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天观察张耀辉
天天观察张耀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29
  • 关注人气:2,4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共场所用免提,谁来管?

(2022-08-30 01:21:56)
标签:

发展模式

中华文化

分类: 时政评析

公共场所用免提,谁来管?

手机有一个功能,就是在通话的时候可以使用免提,不用把手机贴到耳朵上也可以能听到。为什么这样设置呢?理由应该是人们贴近耳机的时候会影响一只手,免提可以让人把手机在一边,双手被解放出来去干别的工作。所谓的免提就是指的不用手提着电话机,就可以通话。有人把这样的一个免提功能的功效给放大了,变成了喇叭。开会的时候可以使用免提开电话会议,甚至可以话筒结合,通过放大器把声音传到喇叭里,让更多人听到。但是这种情况,不使用免提或者电话上有免提功能也能将就使用,只是声音会比较少。但是,如果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使用免提功能等于是把私密的声音变成了公共的声音,这样的情况有可能形成伤害,但没有人关注这个伤害。既然是公共声音,就有外部性,如果是人们所需要的,比如开会时主持会议人的声音,必读得的声音,甚至是播放的人们普遍认可的音乐声音,现场的人们需要这个声音时,它不会有伤害,还可能会有益。比如广播中传送出的重要消息,使用免提让大家都能听到,大家很乐意。但是如果在公共的场合,别人不想听到的声音,却使用免提,就变成了强制别人接受想着的声音,它就会变成噪音,会打扰别人并造成伤害。这种情况很普遍,但一直也没有看到对这种现象的批评。我禁不住在想,我们还不是文明社会,但好像我们也不想变成文明社会,因为立法制止这样的行为不会对本人有伤害,却对公共环境有益。我今天去夫人的病房里,送去了一些她需要的用品和午饭,下楼的时候遇到了几位挤入电梯,其中的一个中年妇女,手里拿着手机,手机开着免提,声音很响。电梯里除了上来这几个人以外,我和推空床的护工。我小声和他们说,“是不是可以把免提关掉?”其中那一位男士看了看我,好像不知可否,但那个手里拿电话的中年妇女完全不理会我的说话,仍然保持着很大声音。她应该在走廊里就使用免提在接听电话,走到电梯里也没有关掉,而在走廊里使用免提,也是公共空间,也会造成对外部的干扰。人人都可以进医院,医疗需要公平,大家没有身份上的差别,这是社会的进步,但是有的人享受到了社会进步,却没有建立相应的良俗,他们来公共场所就像在他们家的农田里一样,把手机打开,肆无忌惮地使用免提进行电话沟通,他们已经习惯周围无人,也习惯了随意打扰别人。我看他们的装束应该是农民,不是广州人。也许我讲普通话,她听不懂,但更为重要是,我应该阻止她吗?需要我阻止吗?我阻止她是建立在维护公共环境意义上的,看那男士的眼光,似乎我有点多管闲事,而且没有法律依据。的确,我很理亏,如果在东北有可能我会挨揍,还好这里是广东,人家不理我,也没有向我动武。我应该自我检讨,下回少管闲事。如果我夫人在现场,可能到家会说我多管闲事。但是,如果都这样想,这样做,社会靠什么走向文明呢?

公共场合不要制造噪声,有类似的国家法规,但在公共场合好不要使用免提,国家没有立法,不仅中国没有立法,好像其他国家也没有立法,不仅在电梯上没有立法,在其他公共场合也没有立法,比方说在地铁上、车厢里、商场或影院,都是公共场合,又是一个比较狭窄的空间,一个人打开手机周围的人都能听得到,都可能会干扰别人的正常状态,比如睡觉、思考或者想安静一下。有人说,这是我的自由,或者说我让你们去听,是对你们的信任,不对你们保密,但他们不知道强制让别人去听,是对公共秩序的挑战,也是对别人利益的侵害。

我们已经有过许多环境保护立法,实施的也很严格,但是对这种由噪声带来的公共环境破坏的立法好像只有对私家车在城市里按喇叭给予了限制,而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者是利用手机免提制造噪声还没有从法律高度给予重视。可能那些法制委员们觉得这最多属于轻微伤害,但是如果不制止,在这样环境里边的人真受到了害怕,或者诱发了更大的伤害,动手打人甚至打死人了呢?其实,我在电梯里就很烦,因为我把夫人的校园卡给搞丢了,我想急着回家去找,是不是掉在家里的地上了,没有装在兜里,这样一种心情,还有中午急忙地接受了邀请,参加了老朋友聚会,匆忙地赶到夫人病房送了一些东西,还要赶回家里,为老妈收拾中午吃饭后桌子,还要准备晚上要去上课。这样的心境下需要安静,受到别人噪声干扰,侵害了我的利益,我不要去制止吗?为什么一定要我容忍别人随意践踏我的利益呢?我不高兴,但我也没有办法使用更加严肃办法加以阻止,我只能采取建议的口气,因为我没有法理为依据,提出建议,人家不理我,我也没辙。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在电梯里打闹,我遇到了我也说出来,告诉他们,这是公共场所,而且电梯会因为打闹变得很危险;在学校的电梯里,外国学生嘻闹我也会阻止。但是在医院这种为了治疗、恢复健康地方,家属经常处于焦虑状态下,却没有办法理直气壮地阻止,我不能接受。我得写成博客,请求立法。如果立法,我会加紧阻止,当然,如果对方向我表达一点歉意,说不好意思,他们都想听听对方要说什么,我可能会接受免提,把问题拉回到道德层面,否则就应该严厉阻止。无论是从文明社会建设,还是从应对科技进步进行法治完善都应该严肃地提出这个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