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是一个方法论
(2022-06-11 00:45:49)
标签:
发展模式教育经济科学 |
分类: 产业思辩 |
项目管理是一个方法论
今天晚上的时候,博士们自主讲管理学,选了一个内容是项目管理,讲的都是本科生教材里面的内容,没有自己的体会,旁边听的同学也是只打瞌睡,我就打断她让大家讨论到底得到了什么收获?
我今年从教40周年。在40年前的时候让我上课,我不知道该怎么上,我记得好像当老师三年以后,我第一次上课,感觉像备课的材料不够用,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的。那时没有PPT,讲概念的时候,就是把概念写在黑板上,对那个概念重复。因为人生阅历很浅,对概念的理解也很弱,不能举一反三,连什么叫管理这样哲学层次的问题也没有多少思考,所以讲的是干巴巴,没有多少自己的理解。今天的博士跟我当年的情况差不多,只是使用了电脑,把现有的材料写到PPT上念一遍,她们认为这就是上课,而听课的同学是博士们,他们也觉得这个内容太浅,提不起兴趣。但从教育角度,无论多么浅的内容都有深入讨论和质疑的可能。
我在组织他们上课,我打断了她,讲到项目管理的概念,首先先讲什么叫项目,她找到的材料还比较到位,比如大桥建设,项目不是指大桥本身,它是项目实施的结果,项目是指大桥建设;相应的,所谓的项目管理就是对建设过程进行管理。以此来理解,项目管理就是一个时间管理,所有的时间经历涉及的事情都需要用项目管理的思维。
但是这种思维人人都有吗?不一定,也不经常有。比如说做饭,这个可能还能有,但是如果我们想做一个人的思想工作,很少有人会把它看成是一个项目,而实际上,它就是一个项目。以大桥为例认识项目的概念可能就会太窄,项目的概念应该是一种管理工具的概念,也就是,人为的切开了项目与其他项目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工作的边界,使所做的事情具有了“可数性”,论个数来讲项目,从开始到结束。
在自然状态下,凡是有始有终的都是一个项目,春种秋收是一个项目,但问题是每当讨论项目的时候,实际上必须要涉及到项目管理,经常会人为的形成“有始有终”,这就是一个人为的管理方法。大到三峡大坝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小到早晨起来刷牙、收拾房间,都是有始有终有事情的内容,它有目标,有质量标准,有考核方法。也就是打包的,有边界的都是项目。
接着我又以我们家去年装修为例来讲装修工程中存在的错综复杂的项目管理问题,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在于项目必须要足够复杂,不复杂并不需要项目管理。本来做菜这样的项目比较简单,多可以用经验就完成了,我们已经习惯了许多做法和程序,但如果要用管理工具图绘制,它也会变得很复杂。这意味着什么呢?很多的时候复杂并不是由事物本身造成的,而是人为的把它变得复杂,或者为了让事物认识上学术化而变复杂的。然而,我们家装修的的确确是够复杂的。曾经有过一个工程就是在前面博客里讲到的,由于存在着监工和公司的质检人员同时忽略了一个细节,对木质地板和复合地板对地面的要求有所差别,导致了后续多项工程都工期推迟,最终使我们家装修工期大大拖延,我从学术的角度推断装修拖延普遍的原因是因为每家工程都有这种情况内部疏忽,一家拖延会带来市场所有工程拖延。社会协作越紧密和协作的关系越多,这样一种牵一发动全身的情况就会越严重,就如同一个石头砸到水里会掀起波纹,还会来回的进行干涉和叠加。
这里已经开始暴露项目管理中的一些学术问题了。比如到底是多人负责还是单人负责更合理?到底是用强制的负责还是自觉负责更合理?到底是自主提出项目还是形成项目以后要求某个单位执行更合理?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自觉负责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强制负责,一人负责,负责到底。这样出现了一种新的假说,其推论是管理就是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不需要监督,监督的这种职能是多余的,其理由是监理会依赖外部纠正。但我怀疑这种说法,在他们管理流程中,要由用户来验收,假设用户验收没有通过,聘巨额赔偿,公司能不能承担?内部如何分配责任才能确保不出现隐蔽工程质量和工期绝对保证?我认为,外部监督是必须的,而且责任要更大,如果外监督不能够发现问题,将来扣罚要更厉害。也就是说,要故意制造外部监督与监理之间的矛盾,只有这种矛盾关系比较尖锐的时候,才能动认真监督,否则的话公司就会蒙受更大的损失。我们工程出现了一周多的时间拖延,监理自己花了1000块钱,请了一个自流平,做了一个小工程。我问博士们怎么看待这种情况,也就是我们家应该对监理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告诉大家,我们家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顾客,我们认为既然监理主动承担了责任,工程没有让我们家再花钱,就原谅他吧。但我们这种态度也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他不可能上报,那是超预算项目,而且公司会惩罚他,他也不能告质检,把他拉下水,那样他得罪人,而损失也不减少,很有可能更大,工程款、公司惩罚加上得罪人,但他自己还是嘟嘟囔囔的说自己吃亏了,而我们竟然在后面给把这个钱补上了。顾客的同情心在害社会,如果是好顾客,就应该较真,甚至要打官司,那样的话就不会出现装修工程拖延的社会问题。
我们继续讨论,我问他们,项目管理需不需要计划,他们说不仅需要,而且还需要很严格的计划,我说计划从哪里来?他们说是上级派来的,我说上级的计划又从哪里来呢?这个里面也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计划只能从市场中来,项目管理是为了让企业履行契约精神,把这种态度转换内部管理。但是在内部,到底是用契约精神来管理,还是以行政态度来管理,我认为是前面。讨价还价是一个形成项目边界的过程,企业内部把有些工作变成项目,只讲一句话,这事儿你负责,如果接受任务者不了解情况,很有可能完不成任务,超出能力、不认真、不怕后果都可能工期与质量都是稀里糊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