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经历反思
(2022-05-11 02:12:33)
标签:
教育发展模式文化科学 |
分类: 教育闲话 |
20年前的经历反思
一个人的反思能力非常重要。我有这个能力,连我夫人也承认,其实她是这样的人,开始时都反应不过来,但事后想了以后会变成行动,也要可以整理成博客甚至是论文。人没有急智也没有关系,只要有反思能力就可以把日子过好。
我最近在关于技术经济及管理这个专业外招生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措施,里面提到了四师,特别是关于人生导师这个措施,引用了2003年胡军校长从澳大利亚考察回来的时候做的一场报告,他说,在澳大利亚有一些博士和本科生,他们都在学一个专业,结果这些学生都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并且收入很高,有的变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他所说的大学并非是澳大利亚很知名的大学,但是这所大学办了咖啡专业,全球的五星级以上的酒店都要用他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本科生,还要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后者被这些大企业当作人才招聘走了。这样大家里专门做人生导师的那些人做起工作来不太费劲,把额外的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精神放松、增加生活情趣,才艺等方面,所以他们的学生大气,不会那么计较眼前的利益,有开阔的视野,也较少有焦虑感。
明年就是他考察的二十年,这差不多十二年前的事,我还记得。前几天我和他聊起了这个话题,他在今天下午的讲座时引用了这个经历。晚上的时候我们聚餐,他向大家介绍了这个内容,还介绍了台湾的大学,大概也是这样做的,聚餐的人也不好好听,我请他们暂停敬酒,我说我给你们重新解读一下刚才的内容。我说,虽然讲的不多,但我可能要讲了很多,就像当年耶稣没有讲多少,但是圣保罗整理出了《圣经》,推广到了全世界,才形成了基督教。我的意思是说原创人可能讲不了多少,只是讲一个思想,后边解读的人可以讲的很多,这是本领,你们信不信?结果我差不多讲了半个小时,这帮家伙也不认真听,可能
第一、我们要立足于创造就业岗位,而不是仅仅谋取现有岗位的就业,这是我们将来早晚要思考的问题。那么什么叫创造就业岗位?就是在我们现有的生活中去细化岗位分类,而不要等着市场自然形成,挖掘生活细节,细化分类,有许多事情可做。比如大学是否需要人生导师,是否需要专业的人生导师?我认为非常需要。这样的培养了吗?没有。我们现在的大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出路,似乎学生出路是自然而然的,其实是教育垄断造成的,大学不把学生就业作为主要思考问题的原因在于中国大学分类严重,211大学,很容易就业,但是就业以后,是否会有事业?就不得而知了。更不用说创造就业岗位这样的话题。从营销的角度上看,一个大学的学生无法正常就业,这是一个大学教育的失败,中国现在的情况是“好大学”挤出“次好学生”,“次好大学”挤出其他学校的学生,而不是好大学创造新就业岗位,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而不去伤害其他学校,才算国立的大学。一个大学有出息,不要把别的大学当作自己的敌人,而是要认真地在新的方法论上解决问题,用人生导师这样的办法帮助大学细分社会的就业岗位,在大学内也增加一个有效的管理岗位。
第二,我们到底是按照产品办学还是按照工艺办学?按照工艺办学,毕业的学生为他人服务,给老板打工,到老板那儿挣点小钱,而为产品服务很可能就成为创业者。在暨南大学以及比我们更好的一些学校,都是做环节教育,这种办学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而西方国家的大学,重点在于培养一个领域的综合能力,一出门,就可以独立工作。虽然我们现在追求建设一流大学,需要建设研究型大学,不必培养太多的学生重点在于养着老师写论文,按照环节办学是在这样目标下运行大学,可是学生在这样的大学只能学习片面的专业知识,而这样的学校培养的博士和硕士去了一些本科院校,师教出的学生也差不多没有独立工作能力,因为他们的学生也是按环节培养的。我顺便讲到应用心理学这个专业面对老年痴呆这么严重社会问题,他们可以把这个作为自己产品定位。
第三,就是大学的效率需要通过市场来提高,我相信,如果西方大学没有那么大的办学自主权,他们也不会演变成市场导向,而且真正的动了脑筋的办法。我们现在规定很死,大学没有办学自主权,给了办学自主权,却不会用。据我了解,职业技术学院有这个权力,但是办学研讨很少,吸收的高级顾客还是来自这些研究型大学的退休人员,怎么能够获得观念上的突破呢?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谓办的好的大学,就是在大学之间相互竞争中胜出者,而不是相互分工和相互补充的良性生态,这样的大学办的好,人们服气吗?内心肯定不服,但碍于面子,不得不承认制度造成的现实。其实,不少人一直在责怪国家教育管理,我有时也会这样想,但是如果认真学习一下政策,自主的空间是存在的。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点多招收海外生,强化实践教育和实际能力的教育,在中期考核和毕业考试上做文章,这根本用不着改变两千教育体制,我相信这样的教育一定能够吸引到学生,不要怀疑社会对大学的期待只是买个文凭,而不在意本领,应该是恰好相反。所以,我定的目标就是倍增,以干为主,不计结果,也不讲代价,招生规模化、导师工作专业化、环节管理严格化,管理职能化。在这样的目标,有什么不能做到 的呢?其实市场就在手里,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