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是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弄错了?

(2009-07-30 22:25:00)
标签:

依山

夕阳红

特殊天象

王之涣

黄河

分类: 随笔

这是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弄错了?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诗《登鹳雀楼》,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就是不识字的老太太也会背诵。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很多人都理解为太阳将要落山,夕阳西下依山而尽,如果把“白日”理解为“夕阳”,问题就出来了,那“夕阳”的颜色就不对了,夕阳怎么会是白色的呢?生活常识也告诉我们,就要落山的太阳是红色呀。

    描写夕阳的诗句太多了,几乎都是“红色”。

    乔羽老先生的那首《夕阳红》:

                 最美不过夕阳红
                 温馨又从容
                 夕阳是晚开的花
                 夕阳是陈年的酒
                 夕阳是迟到的爱
                 夕阳是未了的情
                 有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楮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还有人把夕阳比喻的更加让人心动,“残阳如血”,那就是血红血红,如果“白日依山尽”写的是“夕阳”,王之涣就把颜色弄错了。
    如果不理解为夕阳,那就是“白日”,光天化日, 因而"白日"也就只能解释为"白天之日"了;"依山尽"也就只能解释为被山挡住了。这样解诗恐怕有失通脱,因而也可能不符诗人之意。其实鹳雀楼的西面也有山,太阳依山而落是极其自然的现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当是一写时间的运行,一写空间的延展。日出日落,百川归海,此皆宇宙万物在时间和空间中自然亦必然的律动。白日依山而尽的过程也正是诗人登楼凝望、欣赏、沉思的过程;黄河入海则既是眼前所见,又是心中所想。
    或者是,诗人当时看到的是薄雾中的特殊天象,故而出现了“白色”的落日。
    到底“白日依山尽”的“白日”怎样解释呢?
    各位博友发表一下见解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