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需要长的智是什么呢?

(2022-09-13 01:30:15)
标签:

中华文化

从头再来

分类: 咬文嚼字

我们需要长的智是什么呢?


整个从教40年恳谈会组织的都很好,因为我有一个长期和我合作的媒体团队叫仨米,他们是我扶持起来的很多企业之一,老总是我十几年以来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加入大学生创业实验园,到后来进入创业训练营,被推免为研究生也成了我的研究生,就想创业,算是我的最好的学生之一和忠实的合作伙伴。我的MOOC全部交他们录制,而且一炮走红,我60岁生日文告也是他们制作发布,生日现场的视频资料也出自他们之手。最近老婆有了身孕,同时公司也赶在这段时间业务突然增加,从教40周年这件事情可能被视为简单,有一些流程没有走好。主持这项工作的是另外一位学生,他也是我团队的重要成员,的许多工作交给他来组织,人很细致,也很会分派工作,在现场整体组织的都不错,大家还挺兴奋,但快结束时,发现了一个重要漏洞,就是现场发言的没有做录像,也没有做录音。

我比较重视资料积累,特别是公众号推出后,公布了一些栏目就是要做这种积累,另外,也有一些人,不能够现场参加会议,也没有时间观看视频会议,想看一看回放,这下子全都泡汤了。

第二天,我一整天都差不多都在追索这些数据,因为第二天拍摄团队起早要去军训现场,我没有认真去追数据,再隔一天就是假期,以为员工和我的学生都很累,放假也不好找数据,直到第三天的傍晚,才知道录音录像数据全部没有。如果还有录音,就把录音和人头像整合起来,我的主旨演讲部分事先做了录像。当时录像的想法是结束以后马上就可以做回放,而且,我的主旨演讲要回放的效果要好,有这个基础,加上录音就可以在第三天完整形成资料,也可以给我文字稿,用来做发言人的文字发布,但是,录音也没有保存,少量的录音,效果也很差,根本达不到那天现场的感人程度。今天工作小组还是最终公告,因为工作失误,数据丢失,再动员发言人重新录制,给这些人增加了不少工作量,而我也是情绪失常,和家里人发火。

他们工作小组在反思这件事情,说“吃一堑,长一智”,这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时无法用吃一堑,长一智圆场,二是到底吃了什么亏,长什么智?需要全面总结和分析。

1986年我结婚时,一位热心帮忙的同学,一定要亲自拍照,那相机不是他的,是我借来的,135的相机。如果是我,会感觉一下胶卷是不是已经上好,应该能够听出来,这个节点很关键。胶卷退出以后装到盒子里,寄给在湖南大学读大二的妹妹。她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回不来阜新参加婚礼,她又想知道结婚的场面,就寄给她,让她洗出来先睹为快,没有想到,照相馆冲出来一看,全部是空白,她当时就“哇”地一下大哭起来,她后来写信描述,我也能想象得出那种渴望和失落。她打长途电话回家,一说大家也都傻眼了,说是不是照相馆洗坏了,妹妹把底片看了又看,底片上的前一张还有点,后面的全部是重叠在一起,这是明显的胶卷没有挂好的结果。我们家到处都是结婚纪念照,唯独没有结婚照,就是这个原因。妹妹一直遗憾,但更遗憾的是我。这一次又出现了几乎完全相同性质的事情。真实的记载经常会变得十分珍贵,它无法再造,亡羊补牢也不一定能够达到相同的结果,假创的现场与现场感不太容易一致,无法吃一堑,长一智。

今天是周一讨论会的时间,大家在假期,我不提醒,好像谁也不想组织。九点半时,我们家的客走了以后,我在微信群中叫他们,已经到九点半了,可以开始讨论了。讨论的话题是“什么叫团队?”他们有几位挺积极,用一些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了,“团队是一群拥有共同目标的人”、“团队,优势互补的几个人合作做一个事情”。然后,我才告诉他们为什么会讨论这个话题,其背景是什么,就是出现一个重大的事故,就是40周年恳谈会录像全都丢了,出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其根本是团队概念出现了问题。

我也在现场,每位现场参与者工作都不少,分工做的很细,但做完以后,没有其他事情做了。“现场大家嘻嘻哈哈,很热闹,却谁都不想事儿,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如果按上面的定义,算是团队,因为每个人认真地做好自己那点事,多一点都不想,这是把分工原则做到位,理由是怕打扰别人,但是团队的概念出现是基于这种情况吗?或者说,这是团队吗?如果不是,那么团队概念出现了错误或者理解上出现了错误。

有一位,是我的创意经济研究会秘书长,最初他是项工作的负责人,但最近外派,工作也比较忙,他应该在那天没有在外地网上观看,或者完全忘记了曾经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我认为他是这件事情的重要责任人,原因是他是成熟的组织者,利用这种身份把别人没有考虑到的加以提醒,如果做到了,他就立功了,也可以把我免除了他的组织者责任,用自己主动工作弥补回来,甚至功劳超过了实际的组织者。我们在真实工作,一些领导获得荣誉许多人不服气,其实他就是做这种重要环节提醒工作,用视察来把控工作。

其他人的责任我没有追究,但我们这个团队的确存在着概念训练不够,把什么责任都推给实际的组织而从不从团队建设角度认识这个问题,就不能真正的吃一堑,长一智。

我也不是说我没责任,但是我的责任代替不了大家和团队建设的责任,尤其是年青一代,不认真反思到底自己缺少了什么,以这样的状态去工作将来一定会吃大亏,所以,我把团队定义成:“团队、团队主动补位”。第一、关键词是“主动”、“责任”、“承担”;第二、提醒起的作用是团队的重要作用,它不会打乱分工,却会强化组织,提醒只意味着想到了,而意味着代替去做,如果实在找不到人,可以主要承担代替责任,主动顶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