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评审的一票否决
(2022-06-18 00:49:45)
标签:
发展模式经济教育科学 |
分类: 课题专栏 |
财务评审的一票否决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向我妈和我夫人,介绍上午我去参加了评审会的情况,她们都以为是别人在评审我,问我怎么样?在她们看来,我似乎总是在工作,只有向别人报告的份。我说不是,我看她们一脸不解,我问我妈,我说你知道评审的意思是什么吗?我妈在30多年前的时候做了一段时间的东北地区煤矿企业的统计专业的高级职称评委,她以为这是评职称,我说不是,不是听听意见投投票。我就讲的细了很多。
我说,现在国家经常要花钱,比如核酸检测,这钱是国家花的,但是钱花出去之后到底有没有效果?是需要一套管理的。比方核酸检测,国家要花钱,但是不能国家直接去给老百姓检测,它必须派到某些组织,不管是实验室,还是医院,总而言之,要有一套将钱分配出去的办法,这叫项目。如果钱花了,事干,还是没干?要给出报告,用这个报告为基础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叫通过验收,花钱的全部流程才算走完。核酸这个项目相对比较简单,因为它里面没有什么太多的调整和变化,也不需要创新,也不需要研究探索,形成经验,但我上午去的做的项目验收,比核酸要复杂,钱没有核酸多,但项目本身有探索性。她们大概明白了我去做的事情,接着我告诉她们,情况还不止如此。
我上午去验收的项目是人才基地创新创业服务建设,2014年省里用招标的方式给项目拨了150万元,现在要对这个项目进行验收,找了五位专家,都是在库里找的。前天我接到电话,邀请我参加,刚好今天上午我有空,我就去了。我是大学的教授,还有一位专科学校的教授,另外三位都是专业人士,一位是专门搞项目管理的,因为是搞信息运营的,一位是付诸事务所的。主持验收单位把我抽中,可能是因为我在专家库里的身份是创新创业管理,我的这个身份必须要当组长,惯例上通常是中立性机构来的专家做组长,如果不是我做就,就是另外那位教授做。我也没有客气。
项目验收,主要是审核项目合同中涉及的指标完成情况,比方说孵化多少企业,培育了多少国家发明专利,创造了多少利税和GDP。本来我要讨论一个标志性成果指标,我想问他们,就人才而言他们有什么经验,在选择运营单位的时候,他们有什么样体制性建设的经验?这是针对他们给出的标志性成果做的提问,但是,按照专家的次序,我是组长,要最后讲,那就请第二位专家先来讲,她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个项目会拖延验收,讲来讲去,实际上就是疫情影响,项目负责不肯说实话,是验收组织单位组耽误了,这导致了验收报告数据全部都是截止于2018年,报告提交是2019年,但是由于组织验收的单位没有抓紧,拖到了2020年,疫情就来了,这个单位经济效益不断的下滑,、项目概念也不断调整。从项目建设与运行的看,项目已经完成了建设,项目组撤出交给了运营机构,项目组的在孵化器战胜的空间转变成了培训公司,占据项目建设中使用的空间,作为培训教室出租。所以负责人支支吾吾。接着项目专家发言,他反复地扣项目组提供的佐证材料,其中重点是论文,他们复印的太字小,根本看不清楚,但开始时却问是与人才基地的关联性,到底是不是这个项目的成果?负责人回答的很勉强。我还不太适应这种验收风格,在一旁替负责人打了圆场,我说这个字我看着正好,其实那位项目专家比我年轻多了,只不过他不是近视,眼睛已经花的很厉害,所以他们看不见,而我近视,摘了眼镜看得还是比较清楚。搞信息化的专家问他们的服务是否建设了网站?网站是不是时时更新,还是就是给验收时看的,让他们点击并打开,是不是只有列表,没有内容?回答问题的项目负责人,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急扯白脸的解释。但是这还没有完,到财务专家才是关键,但把她排在专家的最后,也是验收单位的技巧,她开始问负责,以项目是专款专用为前提,问他们审计的基础数据,负责人听不太懂,进一步明确 是有没有项目的明细账。举例说,某项人头费为什么支出是30万元?现在只有一个审计报告却没有明细账,为什么?
项目验收的单位让他们来三位,一位负责材料,一位负责财务,还有一位项目负责人,结果这个项目负责说我懂财务,不用财务的人来,现在被问住了,什么叫明细账,他搞不懂,看他脸色,应该是不懂,但实际上,他是对项目管理不懂,而且报告做了许多年,会计人员变化几次,现在让他把电话打给会计,会计说,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事情。负责人说,你要单据和凭证,我可以去拿过来一堆,一个小时就能送到。那几位专业人业都知道,这是在使用以时间换同情,是一种时间博弈,是消耗战。大家说,你应该有一个专款专用的明细表,比方说,项目预算,人头费是30万,现在结算上也是30万,那就要给出明细,人头费归类的情况,是怎么花的?由于财务验收有一票否决,这个事情就僵持在哪里,后来让项目组的出去,我们专家组商量。我还头一次遇到当组长这么难当的情况,这个项目可能是无法通过,验收单位的工作人员说,这还算好的,大家没有太责问他们,有几回专家和项目组都动手了。最后结论是,项目不能通过,在一周之内提供足够验收的财务凭证,其他方面我们就没有再追究,我的关于标志性成果的讨论也没有提出。
我向我们家里两位介绍了情况后,我妈说,唉呀,现在管的太好了,不然的话,国家天天这么多花钱,那个是花的好的,那个是乱花,谁也说不清楚。然后她还给我讲了一个从电视里看到的故事,觉得现在反腐已经到了对国家的钱认真管的程度了。我说,现在比过去严格了很多,但是问题还不少,尤其是项目验收的概念还不普及。
其实我们这几个评审专家,在结束的时候稍稍议论两句,也认为这个项目与其他项目有交叉,而不是专款专用,但因为项目本身钱不多,指标完成还不错,也没有拉下脸,让他们过不去,但验收专家还是要承担责任的,原因是专家意见是代表政府的,具象有权威性。
这给很多的人敲了警钟,我们也经常是项目负责人,验收的关键在于佐证材料,而不在于项目验收报告的表述,完成指标才是硬通货,需要证明指标的佐证材料,所以积累这些佐证材料,包括财务的数据,才是所有项目管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