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友人亦喜欢《老子》《庄子》
那是在寒假中的某一天,我接到一个短信,嘱我看央视百家讲坛节目,该节目正在播出“于丹讲《庄子》”。这个短信的手机号码是个陌生的号。先不管这些,看百家讲坛吧。看了几集,确实不错,于丹教授的口才好,讲的也好,很吸引人。
这个陌生号码是谁呢?他是一个喜欢庄子的人?
我给他回了短信:“看了于丹讲庄子感觉很好,谢谢你的提示,你喜欢《老子》吗?”
他给我回了短信:“《老子》嘛,我爱不释手,都快背下来了。”
就是他,就是他,肯定是他!
我的朋友圈子不算小,可是在我的朋友中,喜欢《老子》《庄子》到如此程度的,只能是他。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想了解一个人,看一看他读什么书就行了”。人的天性是不会改变的,尤其到了成年人阶段,那就更是稳定了。什么人看什么书那也几乎是固定的。有人爱看言情的,有人爱看探案的,有人爱看刺激的,.......等等。有的书读了一遍就再也不想读第二遍了,顺手丢而弃之,有的书勉强读第二遍,也已经是一目十行了,浏览而已。老庄的书可就不同了,不论读多少遍,都会津津有味,都会掩卷深思,都会感悟良多。我的友人都快把《老子》背下来了,那一定是读了无数遍了。
有人自称是文化人,洋洋自得的以大学毕业生,知识分子自居。有的人上学时大学专业是学数理化的,除了数理化之外文史哲的知识知道的少的可怜,有的人上学时大学专业是学文史哲的,又对理科自然科学的知识知道的少的可怜。以鄙人之见,这些人充其量是专业人士,而不能叫文化人。不是有这样的笑话吗,一个教地理的老师认定人的心脏在腹部和胸部交界处的“心口窝”,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周围有白雾汽,是从冰棒里冒出来的。同时很多理科老师的文史哲知识,已达不到初中水平,不是吗?央视的青歌赛“综合知识问答”(明确规定中学知识范围)你能答出几个题?还是别莽称自己是文化人,这个称呼很重哟。
如果一个教数学的,能熟读老庄,就难能可贵了。
朋友,我由内心佩服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