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对人生的一段精妙而又深邃的论述
人的一生有两个端点,那就是“出世而生,入地而死”。在这两个端点之间,有的精彩而绚丽夺目,有的平静而悄无声息,有的起伏跌宕扣人心弦,有的悲惨壮烈令人唏嘘。有人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小说,也许有道理呢。
老子在《老子》一书中,有一段对人生精妙的论述,细细读来,感悟颇深。
这一段就是《老子》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
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
陆行不遇兕虎,
入军不被兵甲。
兕无所投其角,
虎无所措其爪,
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
以其无死地。
老子在这一章述说了人的一生。
人这一辈子,离开母体,出世而生,最后,死了被一抔黄土埋在地下,入地而死(出生入死)。能完整地活一辈子的,也就是有十分之三(生之徒十有三),半途死掉夭折的有十分之三(死之徒十有三),还有天灾人祸,动不动就会死去的有十分之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
这是为什么呢?老子给下的结论是:以其生生之厚!就是说,把活着当成了负担,没有顺任自然,这样的人往往就会夭折或意外死去。有的人奉养过度,有的人奋斗过度,有的人炫耀过度,有的人奔波过度。凡是过度追求活的长,过度追求活得好,过度追求活的光彩的人,都可以叫“生生之厚”。生生之厚者,结果适得其反。
老子接下来说:听说过那些善于保护生命,顺任自然掌握自己生命的人(盖闻善摄生者),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猛的兕虎(陆行不遇兕虎),如果是参军打仗,不会遭到杀伤(兵无所容其刃)。因为对这种人来讲,兕用不上它的角(兕无所投其角),猛虎用不上它的爪(虎无所措其爪),兵器用不上它那锋利的刃(兵无所容其刃)。
这是为什么?(夫何故?)。因为没有进入死亡的范围(以其无死地)。
老子在这里告述人们,时时要顺应大自然,不可强为也!人在陆地行走,不可能不遇到兕虎之类的凶险,当遇到不可抗拒的凶险时,如果硬着头皮冲上去,那当然就是凶多吉少。大自然的凶险处处存在,地震,洪水,野兽等等,人类的最佳选择就是防御性的躲避。避开了,无论多么恐怖的凶险,也对你无可奈何,故而无所措其爪。在战争一类的人类厮杀冲突中,要找准自己有力的位置,避开锋芒,伺机待变,故而无所容其刃。然后,瞄准要害,才会置对方于死地。如果粗鲁地猛打猛撞,那就必然会伤痕累累。什么叫违反自然?明知自己不行,偏偏向上冲的人,就是违反自然规律。
老子告述我们,善摄生者,就是要顺任自然,才会安全平安。
(本文乃东篱采菊fhx原创)于2011.1.26.写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