡量富裕的根本,我一边看抖音上讲美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一边提出了一个连我都感觉到吃惊的想法,这就是有可能中国已经比GDP衡量的富裕程度还要高了许多。
那短视频讲美国人的消费主要用在了打官司上,给会计师上,还有花在医药费上。我到美国去看到,他们的空调都不怎么关,以前我知道美国人是一个非常能浪费的国家,不能理解他们是怎么浪费的,后来才知道,房间里没有人,也要开着空调。后来还注意到,美国人把自己的消费放在中国人看起来毫无意义的方面,什么事情都要讲“请找我的律师”,所以在美国想当工人基本上没什么机会,他们都是第三产业,这些服务业给人们提供的服务都是今天我起诉你,明天你起诉我的来回折腾,什么事情都要上升到法律,一是一,二是二,把钱都送给了律师。那些会师的工作是因为人人都有财产性收入,这造成了金融业发达,很多人经常要与国家博弈,在纳税时想方设法避税,他们的每个州税法都不一样,财务的事情很多,学财务也有事情可做。在中国,这些钱几乎不需要花,除非是打离婚弄财产纠纷,个人大部分人都不需要请律师,所以中国律师行业并不发达。如果中国要像美国人那样活着,中国没有这样的观念,也缺少制度背景。这就带来了一个中国的问题,中国人得怎样花钱?
我们观察,中国人除了买房子外,其它方面花的钱很少。传统如此,现代社会也没有改变多少。电商在中国得到了大规模发展,电商的最大贡献是把中国人的消费进一步拉低。每一天我都要去美团的供菜点去取菜,我们买的菜算是多的,但是夫人天天用手机刷屏,反复比较,看哪款菜便宜,性价比高,不仅她如此,我妈也是这样。88岁的老人做这样的事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存在感和玩,我估计不只是她们这样,有很多的中老年人都是在网上闲逛进行消费,以买到便宜的生活用品作为自己的主要生活内容,特别是食品类和日常用品,所以,就有了“双11”的打折消费节日,让更多的人买便宜东西,买便宜作为购买的最重要目标,即使牺牲质量,也要追求价格低廉。如果晚上去“钱大妈”观察,就会发现20:00之前,钱大妈的门口就已经有一帮的老头、老太太们在那里等待,有的已经进到店里把菜选好,装到袋子里,准备等到20:00时去交钱,这样可以有再打0.5折的优惠。
这就是中国人。中国人已经远远脱离低收入水平,可是中国人仍然还是处在以节俭为主的生活状态。如果有外国人来到中国,看到这样的场景,还以为中国的脱贫是在说假话,其实这些消费者们的收入已经非常之高,远远地脱离贫困,甚至已经高于中产阶级的收入,但是他们就是这样的消费习惯,以买便宜的东西为乐事,生活简单粗放。我也是经常如此。
一些从国外回来的人看到中国今天的环境感觉吃惊。的确,我们现在环境每一天都在变绿不但公园、街道、小区的绿色在增加,整个国家的气候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中国现在每天都在做大规模的免费核酸检测,那些从国外回来的人感觉也很吃惊,因为海外的核酸检查价格十分昂贵,而中国却是天天免费。其实,这都是公共消费。中国没有一个行业不是以低价格向社会,包括向政府提供服务的,在中国,什么东西都便宜。
与此同时,有另外一个问题,以后我还会讨论它,就是为什么欧美的企业利润非常之高?中国很多的学者,不论是搞经济学,还是管理学的,老是绕开这个问题,不愿意去认真地讨论这个话题。其实,利润高的根本原因是构造垄断,他们有的在市场上采取暗中合谋,有的是有意控制产量,最重要的是很少采取价格竞争。企业不主动参与价格竞争,其背后是一种文化,他们不怎么挖自己人的墙角。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和世界先进国家的企业去PK高科技,还是中国企业自己开拓出了一个新的市场,马上就会有一批企业跟进,无论是低端的共享单车还是高端的光伏电池,几乎所有行业都是如此,高科技产品在中国一旦出现,瞬间就变成了产能过剩,然后大家相互压价,利润迅速变低。中国的上上下下都说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够,把注意力都放在创新上,但是即使企业创新力足够,也无法阻挡模仿。不过好在中国的老百姓总是想要买便宜货,这就形成了相互适应的供求关系,变成了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样背景下,如果用实际GDP来衡量,中国的实际财富和幸福程度应该远比以GDP计算出来的要高,甚至中国人真实感受要高过了西方许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