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学教育的任务

(2022-09-16 01:25:05)
标签:

中华文化

发展模式

分类: 教育闲话

经济学教育的任务

 

今天去参加经济学院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成果奖研讨,他们做的工作很不错,大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但也引发了不少话题的讨论,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的经济学教育到底应该走向何方?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经济学到底是一个微观问题,还是一个宏观问题,或者经济学教育到底应该以宏观为主,还是微观为主。有很多人的回答是两者都有,这是因为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决定的,但暨南大学有管理学院,还有一些其他几个偏向微观的产学院,经济学院为主导的教育是否应该主动错位?同时,经济就是“经世济民”,从这个角度去认识经济学,中国对经济学的贡献在于实践,而实践方面的中国贡献主要表现是宏观管理上,中国有一套行之有效,却为世界所不能理解的做法,而在微观上没有多少自己独立的东西。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中国的经济学教育应该是基于中国背景的,建立中国话语权的教育,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要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它可以被称之为“中国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讨论经济学的教育规律,应该更多地总结和认识中国经验,适当地发现一些现在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是新时代经济学的重要任务。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到底是向西方学习经济学还是我们基于中国经验向比中国更加落后的国家输出中国经验?或者是说,我们需要有一个教育对外开放新定位。为什么讨论这个话题呢?一方面是他课题组的基础工作是基于英国伯明翰和美国斯坦福等高校的联合培养,里面有暨南大学的一些做法和教育特点,但是,我们到底是以引进西方经济学,还是借助于中国经验把包括西方经济学在内所有经济学成果消化了以后变成可以治理落后国家的经济理念、政策、法规呢?中国在倡导一带一路,中国经济学建设应该配合这样国家思考,即使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到,但是一定要十分强调我们已经开始做了,并且未来要将坚决地、认真地做好这件事情。

第三个问题,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这是学校的使命,如何把经济学与中华文化结合起来?要变成暨南大学所有专业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华文化中的很多思想,多是宏观治理的思想,是为国家服务的经世济民,可通过把中华文化在今天中国国家治理中的一些表现用经济学表现出来,来解释中国的成就。

第四个问题,经济学教育要不要实践?我认为经济学也要组织教学实践,经济学教育不是组织学生去跑企业,那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实践,经济学的实践教育应该是利用教室环境开展充分研讨,做国家经济治理的案例教育,利用暨南大学从海外招生的特点去研究那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探讨这样的国家应该如何发展。可惜这方面我们可能做的不太够,尽管如此,这也是方向。

第五个问题,要不要强化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来支撑教育。课题组长是暨南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带头人,而理论经济学是以人类发展及环境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因此,需要把人类共同的话题和中国经济、中华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加入到经济学教育之中,面向全人类服务的,让学生探讨新对外开放下共同话题,从而实现传播中华文化。

有人说你怎么会对经济学教育这么感兴趣?你不是在管理学院吗?其实,我虽然在管理学科,但我从产业经济学转到技术经济及管理,并且无时无刻不用经济学的思维在思考问题,表达思想,我认为,技术经济及管理重在研究技术的经济性质,并应用于管理,而且十几年前,我在珠海上宏观经济学,组织实验经济学工作,是暨南大学第一批精品课程,后来把这项任务交给经济学院一些同事。我喜欢实践,在产业经济学科,我也是一个把重点放在产业组织这样比较微观,兴趣也在产业创新方面,因为有这样思想方法基础,在创意、创新、创业开展教育的时候,都是基于经济学开展的工作,在国内,据我所知,我是唯一从经济学专业出来的做创业教育的老师。

在我看来,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国家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为人类社会服务,找到经世济民的方法,要避免做象牙塔的研究,而要把思想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思考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新文科建设暨南大学应该如何做?不要人云亦云,一定要讲出具有未来的,并且具有暨南大学特色的,谁也不服的,跟谁也不比的,新的经济学及其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