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和情境不仅决定了成败,也是教育的关键
(2022-09-19 01:04:42)
标签:
哲学中华文化 |
分类: 教育闲话 |
细节和情境不仅决定了成败,也是教育的关键
教育不仅仅需要细节,也需要情境。结合情景的细节进行教育,这是重要的教育原则。有的人只把课堂讲大理当作教育,其实多数学生是听不进去的,相反老师在课堂当中表现出的一些细节,并且通过细节讲授的原理,学生他们可能会记一辈子,即使把一些原理忘记了,但一想起细节,原理就会想起来。使用情境化,抓住细节,这些都是教育者的基本功,抓住这些细节,使之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师的责任。有的教师很注意案例教学,它也能引导实践,但是如果例子有些牵强,学生无法过多地联系到自己体会到的情境,也未必能听得进去。让学生理解的深刻,记忆更持久,才能应用的更灵活、自如。
台湾有个管理学者为大陆学生上课,讲及时学习,以信封讲故事来讲这个概念,我记了20多年。他说,他曾经是同时管了几家公司,有一天,他发现有一个员工把信封写错了,他把办公室里的所有员工都叫过来,告诉大家到底应该怎么写信封,他不只是要教育那个写错了的员工,还要利用这个机会教育周围所有的员工,不再犯第二次错误。他还讲过诚信的故事,他二孩子从楼上噔噔噔噔跑了下来迎接他的妈妈,说会给他带回来奶油冰激凌,结果那孩子的妈妈说外面下了大雨,没有带回来,这位老师则说孩子的妈妈做的不对,他要要出去给孩子买。孩子的妈妈非常的不解,问他为什么要冒雨给孩子买冰淇淋,这不是娇惯孩子吗?这位教师说这叫家长的诚信。孩子在旁边看着,如果大人做不到诚信,将来孩子也会向家长学,找借口撒谎,如果大人能够兑现自己承诺,即使冒雨也要说到做到,孩子会记住这样情境,如果家长认为雨太大,应该提前打电话回来告诉孩子,可能买不回来,哪一天再补偿,不会让孩子失望,也不会带来不诚信的结果。
今天,我的博士和硕士们到家里来讨论他们的论文。通常他们会直接到天台敬斋会议室,刚好有几分钟时间,我出门出倒垃圾,看到他们出电梯,我们相遇,他们有三件事情没有做。第一件事情,他们看到老师手里有垃圾,说老师等一会我们帮你去倒吧?他们没有说老师,现在我去帮你倒吧。我拒绝了的原因是垃圾放在门口,可能会让服务人员发现或者邻居举报。我从来不在门口放垃圾,因为有规定。第二件事情,他们没有帮助我摁电梯,等我返回到了会议室的时候,已经过去11分钟了。今天从负一到十九楼,竟然需要等待电梯11分钟,应该是我等待时间最长的一次,这也给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警觉,等电梯已经成为中国人一大灾害,是目前中国的一个重大问题,人们本来就很忙,特别是上下班的高峰期,时间那么紧张,却要在等电梯上消耗太多时间,而我今天等待的时间过长,其原因是他们没有任何意识要帮助我把电梯摁住,让我节约一点时间,也没有浪费别人等待电梯的时间,因为我就在电梯口,马上就可以下楼。第三件事情是他们看到我家门口放着快递箱,体积不小,他们提醒我说一个快递,却没有人说,“老师我们帮你把这个箱子送到房间吧?”,等我回来时,发现快递箱已经被拿到房间里,我问我妈,她说是一个隔壁老人帮助她推进房间的。
正式开会,把主要问题讨论完以后,我问他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三个事情,他们都伸着舌头,有一点不好意思,我笑着跟他们说,你们很羞愧吧,看起来都需要成长,当了博士和硕士更需要会做人、做事,眼睛里要有活,三勤,脑勤、嘴勤、手勤,现在没有做到主要是平时训练的不够。我和他们开玩笑说,一定要自己想办法找机会训练,比如在宿舍为宿管阿姨做事,经常问一问她,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可以帮忙,培养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将来不会吃亏,举手之劳会带来大收获。博士和硕士仅仅写出论文并不是个大事,大事是学习做人,这才需要学习,从细节中学习去做人,有眼力劲儿,不要懒,要主动帮助别人,不仅做事,还要思考,比如我为什么去了那么长时间?如果思考了就会更深刻地认识到刚才是你们利用资源的警觉性不够,才出现了这种结果。我说完了之后,他们很认真地接受了。我估计这个教育的结果远高于那些论文。
昨天我和在中秋节来我们家过节的学生一起吃饭,又讨论起那天晚上和他小孩的故事,他想起来,是他的孩子要求他买一款名牌鞋,他咬了咬了牙给孩子买了,因为他认为要给孩子一些面子。我那天晚上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们三个大人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时候,我没有吭声,他们都表达完了之后,我和他孩子非常明确的说,他们表扬不对,这不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应该追求更多地为班级同学服务、为同学做事、为同学着想,用思想和勤勉去团结同学,而不是用家长的钱去争取面子(其实我那学生现在经济情况也有点紧张,他们在供房)。我把这个故事也讲给饭桌上的另一位长者,他创立了一个教育集团,也在香港上市。我说完以后,他向我敬了一杯酒,说你是真正一位教育者,是国家万人教学名师,连这么一个场景都在关注着人的成长教育,而不是虚荣心的纵容。当时,我一饮而尽,心里很高兴。
认真做教育,需要教育者,不要顾及太多,要想产生教育的结果,最主要的还是要借助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和被教育的人能够在思想深处,在自己观念上形成影响,直接针对的是行为,但影响的却是观念和与行为规范。这是不需要备课的,它是自然而然的,是发自内心的,是脱口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