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新驱动理论与方法》一书的导读

(2022-10-08 00:18:24)
标签:

中华文化

哲学

分类: 教育闲话

《创新驱动理论与方法》一书的导读

 

创新是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手段,驱动创新是因为传统经济中存在着巨大的惰性,需要有足够的力量,并在创新体系建立起来以后,这种力量自动退出。这是本书的基本出发点,并由此解决创新驱动需要的源动力在哪?是什么?如何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在驱动中的作用?本书以国家作为创新驱动的原始和主动力,以顺利跨越中等收入水平陷阱为目标,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社会提供理论参考。

本书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之本,但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之前,中国企业的质量不高,对数量增长依赖严重,存在着以创新为主的质量增长的惰性,需要用强大力量克服这一惰性,需要多种力量整合共同作用改造现有企业,一需要环境改变诱使企业行为变化,二需要通过增量,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高质量的新创企业带动和迫使在位企业纳入创新发展轨道,三需要通过先导的创新企业推动社会文化更有利于企业创新行为。

不论新创企业,还是在位企业,其创新行为的形成都需要外部条件,不同要素和环境决定着企业的不同行为,政府是这些外部要素的直接与间接提供者,科技要素、新的基础设施、企业家精神、创新文化以及新的制度都能诱导企业创新行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依据这一原理进行设计,让企业能够敏感地感受到这些环境的冲击,率先感受这些环境变化的企业应该获得利益和成长,以此带动其他企业走向创新,并推动全社会创新文化的形成。

本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为总论,重点讨论了创新驱动的方法论,提出了创新驱动顶层设计思想;第二章讨论了创新驱动的目标和大力推动原理,阐述了创新驱动是为了避免中等收入水平陷阱,需要大力推动,而不是自然发展;第三章阐述了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力率先形成的意义与过程;第四章阐述了科技要素驱动原理,以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原始创新和以设计、创意为要素的创新过程,这一章强调了创新的本质是商业应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用的技术,强调市场导向的创新;第五章阐述了基础设施创新原理,强调了新型基础设施对企业创新驱动力构建的作用机制;第六罩了企业家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突出了企业家在塑造企业创新文化中的作用,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不仅是研发和商业创新,更是创新文化的发源地;第七章讨论了创业对创新的驱动作用,解读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原理,特别是对在位企业的推动作用;第八罩了产业体系对创新驱动力形成的过程与机制,解释了产业体系的自锁现象,探讨了新型研发机构在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中的作用;第九章阐述了制度驱动,重点讨论了知识产权制度和金融创新对创新驱动的影响;第十章阐述了政策对创新驱动的作用,强调了企业如何接受政策的影响形成创新驱动力的。

本书以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背景,结合了经济管理两个领域的研究方法,主要的理论创新包括:第一、阐述了创新驱动模型,提出了创新驱动力体系,给出了顶层设计及其原则。认为所谓的创新驱动就是推动企业从数量驱动转换到创新驱动,结合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实际得出落入中等收入水平陷阱的可能性和跳出陷阱的经验,给出政府是创新驱动的第一动力源和主动力,企业作为创新主体需要国家参与塑造,国家既要形成创新驱动,又要适时地将驱动力转移给市场,以企业自身力量来驱动创新,以维护市场经济的本质;第二、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基础了研究并发现经济增长极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高质量企业向中心地区集中、内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落后产业率先向内地转移,解释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实施的“腾龙换鸟”战略意义与工作机制,也解释了在这两个经济发达地区带动下,中国逐渐形成创新驱动力的过程;第三、提出了新型基础设施驱动创新的理论,集国家之力,在重大科技立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等领域的建设,不仅有投资需求拉动效应,还会大幅度改善要素与经济运行环境,形成创新驱动力。中国高铁、4G5G等的超前建设,都是在样的管理思想上取得了突破为经济注入新活力的尝试;第四、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是带动和促动在位企业转型的重要动力源,也是培养未来企业,从总体结构上改善经济质量的方法,这一思想对企业内部创业,强调创业理论的普适性,形成了创新创业驱动理论;第五、企业创新行为需要企业家自我觉醒,企业家觉悟与行动会形成创新文化,进而影响全社会,由此形成创新社会的文化驱动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