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子》一书中所引用语句的猜想
----------读《老子》有感
《老子》共八十一章,其中有不少引用的语句。这些语句来自何处?书中没有详细交代。现把这些句子辑录如下:
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四十一章,“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六十九章,“我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不是书中还有引用的语句,那只能是猜测了。但,据笔者推断,一定还有。
看看老子引用的这些句子,与老子的思想是非常一致的。二十二章就是紧紧围绕着引用的这段话展开论述的。“委屈反能保全,枉屈反能伸直,卑下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接下来,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思是:“不自我表现,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才能彰显;不自我夸耀,才能见功;不自高自大,才能长久。”老子的论述,紧承那段话的意思。可见,这段话对老子影响之深。
四十二章中引用的句子中,有这样四句:“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到了四十五章,老子按着这个句式,又写了一段:“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很显然,老子是模仿引用语句而写出来的。
至此,我们不妨猜想一下,老子引用的语句来自何方?
其一,在老子之前一定有一位隐逸的伟大哲人,这位哲人的一些有深邃哲理的语句以及他的哲学思想,在民间流传。这位哲人的思想对老子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其二,老子在书中多次提到的“圣人”,就是这位隐逸的哲人。
其三,这位隐逸的哲人,没留下姓名是很正常的事。因为,这样高深玄奥的哲人,讲求的是“无为自化”“不自见”“不自是”,追求“大象无形”。即便是老子,不也是给后人留下了模模糊糊的印象吗?一说老莱子就是老子,一说李耳就是老子,等等不一而足。老子的身世,更是谜一样说不清道不明。
其四,这位哲人,也许就是老庄哲学的源头。
以上就是笔者的胡猜乱想,万望各位博友批评。
东篱采菊fhx写于2012.2.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