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本无黄鹤、为何会有武汉黄鹤楼?
一日,本人忽发奇想:许许多多画面上见到的鹤都是白色,难道没有别的颜色的鹤吗?有没有红鹤?黄鹤?兰鹤?花鹤?......。
随手查了一下资料: 鹤形目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一个目。界: 动物界,门: 脊索动物门,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纲: 鸟纲,目: 鹤形目,科: 鹤科,属:
Grus,鸟类的一属,头小颈长,嘴长而直,脚细长,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海岸捕食鱼和昆虫,常见的有白鹤、灰鹤等。比喻白色,如:鹤发(白发,发白如鹤羽);鹤素(白鹤);鹤首(白头);鹤发松姿(白头松姿,形容人虽老犹健)
看来,世间常见的鹤,几乎都是白鹤(少数的灰鹤),既然如此,那大名鼎鼎的武汉“黄鹤楼”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黄色的鹤呢?
是不是唐朝诗人崔颢的那首诗太有名了,故而称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由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写诗之时,已经有了“黄鹤楼”了。
有关资料载: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黄鹤楼”名字的由来,只能寄希望于神话传说了,通过网络搜索,“黄鹤楼”有很多神话传说,选了一则如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看起来很贫穷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先生,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先生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经过半年,辛先生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先生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黄色的鹤在墙上,接着以手打节拍,一边唱着歌,墙上的黄鹤也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其它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经过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先生上前致谢说,我愿意照您的意思供养您,客人笑着回答说:我那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一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白云飞上天去了,辛先生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来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为了纪念道士和黄鹤改称“黄鹤楼”。
呵呵,原来黄鹤楼的黄鹤之色,为橘黄色呢!
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就写下了那首千古流传的名作,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的名气大盛。
写于2009.11.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