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的问题
(2022-06-08 02:04:55)
标签:
发展模式经济科学 |
分类: 消费批判 |
投诉的问题
这个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生活中的问题,但是本质上是一个学术的问题,是关于每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相互制衡的问题。
昨天上电梯的时候跟我同时上的两位中年妇女,一个按下了五楼按钮,另一个一边和她聊天,一边摁14层键,到5楼的时候,那人要下去,问你怎么按不下去?想去14层的人的手一直在按,却摁不下去,一边按,一边说,14层一直按不下去,我们只能按15层最后她按了15,我要到19层,多出了一个停止,有点影响我,我帮她使劲按下了14层,然后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向物业报告?那人不知可否,似乎我在多管闲事,我说你不是交了物业费了吗?你想从15层走下去,锻炼身体吗?我们做小区的主人,不投诉白不投诉,你有了别扭不投诉,那什么时候去投诉?我说完了,我继续看着她,马上就到14层了,她回头对我说,对,你说的对。
小区里有很多的改进,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有时候也未必需要花很多的钱,甚至可能用点捐赠就解决问题。我就发现了许多问题:
第一个是下雨的时候,“好时光”门口会汪很多的水,穿着鞋子,不论皮鞋或布鞋都是会搞湿,如果找点那个带眼儿的那种塑料垫脚,就可以了让来往的人踩到那个面,不会搞显鞋。我现在留意哪里有报废的这种东西,我打算拿回来放到这个地方,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但是我再去倒垃圾,就不至于下雨汪水,走不过去。找了好久,还没有找到,我想,要不然我就在水泥地面拉个小的水槽,把水放掉,或者是从楼板上打个眼让水流下去。但这些都需要向物业报告,过几天我就去报告这个事儿。不认真可能就不会有管。
第二个是水泥地面问题。小区建成已经有20年,那时内部没有什么车,路面的水泥标准可能不太高,所以在我们家去菜鸟驿站路上,大家走路都特别小心,生怕崴了脚,应该有不少的人在那儿投诉。上周我告诉我夫人一个好消息,让她猜,她猜不到,竟然是地面已经铺上了沥青,很漂亮也很舒服。她的确有点出乎意料,是对我惊喜的态度意外。大家可以看出来,这是公心,大家不舒服的事情要优先做,如果花钱不多更要及时做。小区里还有很多的地方坑坑洼洼,我想也许有做工程的住户,弄个几十公斤的沥青就可以把我们家5号楼负二门口的水泥板铺一下。要不然的话,我也去找物业,让他们花点钱,不然这物业费到底用来做什么?是为了养一帮人,或是怕我们不安全吗?还是怕我们有什么问题?不是投诉就不能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
第三个是地下停车场照明的问题。现在到处都在使用节能LED的灯,但我们小区还是日光灯,物业公司舍不得投入,到处都是黑咕隆咚的,大家不提,可能永远就是用传统的办法黑下去,用他们的理由节约,而不会问物业费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第四个是,中午做饭时外面的味道传进来,如何避免,20年前如此,经济发展了,现在还这样,实在说不过去。几乎所有的老旧小区,都有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可以向细向下的经济启动方案,就是老旧小区,在建筑的旁边竖起了一个能把家里的抽排烟所送到烟囱里,排到高空,如果排放的动力不够,就在上面加一个风机,做到完全抽放,达到相互之间不受影响,也不至于每家炒菜窜味,降低生活水平。
第五个是水管老旧的问题。我们家的水管里流出自来水是黄色的,听说今年会改,但没有改前先投诉。
我一直认为我们小区物业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要知道他们曾经很艰难,现逐渐变好,我们这个小区1998年开始卖房,现在已经过去24年了。也不能说小区物业管的不好。总的来说我还觉得很满意,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投诉,让他们接受并且做得更好,希望他们未来肯定很有前景,里边可以有事情可以有作为,最关键的是要服务好住户,经常不会有太多伤害,假设我把好时光门口的脚垫换上带广告的,他们同意,说不一定还会赚钱。
均衡是双方的,除非主体没有利益诉求,否则的话有利益诉求却不说话,那么这样的利益诉求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今天我和一帮同事吃饭,讨论一个什么叫“惯着”的问题,用博弈的模型来去解释,惯着谁的问题,却是一个新的博弈问题。以前的理论所讲的博弈的主体是理性人,即他们是争夺个人利益者,他们有诉求,也有策略,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句话叫做“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以前博弈论不能解释的这种行为,因为博弈论是在明确的策略集合前提下寻找无坚不摧优的,而这个问题却是策略本身都是内生的,是看对方的策略,才决定自己的策略的,而策略本身还包含着态度,你这样的态度他就可以使用相应的态度。
投诉,多一些投诉,表达诉求,没有什么可怕的。假设我们有利益不去诉求,那么对方就以为你就没有利益诉求,这使他的策略集合就一定会以这样的判断作为前提假设的,诱使出来的结果,就是大家没有利益办法实现利益,更不要说利益最大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