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钱花给校友

(2022-08-15 01:10:56)
标签:

教育

哲学

发展模式

分类: 教育闲话

把钱花给校友


虽然大学只有四年,却经常是改变人生的关键四年,很多的同学是因为上了大学才学了普通话,也有的同学上了大学才培养了一些习惯,60多岁还保持着,特别是吸烟这种习惯,还有的上了大学,改变了性格,形成了世界观。这些都是今天20来个校友去中山张忠庆的企业路上的时候大家交流的结果。

到目前为止,广州校友会已经举办了四场去校友企业参访,如果再加上去年广州校友会成立以后去佛山的校友聚会就算是五场了。据我观察,每到校友企业,大家都很兴奋,没有到人仰马翻也差不多,经常是很尽兴,虽然校友间年龄差距经常会有40岁,差不多是两代,但校友就是校友。这就是所说五缘之一的学缘。

总的来说,我的校友企业还算是比较平稳,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交流起来一问,他们都说还行吧,其实他们也不一定太好,但是也不会太坏,可是不会把困难说太多,这就是阜新矿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友的特点,既不会太出奇的快速暴富,在他们交往客户和上下产业链合作伙伴也不会太烦人,多是属于慢成长的企业。我们母校同学的风格,我把它归结为“老老实实做事”的风格,现在母校的领导们不一定有这种工作风格,讲的多,做的少,但学生之间相间相互传染的文化,有着共同的特征,这既和行业有关,也和学校地处偏僻有关。现在的大学校长改变不了学生什么,他们已经很难成为教育家,真正能够塑造学生的可能是校园文化,一旦形成的文化就会通过上下级同学传承。能够从东北读书来到比较务实的广东,这种特征可能会更加明显,做人做事,多会脚踏实地,因此,他们的事业也不会忽高忽低。他们事业平稳,收入和利润也比较平稳,挣钱不会大起大落,人的精神状态也比较平和。这里包含了一个重要的命题,也是经济学、社会学比较一个问题-挣钱应该怎么花?

大家看到的今天题目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把钱留给同学花?我们现实中,没有这样想的,所以题目有点让大家出乎意料。其实,人要大气一点,应该留出一部分钱给同学花,给校友花,这不能是一句口号,而实实在在的财务安排,甚至说花了不要心疼。经济学上,把人们挣钱安排是给自己花,给老婆、孩子、老人的家里人花,也有一些社会责任,做捐赠给贫困的人,那些不相干的人花,也有的是给急需的人花,现实中,这样的花法都正常,也有给自己信仰的教会、寺庙花,但是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应该是给同学花,至少这样的花钱不要排的太靠后。

我自己是按这个要求花钱的,尤其是在收入很低的时候,把钱留给同学花的比例更高。不仅大学同学花,还给小学中学同学花。我们那个年代的中学小学并没有提供多少有益的教育,只是因为我们是矿山,有着共同的矿山文化教育,我有一点经济条件,就花在同学身上了。1992年,我拿出家里积蓄给了同学,创立了一家企业,中间经历了许多挫折,一些股东退股,我都股份都买下来,最后这家企业就是我一个人投资的,但同学身体出了问题,得了癌症,我没有要回股份,所有财产都给了同学的遗孀,并且主动中断了与她们一家的联系,以后也没有再联系过。我的大学同学曾经面临着换肾急需用钱的情况,我也毫不犹豫地拿出钱来,不过那时我的经济条件已经有所改善;我们大学班级同学的多次聚会和同学的亡故,我都主动的出钱,替一些经济情况不好的同学承担费用,至于请大家吃饭的情况更多了,不过我请大家吃饭,秉承着一边节约,一边花钱,所谓的节约就是多会找了一些价格比较实惠,又符合我们自己风格的地方,所谓的花钱就是不需要别人去分心思考花钱的事情。我就是这样理解关于挣钱后如何分配的,而不是把钱全部都用在家里,我对自己比较抠门,但对同学相对来说,比较大方。因为如此,今天去中山参访校友企业,我在比较正式的致辞当中讲道,“破费了,但这种破费是有意义的,因为做企业挣了钱就是要给同学花,要把给同学花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上”。我这样讲是为了在我们校友会内形成一个文化-给同学花钱光荣、是钱的一个重要归宿。

把钱花给同学要比花给社会更有意义。首先是因为同学之间的感情多是纯真的,在同学之间花钱就如同夫妻之间花钱一样,不应该太过多的计较。一些视频描述同学聚会为了花钱搞的很尴尬,说明同学之间已经没有了纯真的感情,只有侩之气,这样聚会不搞也行,或者聚会采取AA制。换言之,AA制表现出来不是平等,而是对同学纯真感情的一种否定,而想给同学花钱,花了就花了,是应该花的,没有什么,与公平、平等没有关系,你机会下次你花钱,甚至不惜把遗产拿出来请大家吃饭。其次,很多时候,人的成长,性格的形成,与大学有很大关系,既然如此,这是一生的收获,人们不应该对这个收获进行补偿吗?第三,人们有成就就要表现出来,自己能够承担费用,不只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表达自己对同学和对母校培养认可的一种方式。

我们参访了几个校友的企业,他们都非常认真热情地准备,招待也很充分,我作为会长,十分感谢,但更有一种培养大家乐于接待校友的文化。今天是周日,中山的同学留下了四五位同事包括他的副总为大家服务,能看得出来,我们的这位老实的校友在这家企业做领导挺令人服气的,水果、瓜子,人员和会场的准备都需要花费精力,这也是一种花钱的方法,也表达了对校友的尊重。

今天的题目虽然有一点另类,但是大家仔细想想,在参加同学送别仪式上,去最多的、最经常念叨的还是同学,如果评价一生的友谊最持久的,恐怕也是这些校友和同学。我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理性地认识为同学、校友花钱的合理性,也是让大家有个科学的安排。把其他方面的钱省下来,花给同学,这样安排可能有点出乎意料,却有可能是最合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