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检测核酸从仪式到正常

(2022-06-20 01:42:56)
标签:

教育

经济

科学

分类: 时政评析

检测核酸从仪式到正常

 

两个多月前我们接到了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给我发的通知,“没有检测核酸的,要负法律责任”,我们也不知道这个法律责任有多大,赶紧开车从清远回来了,排了很长时间的队,终于赶在管理学院核酸接龙结束之前排到了,差不多200位,这是这半年以来最正式核酸检测。因为要负法律责任,此后就不敢出差了,偶然有一次出差去中山,没有办法赶上做核酸,就自己花钱去华医做了核酸,还有一次去广东金融学院参加一个会议,会议中途我先回来,到学校时快5点了,到东门口是448分,如果步行走到做核酸点就5点了,他们通知说是5点前结束,我跟门口的保安说能不能给我叫一辆便民车,他们正打电话就看到一个物流的车来了,我坐在敞篷物流车,沿校园内兜风。这个故事已经讲过一次了。刚好赶上他们没有收摊,觉到很幸运。那天胡校长和我差不多,从外面赶回来做核酸,人家收摊了,他在群里发微信那部,我给他出主意,到我们小区来做,因为第二天,我们小区是免费核酸检测,一会他又说,已经做好了。后来他说看他年纪大了,给他留了一下,等他做。

在这半年自二月以来的四个多月,隔几天做一次核酸,我已经做了二十次了,因为每隔几天就做一次核酸,已经习惯了,一旦没有了核酸,可能还复学好像是缺了点什么。在这二十次核酸检测过程中,前面很正式,先是看健康码,要求戴口罩,扩音器喊的很响,要扫码,大约要排200多米长,戴着袖标的义务工作人员很认真地让人们做这些事情,每个人和前面人保持一米的距离,如果没有做到,工作人员(其实他们都是学生),会比较严肃地要求人们做到,有些好心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帮助你扫码,确定是哪种流程,直到出现绿码为止。进到接近一捅天下的地方,更是严肃,大家不能大声说话,也是听大声说话带出口水,传统别人,而在其他场合没有这样的感觉。工作工员用一个小木板,把你前面的人隔开,让你走的时候,他们一挥手,你就得紧紧地跟上,我也和一些学生开玩笑,“是不是很过瘾?终于有了一点权力?”所有过程的仪式感非常之强。

这种仪式不只在学校里,在们小区也如此,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也不敢轻易让妈去排队。年纪大,那么正式的仪式,做了核酸又怎么样呢?所以,到现在为止,我妈只做了两次核酸,我天天在查她的手机,是不是通知她去做核酸了?第一次我妈是在珠海做的,那时很不容易,因为她年纪大了,走也走不了太远,只能打车,费了很大劲去了,其实是有必要。来到广州有半年多了,在我们小区里跟我一起做了一次核酸,我还陪同她打了一次疫苗,都有仪式感。我们小区通知不似学校通知是用承担法律责任,而用挨家挨户敲门通知排队检测核酸,很正式、很严肃要求去做核酸,和那个法律文件差不多。如果你不去开门,就一直在敲,直到把你通知到位。然后要听他们指挥,戴上口罩,戴着手机,扫码,分队,相隔1 米排队,所有仪式的流程完全一样。

然而,这个痛苦流程差不多已经过去了,幸福已经来到了。其原因是做核酸没有了那么强的仪式感了,这是因为我们小区的大门口设置了一个常设核酸检测站,早晨从9:00到中午12点,下午从2:00~5:00,做核酸的工作人员不需要太多,只有三个人,一个扫码,一个保安,一个一捅天下。做核酸的人也不太多,不用排队了,也没有那么严肃,戴口罩也有点稀里糊涂,但是该验码就验码,只是人们前面排队人人都盖了口罩,后面的人不自觉地把口罩戴上了,唯恐怕检测核酸的人大声呵斥,这是仪式感核酸造成的后遗症。

今天,我听说上海只要是十字路口上多会有一个核酸检测站了,出门到任何地方都会检测24小时,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进去和出来,到处都有核酸检测,许多人不只是保持了绿码,还有24小时不间断,至少是48小时核酸检测不间断,大家有点期盼全国都如此,就是让核酸检测常态化,便民化。

明天我们学校又要做核酸,我不会去了,如果去也是顺便去的,而不会专门赶路了,搞了很狼狈。我觉得,这是为了学校内住的人方便,对外面的人其实已经没什么意义了。这几天深圳有两个阳性,澳门出现了十几个阳性,不得不再次筛查,但是我相信仪式感的核酸检测时代已经过去了。明天接龙队伍会有更多的是校外检测了。

我没有对比国外的情况,但我能猜得出来,没有什么国家能够花的起这个钱,只有中国可以肯花这个钱。中国经济形势不好,人是那些躺平的国家经济也好不到哪去,而中国到处想方设法花钱,目的是为了调动经济。我也认为,国家的钱要花在刀刃上。什么是刀刃上呢?中国是一个基建大国,但是有很多的基建投资需要做,用乘数效应来评价,现在的基建乘数作用越来越弱,还不及有些日常生活的投入带来乘数作用大。关于乘数研究,是一本我曾经撰写的专著,我的博士生导师侯荣华先生,特别遗憾这本书没有获奖,每次见到他都会回忆这个遗憾,这是我们共同撰写的专著,他认为到达了顶峰,但后来,汽贸城有达个方面形成细化的体系,其实,作为宏观政策评价,国家花钱,短期收益,就是利用乘数作用形成宏观经济启动,长期收益有许多方面,主要是供给侧影响,还有与政治结合在一起、文化、社会、科技结合起来的长期影响。

让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国家,把钱花在重要长期效应为主,让人不能随意死去,短期也可能比一些基建投资乘数作用还强的方面。我觉得这都是有智慧的表现。由此才不会形成仪式,才会让我们心中有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免费经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