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说,“能做您的学生是我的幸运”

(2022-09-06 01:05:20)
标签:

中华文化

发展模式

创业

哲学

分类: 教育闲话

他说,“能做您的学生是我的幸运”

 

这位说话的学生是广西的,是几年前毕业的EMBA的学生,我指导他的论文。说句实话,对EMBA学生论文的指导并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他们有自己的企业,企业的企业有什么问题,他们心里很清楚,只需要适当地在形式做一些点拨就可以做出一篇基本能够通过的论文。我的所有学生多都知道我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在于他们在学校期间的事情,而在于学校之外,以及在毕业之后,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和教师学习做人”。他们应该都听过那句名言,“未做事,先做人”,我多是用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是怎么做的,至于他们的毕业论文的事情,也不能说完全不关心,但它既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我最关心的,毕竟写作论文是自己的事,我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都是我自己独立,基本上不与导师交流就通过答辩了。

多年来,他一直在做月饼,他的产业已经不小,每年他要在中秋前寄送一盒给我,表达没有忘记老师。虽然我不吃甜食,但是我仍然挺高兴,不过,最近大家越来越依赖物流,我们小区的物流快递驿站已经超负荷运转,去了多要排队,所以,我和许多学生说,不要寄 了,如果寄来,我会等到中秋以后再去取。

刚才广西这位学生和我在微信中对话,他说这两个月都在努力奋战,每天加班加点发货、送货,前面拼命生产备货,现在依靠物流发货,再过几天就中秋了,过了中秋要来广州来看望老师。我问他,“你们现在情况怎么样?”他说,“还勉强吧,今年市场冷淡,不过也算平衡度过,预祝老师中秋快乐。”接着我讲了一句重要的话,“就这种心态就好”,他说,“谢谢老师鼓励,明年继续努力”。我说,“只要心情好,不管挣多还是挣少”。他说,“是啊,向老师学习,保持阳光心态。”

这句话讲了以后,我觉得我们是同道之人了。我不仅这样讲,并且通过各种各样方式公开表达出来,宣称我是一个率真、豁达、乐观之人。虽然有时情绪有点波动,甚至拿学生、朋友开玩笑,发点脾气,有时会出格,让人感觉有点没分寸,但是最后总是以真诚结束,能放得下事情,十分乐观,积极向上,总是看到积极的一面,还特别用类似秀的方式表达和感染周围,希望大家都能够与我有类似的世界观。

现在,许多人都很苦闷,我跟他们反复强调叮嘱,疫情没有结束,但不意味着人类会结束,中国人的好日子已经开始了,肯定会越来越好,尽管如此,这种越来越好也一定是波浪式的,不可能从波峰再到新的波峰,那种相信“从胜利走向胜利”只能是在梦中,但是“总体向好”是肯定的,人们需要有这样的信念,要经得住波谷的情结考验,扯淡挫折,保持乐观,毕比那些比不干和没有干过的人日子要好的多,应该满足。

夫人今天已经出院了,到家里以后,跟我聊起她临床的一位比她大了一岁的女患者-一位离异再婚的女人,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跳楼自杀了,而她在十年前的时候,得了肾衰。她的养老金只有2000块钱,透析一个月要花掉1万块钱,有60%能够报销,但她自己的钱远远不够用,只能靠另外一个女儿帮助维持。她的另外一个女儿是华侨医院的护士长,这样的家境家里还雇了保姆,买水果和日用品都是挑最好的,在我夫人看来,这样过日子与她们家的境况太不般配了了,日子这么穷苦,还这么大手大脚?尽管这人的身体不好,但却十分乐观,乐呵呵的,不觉得自己有多苦。夫人回来以后,讲起这个人,一个劲地说要向她学习。

人和人对钱的看法太不一样了,不向重钱的都很快乐,看中钱的,经常很悲观。我有不少的学生自己都有事业,却非要钻牛角尖,一定要挣很多很多的钱才罢休,经常自己挤兑自己。而我老家小学中学的同学,他们在矿山,退休金很低,却是天天傻呵呵,什么也不想,经常去玩,穷游,虽然没有太多的进取心,但他们的养老金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花了。对比以后,发现老板的幸福指数很低,老板们可能出门坐飞机,甚至可能会坐头等舱,喝一些很不错的酒,住一些不错的酒店,但他们的内心压力很大。大的原因就是把目标定的太高太死,把挣钱当唯一目标,把快乐当成可有可无,甚至把快乐只与消费联系在一起,其实他们花了钱也未必能够真正的快乐。

如果要研究那些百年以上的家族企业,发现这些家庭企业压力感要低得多,这些企业的当家人想的最多应该是企业不要断送在我手里,企业是不是能够做大,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只要能够保持,保证他们面子仍然能够冠冕堂皇,对危机的底线时刻保持着警觉,对进取的态度是确定能进取就进取,只要不太冒险就行,所以百年老店,企业不会有太多闪失,不追求太多的喜悦,也不想家族制造太大的悲伤。在这样的前提,有事家族内部好商量,以快乐为本。这样的企业应该令人神往,但我们重视过吗?

一个人能够保持自己良好的心境无疑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话题。不少人认为,中国人很浮躁,浮躁是因为人们都想快,都想超过别人,只要一旦做了事业,就无法静下心来,快成了唯一。其实,真正追求事业,得让自己发展的慢一点,保持独立性,不受外部思潮裹挟和困扰。上学时的独立是为了考试,因为不让抄袭,但现在看,能独立思考、有效隔绝外界口音,不只是为了锻炼智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自己变得理性,就像知名的老匠人一样,别人给他单,他觉得不合适,就会告诉对方,给再多的钱我也不做。

我相信有不少做成事业的同学认为和我交往都可以获得正能量,并因此会感叹成为张老师的学生很庆幸,我想并非是因为在学术上的造诣,而是能够经常提醒他们应该平和了,不要迷失了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