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细读若干投资警语(一)

(2010-05-20 21:36:10)
标签:

转载

  作者按:感觉自己最近写的博文越来越学术化了,其实博文就是网络日志,Blog就是我本人的私家花园,跟自己在word上做笔记是一样的,我只是普通人,根本不必像名人那样追求点击率,写Blog就是与心灵的一次约会,就是要“开慧”。

    最近光顾着看奥运了,具体的公司分析仍做得少,此外就是对巴老的投资警语没细研读,学院派的知识强调推理和逻辑,而巴老的投资警语则来自于一些朴素的真理和一些不言自明的常识。我目前更需要多咀嚼简单的常识,而不是光学习复杂的知识。我要尽力咀嚼巴式投资的思想精华,使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以下是2007年10月24日中国记者在大连对巴老的部分采访实录,巴老寥寥数语,点出了价值投资的思想精华。

 

(一)价值投资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记者:价值投资这个词在中国很流行,有人简单地把价值投资等同于长期投资或者经济特许权(注:记者原文是“特许经营权”,这记者水平比较垃圾,“Economic Franchise”无论如何也不能译成“特许经营权”),您能告诉我们价值投资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吗?
  沃伦·巴菲特:投资的精髓是,不管你是看公司还是看股票,要看企业的本身,看这个公司将来5年、10年的发展,看你对公司的业务了解多少,看你是否喜欢并且信任管理层,如果股票价格合适你就持有

    关键词:投资的精髓

    解读:巴老指出,投资要“五看”:看企业的本身、看公司未来5-10年的发展、看对业务是否了解、看管理层、看价格是否合适。

    细读:看企业的本身——要从企业前途角度来考虑投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要关心公司的经营而不是其价格表现;

    看公司未来5-10年的发展——现代价值投资者应该是长期价值投资者,而不是短期套利者,应该有一个较长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对公司的未来要看5-10年,而不能视角太窄。这里“5-10年”可能也只是个概数,是形容目光要长远,不能视角太短。目前机构注重EPS预测,看未来3年的EPS,这种投研思路是有问题的。对于很多无竞争优势的公司或者只有一般竞争优势的公司,其长期价值应该是重置价值,即使是个别年份公司能有较高的绩效,也不能代表公司的投资价值。如目前的鄂尔多斯(600295),这种股票就算EPS再高,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也不能介入,一时的绩效只有数字意义,除非公司真的能将真金白银的利润分给股东才有现实意义。再者,强调“看公司未来5-10年的发展”,是提醒投资者要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和持续竞争优势。

    看对业务了解多少——这提醒投资者要具备行业背景知识,具体的公司在财务数据上看不出来太多的差异,但现实中的公司其真实的经营活动差异则很明显,因此一定要了解公司的业务,要关注公司的商业特征,具体做公司分析时,一定要关注商业细节,正是细微的商业细节才决定了公司有不同的绩效。

    看管理层——这一条很好理解,要关注管理层的股东意识、管理层是否坦白且诚实、管理层是否有盲从机构的行为、管理层资本配置的能力如何。

    看价格是否合适——当前很多投资大腕以巴老的信徒自居,口口声声“长期持有”、“不惧牛熊”,并频频以可口可乐的例子来证明“长期投资”,但巴老本人是非常重视估值的,他强调了“价格合适时”才长期持有,并不是无条件的长期持有。可口可乐只是特例,一方面可口可乐只是放在旗下的保险公司名下的少数股权投资,伯克希尔是上市公司,不是开放式基金,因此巴老不需要关注净值,他只需要将伯克希尔的内在价值不断提升即可。可口可乐固然在2000年时被高估了,但当时巴老是董事会成员,而且他的持仓量很大,一旦卖出可口可乐,股价势必大跌,影响他长期投资者的声誉。再者,巴老的现金很多,庞大的资金必须寻找容身之地,可口可乐尽管股价高估了,但长期竞争优势仍然很坚实,而且每年能给伯克希尔带来很多现金分红,卖掉可口可乐还要交一大笔税。相比较而言,选择持有可口可乐更合适一些,但按当时可口可乐的价格也不能加仓,毕竟没有安全边际。

(二)选股时关注什么?

