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艺术
(2022-04-23 01:44:45)
标签:
文化发展模式 |
分类: 爱玩的我 |
疫下艺术
我的大学同学,可能只剩下我一个人还在岗工作,剩下全部都退休了或者退休后做返聘工作。今天我也被拉到离退休处参加一个“关爱下一代宣讲团”的聘任仪式,我成了“五老”宣讲团的成员,和我一起受聘的有三位是90多岁的老团员,我是最年轻的。
昨天我想起一位大学同学,后来他成为我的同事,现在大连,我问他在干什么,为什么不说话?告诉我说,这个年纪了不要太累了,应该多一些休息,然后发了几张他与一些女士跳舞的照片,看样子乐此不疲。另外一位同学后来也成为老同事的,开车去了广西,疫情回不去,也是不断告诫我要多玩玩,他们都怕我累着。今天这个仪式告诉我可能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我自己的规划公益事业,恐怕还有一些公共公益活动,想拒绝恐怕也难。这些都是帽子造成的,前面有所得,后面就要有付出,不可能太放松。
一些同学在上海,一些同学在深圳、中山,在深圳的同学心态还好,从来不在微信群中议论他们的疫情,但在上海和中山的同学与阜新老家的同学每天都在微信中讨论疫情进展,发布各种说法,一听便知道大家都处于焦虑的状态,他们的生活不一定真正地遇到很多困难,但心情却不能放松,特别是人没在上海,家属在上海的更是焦虑,因为去也去不成,只能在不太相关的地方释放压力,中山的同学和阜新同学都是这情况。
昨天开始出现了一些放松的情况,看昨天数字还很大,但开始下降,大家心情也放松了许多。的确,如果疫情再不缓解,我们即使是没有接触疫情,听到他们在封闭状态下各种报怨,也觉得实在是艰难,为他们担忧和感到焦虑,也时不时地会释放一些小阳人到广州,也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原来在汕头的同事后来去了上海,问候几次,他拍了一段视频发给我,虽然视频里闻不到花香,可以看到上海的花儿开得很安静、绽放,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他说,他在小区里散步,视频里有小鸟的叫声,他表情好像很享受的样子。能在小区的散步,不管小区是否被封闭,也可以观赏春色,从画面上他旁边除他以外,空无一人,只有他一个人在漫步,明天送他一首诗慰问一下,“七绝-疫中与鸟散步:满园春色不出墙,疫情封住读书郎;花丛信步无人伴,静听鸟语少凄凉。”
因为疫情开始放松一些,同学闲着无事,在微信群里开始发用蔬菜做的艺术品照片。最初的创作肯定不是我们班的同学,但是他们有的像是自己做的,有的是自己家里孩子做的,挺好玩,我们也跟着心情放松。
第一幅是用三个胡萝卜围成了一个胸和两支胳膊,用青菜围成了裙子,在下边是两根大葱,大葱弯弯代表着女子的长腿,好像是要跳舞,胸腔上放了一个大白菜,白菜的上边还放了酸牛奶,头上放了一个很绿的菜花,好像是一头卷发。
在上海同学家中的孩子则是把大蒜做成了一排扣子,腿则是用红色的胡萝卜,就是一个人的形象,没有多少艺术感。中山的同学发来的照片比较有艺术性,图片中腿的动作不再是呆滞的,而是用两条大葱代表了胳膊,也是弯的,做成张扬的样子;两根白菜代表了两只腿,因为裤腿下摆表现的很宽大,与唐朝风格的喇叭裤一样,脚底下放两个辣椒,似乎是高跟鞋的写意,还用一颗大白菜,像正在跳飞天的舞蹈,屁股使劲的往外撅着,扭动的腰身,幅度很大,中间还有一些菜花和非常醒目白色的萝卜,意思着不多就是双峰,花迹斑驳的蘑菇做成了一圈,好像是一个裙子的边缘,少女的脸是一个大的白萝卜,上面有鼻子、嘴和眼睛,不太美观,有点胖,可能刚好与唐朝以为美相吻合,少女头顶上散乱着青菜,整个形象放在菜板上,是写意的画作。
还有一些画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总的来说这些人是闲中作乐,苦中作乐,但是我们也能透视出,好像菜蔬菜供应比较充足,也比较丰富,我数了一下大概有十几种菜,表示他们不太缺菜。
有人说,艺术是闲的文化,功利追求多是创造不出艺术品的,仿制也许可以,但是创作不太容易。这些被封闭在小区里的人,憋在家里,也干不了什么事情,干脆就用现有的材料去打发这些无聊,用蔬菜做成艺术品,拍照让人感觉好玩,玩完以后,再把它吃掉。
能有这样的心境,才是中华文化的传人,疫情让人类清醒一点,也我们学会慢一点,老是着急追求,没有时间放松,这并不是人的生活。我也不是说一定要出去陪着女士们跳舞是最佳选择,而是要选择让整体国家都冷静和慢下来的机会,疫情是不是一个机会?就看大家如何因势利导了。创作是一种利用方式,看书也是一种方式。不用着急出去工作,也不一定非要把生活搞的与没有疫情一样,灾害情况下,就得将就,就要难中作乐,自找乐趣,说不一定这种找来的乐趣会成为新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