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八大景
(2010-03-20 16:14: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记随笔 |
临淄八大景逐条解释
时间:2008-01-22 00:55来源: 作者: 点击:
八景之一:
八景之二:
矮槐树邻近乌河。乌河古称耏水、干水、溡水、乌龙江,源于大武黄山之阴,全长50.5公里。村东有一跨河古桥 “溡源桥”,建于战国时期
(公元前264年),是古代鲁中地区著名的交通要道。历史上有名的齐鲁干时之战,就发生在此处。公元前686年,鲁庄公亲率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抢国君之位。并派管仲带领军队拦截从莒国回国的小白。管仲在半道上遇见小白一行人,弯弓搭箭,射中了小白。小白惨叫一声,假装中箭。其实管仲一箭,只射中了小白的衣带钩。小白赶至齐都后,在鲍叔牙辅佐下登位,也就是齐桓公。鲍叔牙一面派仲孙湫去迎告鲁庄公,一面布置好埋伏,做好迎击鲁国的军事准备。而这边管仲回营,告诉鲁庄公和公子纠已将小白射死,这帮人便不再急着赶路,过了好几天才进入齐地。仲孙湫来见鲁庄公,说小白业已登位。鲁庄公不肯就此罢休,遂与鲍叔牙率领的齐国军队大战于乾时。结果鲁军大败,鲁庄公跳下华美的戎辂(战车),换乘轻便兵车,率败兵狼狈逃回鲁国。鲍叔牙乘胜率兵进逼鲁国,直抵曲阜。鲁庄公只好处死了公子纠,将管仲装进囚车,交给了齐国。
八景之三:
八景之四:
牛山及其周围,有丰富的齐文化遗存、人文景观和许多脍炙人口、美丽动人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牛山山顶的“景公流涕处”和位于牛山北麓的管仲墓。景公流涕的故事见于《晏子春秋》,景公在牛山游玩时,北望齐都想到人生短暂,自己不能永享荣华富贵,便嚎啕大哭。景公的佞臣艾孔和梁丘据一见景公大哭,也虚伪的跟着大哭起来。贤相晏婴见此情景,一方面对艾孔、梁丘据的谄媚行为表示了极大地反感,另一方面告诫景公时间的流逝,生死的交替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如果贤明的太公桓公,勇武的灵公庄公都活着的话,也就没有你景公来当国君了。启发景公珍惜现在的君位,继承发扬祖先的事业,在有生之年有一番作为,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管仲墓在牛山北麓,墓高14米,东西34米,南北近14米。墓前立石碑两方,一方刻“管仲像”,一方刻“齐相管夷吾之墓”,并阴刻其简历。名相管仲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改革家,曾辅佐齐桓公姜小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完成春秋首霸伟业。目前,齐文化旅游开发重点项目——管仲纪念馆已经建成开馆,成为全国著名、海内外游客云集的旅游胜地。
牛山以其风光秀丽,文化内涵深厚吸引着古往今来的游客来此感悟自然,怀古思今,嬉戏游玩。战国时期的孟子登临此山时曾发出过“牛山之木尝美矣”的赞叹;三国时期才高八斗、七步成诗的临淄侯曹植、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清代文坛的代表人物博山人赵执信都曾在登临此山后留下了赞美牛山,慨叹历史兴亡和人生荣辱悲欢的传世佳构。每年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的牛山庙会更是远近闻名,热闹非凡。在六天的会期里,人们或游春踏青,或秋日登高,或酬神祭祖,或买卖交易,熙熙攘攘,盛况空前。
八景之五:
晏子的节俭力行被后人传为千年佳话。据《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婴住的是低矮狭小的住宅,乘的是驽马破车,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米干饭就咸菜。身为大国的宰相,生活如此清苦,连国君都看不下去了,要给他换住宅、换车子、赐金银加封邑,但都被他谢绝了。晏子机警善变,足智多谋,他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更是世代流传。
后世的人对晏子都非常崇敬。清代诗人邓性在《晏婴遗冢》一诗中这样写道:“当年清节励狐裘,讽谏功高谁能俦。咫尺计桃三士冢,累累同是古荒丘。”清代另一位诗人崔振宗在《吊晏婴冢》中也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匹马空郊泪欲倾,苍烟远近暗荒城。交游海内生平遍,衰草斜阳哭晏婴。”
八景之六:
在桓公台东北约200米处,曾发掘清理出一个汉代建筑基址,其下层是东周时期的宫殿基址,柱础石仍完整无损;东北1000米处,现存一处6000平方米的宫阙遗址,高出地面约半米,俗称“金銮殿”。它是以桓公台为主体的建筑群的一部分,曾经在此出土了铺地花纹方砖、屋脊砖,及有树木双兽纹、树木卷云纹瓦当等。
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名叫姜小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他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政治、军事、经济改革,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伐戎救燕,存邢助卫,定襄王之位,迫楚订盟,建立了春秋首霸的赫赫功业。
八景之七:
“淄江钓罢归来晚”
淄河又称淄水或淄江。因齐故城临近淄水,由此而得名临淄。淄河是山东重要河流之一,是淄博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临淄人民的母亲河。淄河发源于泰沂山脉及东南部的鲁山山脉,经博山、淄川两区及青州市流入临淄区境内,再北去广饶县汇流小清河,全长122公里。临淄境内河段42.5公里,流域面积227.1平方公里,河床宽一般在500—800米,最宽1公里以上。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临淄的文明。《禹贡》记载:“潍淄其道(导)。”《元和郡县志》中,亦记有大禹疏导淄河的传说。据考证距今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1971年,上游太河水库建成,临淄区内河段干涸。2002年9月,临淄成功建造起蓄水150万立方米的太公湖,使淄河再现清流。
淄河进入临淄境内,沿途多风景名胜。边河乡境内有临淄区最高峰、海拔509.4米的天堂寨;南王镇地段有名泉公泉峪,传说孟子当年来齐讲学,曾在此居住;齐陵街道办河段有著名的天齐渊,俗称温泉,为淄河水源之一。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在此祭祀过天主神;柳店村附近是淄河与东西古道相交之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称马陉。《左传》记载:“入自丘舆,击马陉是也”。就指此地。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二月中旬,南捻军越青石关进周村,破金岭镇东去,曾在淄河店全歼驻守此地的旗兵及益都乡团;齐都镇东古城村东修真观东淄水河畔,有
“田单解裘处”;敬仲镇徐家圈村有清代武状元徐华清墓,白兔丘村有齐国上卿高傒墓。
淄河作为临淄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引无数文人墨客舞文弄墨,流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清朝的邓性有著名的《淄江晚钓》诗:“断岸潆洄碎石津,波光遥映月生春。于今偶见垂钓叟,回忆当年钓渭人。”
八景之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