    记者:您在选取投资对象时,最关注什么?
  沃伦·巴菲特:我们的注意力在公司的赚钱能力上关注从现在开始的未来5年、10年的收益,如果我们认为它的价格跟赚钱能力相比很值我们就买,能够这样赚钱的公司是我们关注的,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就不投资。我们要确定我们选的是对的,但是对于不懂的我就不投资。如果有1000只股票,对999只我都不知道,我只选那只我了解的

    关键词:公司的赚钱能力、能力圈

    解读:巴老提出要关注公司的赚钱能力,此外要遵守“能力圈”原则,不熟不做

    细读:“公司的赚钱能力”可以用ROIC、ROE来衡量,EPS并不是衡量赚钱能力的尺度,我们不仅要关注公司赚了多少钱,而是要关注公司是用多少资本赚了这么多钱。从这个角度来讲,关注EPS是远远不够的,EPS并不是衡量公司赚钱能力的很好尺度。

     “至于它的价格跟他的赚钱能力比很值”,这也很好度量。比如说,我按目前市价将万科(000002)全部买下来了,支付755亿元,公司目前的净资产是300亿元,我账面上则有455亿元的“商誉”,此商誉按10年摊销,08年摊销4个月,为455/10*(4/12)=15.2亿元,当前成本是755-15.2=739.8亿元,假设08年利润是55亿元,我的08年收益率=55/739.8=7.4%;假设09年利润为65亿元,09年成本=739.8-455/10=694.3亿元,09年收益率=65/694.3=9.36%。其余依此类推。这是以想象的“合伙人身份”计算的收益率,好的生意一般头几年的收益率就不低于20%乃至30%

     巴老再次强调了“能力圈”原则,可以说安全边际原则和能力圈原则是整个价值投资的基石,这2条原则已经融化在巴老的血液里了,价值投资已经成了他的信仰,根本不需要再检验。

(三)如何读年报?

    记者:您认为在投资以前实地调研是必需的吗?听说您一年看1万多份年报,您最关心年报中的哪些方面?
  沃伦·巴菲特:你必须知道你买的是什么。每年我都读成千上万份年报,我不知道我读了多少。所有的年报都是不同的,从根本来说,我看企业的价值。正确的投资就是寻找到价值被低估的公司,然后按合理的价格买入,而无论什么样的因素都不会影响公司内在的价值
  我们不会因为外部宏观的影响改变我们的投资策略,总会有好的年份和不好的年份,那又怎么样?如果我找到一家很好的企业,美联储主席说明年经济要衰退,我还是要买,对我们来说影响不大。

    关键词:读年报、内在价值、不考虑宏观环境

    解读:巴老再次强调了“读年报”是基本的投研方法,他对是否需要调研不置可否,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读年报;此外,巴老再次强调了“安全边际”的原则,要求找到“价值被低估的公司”。

    细读:我本人也认为调研的作用有一些,但很有限,不能成为基本的投研方法。调研上市公司时,公司给我们的时间很短,我们很难得到全局性的信息,最多只有片面的信息,而且公司肯定只会说自己的好话。不好的公司,调研只会被欺骗;透明的好公司,其信息披露很及时,我们根据公开的信息就能作出很多判断。因此读年报应该是基本的投研方法,基本的方法就是“比较阅读法”,如了解万科,不仅要读万科近5年的年报,而且金地、招地、保利近几年的年报也要读,此外看信息披露及管理层分析的差异,像H股的碧桂园、富力、合生创展、中海地产、SOHO也要读,只要时间允许,同板块的公司的年报要尽量多读。

    至于从读年报中读出“公司的价值”,这一点要求着实不低,一方面需要了解企业的过去和现在,另一方面需要合理为公司估值。

    巴老再次强调了安全边际的原则,强调要折价购买,可笑是国内的一些投资大腕的说法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什么“不能强调安全边际,强调安全边际会与好公司无缘”、什么“严格选股比精确估值重要得多”、什么“只要买对,就不怕买贵”,脱离安全边际原则谈价值投资,这已经脱离了价值投资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则,如此高论真是可笑至极!价值投资者就是商人,就得有秃鹫气质,能在市场低迷时“趁火打劫”;就得像商人那样“巧取豪夺”廉价筹码,就是要买入“价廉物美”的东西要做一个精明的商人,就要很清楚的知道你买入的东西值多少钱,这笔买卖做下来值不值,作为商人不看价钱乱买一气,你靠什么来赚钱呢?靠忽悠下一个买家吗?

    此外,巴老再次强调了价值投资不要顾及宏观基本面,表面上自上而下的投资策略看起来很严密,事实上破绽百出,一方面宏观面的情况太复杂,很难用线性逻辑来解释,即使一再能对宏观面作出精准的判断,市场怎么走仍是不可知的。用“自上而下”的投资策略成本高、费时费力、收效低,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不要说普通投资者难以作宏观预测,机构做宏观预测也并不高明,像去年高善文的“资产重估”论、“牛市下半场”论事实上已经破产。宏观策略研究不过是讲笑话而已。价值投资者只需要利用市场提供的价格与内在价值的背离寻找投资机会,并不需要顾及宏观面。

          豹豹于2008年8月22日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