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绍霞
长期以来,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观点认为:成功的投资技巧首先在于找出未来最有可能增长的行业,然后,再找出其中最有前途的公司。例如,精明的投资者或其精明的顾问很早就会发现整个计算机行业,尤其是IBM公司,巨大的增长潜力。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其他诸多成长性行业,以及其中的成长性公司。但事先发现这些行业企业,并不像事后看到的那样简单。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回顾本书1949年头一版中的一段话:
这种投资者也许会买进——比如说——航空股,因为他认为,该行业的前景会比其当前的市场估值更为看好。对这种类型的投资者而言,本书的价值与其说在于其介绍的备受推崇的投资技术,毋宁说在于它对这种投资方法的潜在危险的警告。
事实证明,这种危险在我们提到的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当然,我们很容易地算出,航空运输量会在未来数年获得长足的增长。正因为如此,航空股亦成为投资基金的最爱之一。但是,尽管该行业的业务收入不断增长,其速率甚至高于计算机行业,但由于技术问题,再加上产能的过度扩张,该行业的利润十分不稳定,有时候会非常糟糕。1970年,尽管该行业的运输量创下了新高,但却为其股东带来了2亿美元亏损。(1945年和1961年,该行业同样也出现过亏损。)与此相应,这些公司的股价在1969-1970年再次出现超出市场整体水平的跌幅。这一业绩记录表明,即使是拿着高薪的全职投资基金专家,也会把这样一个并不奥妙的重要行业的短期末来完全搞错。
另一方面,虽然投资基金对IBM公司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并取得了不菲的收益,但是,由于其股价过高,再加上其未来的增速不确定,从而使得基金在这家业绩极佳的公司的投入还不到3%。因此,他们对这只表现优异的股票的投资,并不能使其整体业绩增加多少。此外,他们对IBM公司以外的许多(如果不是大多数的话)计算机公司的投资,似乎并不赚钱。从这两个实例中,我们的读者可以得出如下两条教训:
1.
某一行业显而易见的业务增长前景,并不一定会为投资者带来显而易见的利润。
2.
即使是专家,也没有什么可靠的方法,能使其挑出前景光明的行业中最有前途的公司,并将大量的资金投入该股票。
*
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航空运输股”也曾令投资者兴奋不已,就像半个世纪后的互联网股一样。当时,最热门的共同基金,当属航空证券基金(Aeronautical
Securities)与飞行器和自动化基金 (Missiles-Rockets-Jets & Automaition
Fund)。与其拥有的股票一样,这些基金最终演变为一种投资灾难。如今人们普遍认为,航空业自其诞生以来的累计盈余要少于其累计亏损。格雷厄姆在这里要说明的并不是不要购买航空股,而是告诉你,千万不要“肯定地”认为,某个行业的未来前景一定要好于其他行业。
他们中的许多人,对科技和互联网股票尤其痴迷,认为这些高科技产业将在未来数年内(如果不是永远的话)继续超常增长,并对此神话深信不疑:
1.
1999年中期,在该年前5个月就赚了117.3%之后,Momument互联网基金的证券经理亚历山大.张预言,其基金在未来3-5年内的年收益率将达到50%,在“未来20年”的年收均收益率将达到35%。
共同基金历史上,最高的20年期回报为每年25.8%;这是传奇人物彼得.林奇领导的富达麦哲伦基金在截止于1994年12月31日的20年内所取得的收益。林奇的这一收益率可以使10000美元在20年内变为982000美元。
张的说法相当于宣称,他可以在20年内把10000美元变成400万美元。但投资者并没有将其视为可笑的妄言,反而在次年给Momument互联网基金追加了1亿美元的投资。结果,到2002年底,你在1999年投入的10000美元,将会缩水到约2000美元。
2. 在1999年基金净值暴增248.9%之后,美印基金(Amerindo Technology
Fund)的证券经理阿尔巴托.维拉这样嘲笑那些胆敢怀疑互联网会永远赚大钱的人:"如果你不投资这一类股票,你的业绩就会落后。你是骑着马或坐在一辆老爷车上,而我则是开着一辆保时捷。你不想拥有赚10倍的机会?那么,你就去听别人吧。”
如果你在1999年底给维拉的基金投入10000美元,到2002年底,将只能剩下1195美元,这是共同基金有史以来的最差业绩。
3.在2000年2月,对冲基金经理詹姆斯.克拉默宣称,与互联网有关的公司“是现在唯一值得拥有的”。他把这些公司称之为“新世界的赢家”,认为它们“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期间,都会一路上涨,是唯一具有此种属性的股票。”克拉默甚至将矛头指向格雷厄姆:“你必须抛弃互联网出现之前的所有教条、公式和教科书......如果遵照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指教——那怕只是一星半点——我们管理的基金将不会赚到任何钱。”
认为高增长能够永远持续下去的幻觉,并非只是发生的投资者身上。2000年2月,有人问北电网络(Nortel
Networks)的首席执行官约翰.罗思,这家光纤行业巨头的规模会达到多大。“该产业正在以每年14%—15%的速度增长”,罗思回答说,“而且,我们的增长速度还会加快6%。就我们这种规模的企业来说,这是相当令人兴奋的事。”
前6年,北电的股票几乎每年上涨51%。当时,该公司的股价市盈率为87倍。股价被高估了吗?“已经上涨到了这么高的水平,”罗思轻松地说,“但是,随着我们无线战略的实施,将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他补充说,毕竟思科的股价达到了其预测利润的121倍!)
至于思科公司,2000年11月,其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坚持认为,自己公司的年增长率至少会达到50%。“从逻辑上讲,”他说,“这将是一种特殊情况。”此前,思科的股价一直在下跌——当时的股价仅为上一年利润的98倍——因此,钱伯斯督促投资者去购买。“这时还要等着买谁的股票呢?”他说,“现在正是机会。”
与此相反,这些成长型企业都萎缩了。而且它们被高估的股价也缩水了。2001年,北电的营业收入下降了37%,而且当年该公司的亏损超过了260亿美元。2001年,思科的营业收入上升了18%,但是,该公司最终出现了10亿美元以上的净亏损。当罗思讲话时,北电的股价为113.5美元,2002年最终降到了1.65美元。当钱伯斯称自己的公司是一种“特殊情况”时,思科的股价为52美元,后来的股价跌到了13美元。
从此以后,两家公司对未来的预测更为谨慎了。
———————————————————————————————————
研究50年的数据后,Sanford C. Bernstein
这家研究企业发现:美国的大公司中,只有10%的公司能在连续5年内,使自己的利润年增长达20%;3%的公司能在连续10年内,使自己的利润年增长达20%;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在连续15年内做到这一点。
针对1951-1998年美国几千种股票所进行的学术研究表明,在每一个10年期内,平均每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为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