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季先生的简介,先生地下有知也会摇头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以上是季先生去世后,各媒体统一口径对先生的简介。一共七个“家”,十二国语言“精通”。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涉及的范围:(来自百度)
1。印度古代语言,特别是佛教梵文
2。吐火罗文
3。印度古代文学
4。印度佛教史
5。中国佛教史
6。中亚佛教史
7。唐史
8。中印文化交流史
9。中外文化交流史
10。中西文化差异和共性
11。美学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12。德国及西方文学
13。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
14。散文及杂文创作
依据季先生的14方面的学术研究范围,七个“家”当中,有的是不是有些牵强?“家”是不能随随便便称呼的,先生地下有知,最多保留三四个而已,绝不会长长地列上七个“家”,况且,先生生前就谢绝了什么“大师”“泰斗”“国宝”的称号。
还有那个“精通12国语言”的介绍,这个介绍也有点过。据词典解释,【精通】对学问、技术或业务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掌握。“精通”乃既透又彻熟练掌握之谓也,达到什么水准叫“精通”一个国家的语言?一个国家的语言应该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现代语言,古代语言,通用语言,地方语言......。既然叫精通一国语言,这些都该懂吧。很难相信季先生“精通”12国语言。
过分的夸张就失去了真实性,这样介绍先生也是对先生的大不敬,我觉得是否这样介绍先生: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东方学家、翻译家、对佛学、历史学、也有很深的造诣、并写了大量的散文杂文。他精通德语、古印度语、英语,并掌握其他9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以上乃本人之乱语,但愿先生在天之灵,不会怪罪我。
愿季先生千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