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为的自主创新观
(2022-06-30 02:05:25)
标签:
起死回生商业设计发展模式 |
分类: 咬文嚼字 |
关于华为的自主创新观
我们的读书会在前天读了《熵减》,这是德伟兄推荐的,我一直觉得他荐书的水平很高,一方面,德伟兄是物理爱好者,他对科学及工程技术的理解都非常深刻,他也经常会涉猎这方面的知识和著作,一提到“熵”这个影响了全世界思维的概念,他就非常兴奋,他在讲授的时候完全投入到物理学中,但是,这些听众却是EMBA的学生,他们脑子里装的全是如何管理企业。
这本书是因为华为老总任正非在几次讲话当中讲到了熵的概念,华为的一些员工在他们内部杂志上发表了相关文章形成的论文集。员工到底是否应该围绕老总的观点展开讨论、发表文章?我认为,这说明公司有一套自己的管理风格,员工如何吸收和转化老总思想,这是一个大问题。它不是学术讨论,但可以带有一定性学术性,因此,也不能写成拍马屁的文章。如果公司员工通过讨论将思想加以深化,会形成公司特有的管理思想,也会形成公司文化,有利于创新。公司不是学术组织,适当引进学术讨论,培养人上下一致的共识,也形成与创新相关的文化,这是高明的管理。特别是企业的一些决策,需要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解释时,相当于是做了思政。比强制贯彻、组织动员要有效率的多。
书中讲到,华为曾经把2000位研发人员分配到了销售、供应等部门,有一些员工在新的岗位上做得非常好,后来回到了研发岗位,研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许多人都知道华为在研发投入和收益都是中国最高,他们以两项指标占据中国的头牌,然而把作为较强专业性的研发人员用去做其他行业,而这样的人在其他企业里往往被为宝贝,略有不满可能会跳槽,华为就不怕这些研发人员有意见或者是跳槽吗?的确,当任正非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很多人确实有过质疑,也有一些研发人员跳槽,或者提出反对性的意见,但任正非仍然坚持。
任正非为何会如此决定呢?是因为他对熵的理解。他们认为,组织与物质一样如果没有外部能量补充会呈现熵减,主动让组织呈现涨落,是管理者的责任。
熵的理论最主要是熵增理论。熵增的现象是热力学定律,讲的一种物理现象,物质解体是因为组织松散,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了,用术语讲就是,从有序到无序了,这个过程又为耗散,它是熵在不断增加,即熵增。熵增即是分解、沉寂、死亡。如果加入一些外部能量,可以阻止这样的进程,因此,想让组织不走向死亡、解体,就必须主动为组织施与能量,这个过程称为赋能,也可以从内部寻找动力,让组织自我组织,这被称为熵减程,表现为涨落的过程。企业领导者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组织能够有效地实现涨落,用更普通的话来表达就是企业内部要挖掘内部热情,掀起一些浪潮,让组织活动起来,推动组织的自我更新。
德伟讲到任正非的一句话,“华为是不做自主创新的”。这句话据德伟说,华为已经做了修正,但是我认为华为说的是非常对。德伟认为,华为修正是历史造成的,他们以为这样讲是华为要利用全球的技术为自己服务,而现在化为只能是借助于自己的创新能力去推进全球的技术。德伟的这个解释虽然符合逻辑,但是我认为华为对自己现在的技术水平判断有可能存在着夸张。
我在全力建设暨南大学的技术经济及管理这个学科,反复思考“自主创新”这个词是否是一个科学命题,现在我认为,这个提法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带有一定的感情表达。我查遍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学,没有找到这个词,只有在中国的语境下才有这个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背后有中国的特殊性,是中国化的概念。因为200多年以来,中国技术一直处于技术落后状态,总是向别人学习技术,随着GDP增长,经济发展逐渐迫使人们思考如何让创新能力也保持领先,而我们技术创新能力基础弱,需要以强力培养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不然无法走到世界前列,这就是说,它是一个有意识而为的行为,是目标决定的,也是避免跟踪战略的另外一种说法。其实,如果不考虑创新能力,只要是创新,就在前沿上,前面没有可以学习的对象,否则只是跟踪和模仿。自主创新这个概念是针对着许多中国人把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当成了创新,而不是在市场第一次出现的事情作为创新。创新的行为就是面向市场的行为,只要这个意义上的新,就只能是自主,前面已经有人做过了,自己再重复做一遍,不再是创新。创新本身就有自主的概念在其中。
其实创新并不神奇,即便是技术水平不够,但只要有某一项很厉害,整合其他技术得到了全新的商品,也一样是创新,也就是说,创新和技术有关,但和是否是自己的技术没有太大关系。据说iPhone1的技术没有苹果独立的技术,是从各种渠道整合来的,却做出了改变世界的产品。能够创造世界一流的产品,你总不能说苹果公司在抄袭别人,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吧?
所以我认为任总的看法是正确的,不需要修正。如果说他们学乖了,就是让企业与国家战略相配合,不要太另类,因为“自主创新”是政策学中的词汇,而不是企业战略。
我曾经给出过一个模型,可以叫“二传手模型”。总体上,华为公司为世界做的贡献是二传手,他们研究中国市场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把不太贵的技术转换成了比较便宜的产品,突出了那个国家本土特殊的需求。一些人从竞争力角度认识华为,这个解释太过西化,我认为,华为是在体现中华文化。比方说,在中国市场,他们看到许多中国顾客购买手机用于照相及以后的活动,所以手机中与照相有关功能都被它们强化,美颜功能尤其突出。华为很晚才进入手机市场,却因此而成为中国市场中最重要的厂商。我相信他们进入那些贫穷国家也是先研究市场需要,开发本土文化下的产品,符合当地需要的产品。从发达国家看,当然华为很没有商业道德,华为动了他们奶酪,但是华为有本事可以找到便宜的综合技术,让空车的顾客也能起世界比较先进的产品,可见华为对形成新的世界格局已经有了贡献,从这个意义上,华为也在成为中国企业榜样。
如何把先进的技术快速地传递到那些比较落后的国家,是新型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一种特殊的自主创新观,更加符合国家的战略,他们也许不会对前端的科研做太多投入,但是他们在向下游中沿着好东西要卖给穷人,这是“上善若水”,应该成为中国企业的追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