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了对作者敬佩之意
(2022-09-03 00:46:53)
标签:
哲学中华文化 |
分类: 教育闲话 |
读出了对作者敬佩之意
最近在看克里斯坦森的关于《繁荣的悖论》这本书,看到了200多页的时候,注意到书中讲的一个例子,就是基础设施到底是国家创造的,还是私人创造的话题?在他的定义当中,基础设施包括学校、医院这类偏软的基础设施,他的例子讲的是私人创造基础设施的话题,但我却读出了另外的内容。
在中国,基础设施太硬了,一讲基础设施都是三通一平,九通一平,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飞机场,通讯这样的硬件,中国能够快速发展,在硬件基础设施上有自己的独到发展建设经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看作者介绍的这个例子,对中国来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一番教育作用。
例子讲的一家印度医院名字叫NH,是一家多专科连锁医院,共有7000多个床位,7个世界级心脏医治中心和19所初级医院护理机构。她的创始人叫德维.普拉萨德.帝蒂博士,他曾经担任过特雷莎修女的私人医生。印度是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饱受腐败和糟糕的管理之苦,但谢蒂博士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创办了HK,他的梦想是每天一美元治愈穷苦人。这让人不禁想起亨利.福特曾经说过,他将造一款适合大众的汽车,它的价格很低,只要有一份不错的薪水,人人都能买得起,最终福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2000年NH刚刚成立,谢蒂博士也跟他一样的梦想,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世界上最复杂昂贵的手术平民化,包括心外科手术和脑外科手术以及脊椎手术。
美国每年的医疗费支出是3.3万亿,人均10348美元,在英国和美国心外科手术费用是7万美元和15万美元,但谢蒂博士的目标是要把手术费用降低到1000到2000美元,而死亡率和感染率水平要与美国的医院相当。他们从来没有忽略过任何一位病人,哪怕再穷,即使是富人,到这里也是2000美元左右,而其他的医院就诊则需要5500美元,但这家医院在2017年的收入却是28亿美元,利润超过了1200万美元。
他们有利润,他们不是慈善机构,但是你能计算得出来,他们的利润率有多么低,是他们不想挣吗?对,就是他们不想挣,这就是境界。这是中国医疗机构和世界其他医疗机构达不到的境界。我们从这本书中看到了印度什么?
书中说,NH需要的很多技术设施是印度现在无法提供的,他们从自己开始做起,他们运营着19门研究生的课程,从心胸外科到医学检查技术不一而足,他们的培训非常出色;他们和保险公司联合开发了一个小额健康保险,每个月只需要交纳11美分的保费,就能获得一份医疗保险,可以报销高达2200美元的医疗费用。在中国,以各种对外开放的口号和理念,接受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更接受了发达国家利润最大化的理念,却忘记了,还有不发达国家的人有更加接近人性的理念。看看这样的国家的博士在做什么,看看我们的博士在追求什么。印度在这样一位博士的带动之下创造出了这样的业绩,给老百姓带来这样的好处。印度有三个重要支柱产业,其中医疗非常重要,我猜测,至少谢蒂应该是做出过重要贡献。
我不仅对故事主人表达谢意,对这本书的作者更是表达谢意。它颠覆了我对印度的看法。我们有很多人一提起印度都觉得印度脏乱,瞧不起他们,但是看一看他们也有这样的人,以一已之力,在撑起一个国家的事业,靠的是意志力和智慧,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商业模型技巧,而他的精神,应该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和自己,要给予这些奉献者以崇敬和由衷的赞扬。
最近在视频上看到有一个王院士在讲,天津的一家区级医院做血溶,做得很好。他讲了一些例子,进来时,是一瘸一拐的,一些人一边输液,就可以站起来走出去了,有点神乎其神,好像花钱也不多。他还讲湖南长沙的一家很小的社区医院派了20多个人去学这项技术,治好了很多人,周边许多病人都跑到这个社区医院里来治病,现在已经成了周围知名的一家专科医院。这条视频播出后,许多人来质疑,不信,中国胡吹的假医生太多了,但是如果这本书讲印度的故事,中国人也不信,可能那些我在海南一些社区看到的到处都是东倒西歪、一瘸一拐操东北口音的人,只能将就着活着吧。把这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我宁可相邻王院士、天津和湖南的故事是真的,因为中国人也应该有印度人的这种精神,它是正能量,它是人类的本真,为什么我们不愿意信呢?
其实,类似的故事中国以前也有,王选和袁隆平都有这种精神,他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做科研,而并非是为了钱,可能会有一些人推动他们的企业上市,也可能他们的钱不少,但中国人为什么老是盯着人家挣钱,却忘记了他们解决的那些大问题呢?
中国缺少宣传家,各种各样的舆论宣传都找不到感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都讲歪了,误导社会,中国现在出现的许多问题他们有责任。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正儿八经地去讲发生在印度的故事,不能讲讲发现在湖南的故事。多讲讲,至少可以把他们做道德绑架,约束他们不把挣钱当做第一位,而回归到医疗的救死扶伤上去,大家宣传多了,社会应该更加净化,那些自己愿意做牺牲为社会的进步而付出努力的人,也会因此而感到欣慰。站在主席台上领奖不及老百姓的真实赞扬,让他们变成老百姓心目中的神,才是宣传的最终目标。
中国需要崇拜,需要对这样的人的崇拜,不需要对别的崇拜。推广这本书的人以及撰写这本书的作者,介绍了这些案例,讨论学术也顺便反思和净化了我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