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hanshh
hanshh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7,441
  • 关注人气:3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能看病的医生(短篇小说)

(2022-04-23 10:58:03)
标签:

文化

小说

分类: 杂文
不能看病的医生(短篇小说)

  按:无意间翻到了本人1984年发表的小说。虽然是县级刊物,也是有点值得纪念的。文字其实是1978年在陕西佛坪县写的。原稿在当年投稿时交了,但是,当年改动的一点地方还记得:牛棚部分。牛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文人们对学习班,或者五七干校的称谓,大城市是五七干校,小地方是学习班。上世纪七十年代对一些人员都是通过进学习班来管理。由于生活环境极差,后来都称为:牛棚!因此,凭记忆恢复了原来的文字。

      萧汉,就是小韩,也是一条汉子之意。这个笔名正也就用了这么一次。当时,庆元县的老先生吴升很是欣赏我这个笔名,他还为我刻了一方印。孙晓泉也喜欢这枚印章,2008年以后,他也在自己的作品上作为闲章使用。

       当时本人在浙江庆元县科委工作。


 

不能看病的医生

 

老中医王炳荣有好几年不看病了。不管是天王爷的老子二郎神的爹,他都不给脉开处方。整天不是提个壶,就是拿把锄头,务弄从四面八方搜腾旮旯找来的花草。花的品种倒不少,但名卉贵品却不多。

花园就是他自家门口那块地方,原先不怎么大,自从他不看病了,就把院子扩大了:垣墙周围的树砍了,树荫下的韭菜、大葱大蒜,槛沿坎下面二尺远的地方开了。为了种花草,王大夫真花了心血,可是,他就不让那些青青的苗儿发花。可能是怕那些碎娃儿们摘,或者是怕应酬那要花的姑娘、媳妇们。总之,一有花苞,他就用修得长长的指甲把它们断送了。只是白白的杭菊花除外,每年秋天总是白云一般,好些人都来要,王大夫也不心痛,来者有份,都给包上一包,让回去代茶喝,并嘱咐其功能:消肝明目,除热疏风。

对于一个在专业上有成就的人来说,如果让他放弃专业,那么他心灵上必然受了创伤,王炳荣大夫的医术在方圆百十里地是很有名望的。以前在区医院里,他每天总要接待百十号病人,连一些大干部也慕名而来。 那时候,他真可谓“人有十年旺,神鬼不敢挡”。路,有曲有直;人,有交红运之时,也有倒霉之时,只因他脑袋瓜儿不会弯弯绕,只一件小事,便使他一败涂地,连看病的权都丢了。

那还是公元一九六五年的一天,老中医王炳荣往常一样在门诊部上班,挨着队上来一位四十多岁,体魄肥大的人,像对待每个病人一样,他一边听患者自述病情,一边用他那修长指甲的指头,按在对方的手腕上,然后睁开微闭的双眼,说出病因,开了处方,讲了用何药做引子要注意的事。对方反复问会不会是高血压,或者心脏病,或者其它什么病 等等,当他一一否定后,那人便去拣药了。 不一会一位年的干部来过来对王大夫说:“刚才那位是省某厅副厅长。” “噢--,请 坐。” “你给厅长药一一就是那一一王大夫平静地望着等待他的下文,小伙子顿了顿,说: “会不会……” “不会错。--下一个,朝前坐”。

 

不能看病的医生(短篇小说)

原来副厅长慕名而来看病。还怕王大夫知道自己身份,拘拘束束不敢下药。便和别的病人一起排队上来让他瞧脉,不想王大夫给他开的药价值仅四角七分钱。副厅长不高兴:“哼!我的病才值四毛七。乱弹琴!” 便差人去通报了身份,谁知,王大夫不买账。副厅长更是有气,找到院长,表明身份,讲明情况,吓得院长忙去问王大夫。王炳荣说:“他是内寒外热引起心悸多梦,用附子理中汤加减,温中疏热以安神补心, 想来不会有错。”院长很相信自己的医生, 便让王医生重写了处方,到划价处,院长让划价员将四角七分改写成四十七元,然后按处方拣了两剂,副厅长见发票上是四十七元,自语道:“这还差不多。”不久副厅长秘书写来了信,说:“服了王医生的药感到很好。”赞扬王大夫是“妙手回春”,鼓励他“更上一层楼"。王大夫付之一笑,丢在脑后。而这件事也作为人们饭后之笑料传了出去。

 

不能看病的医生(短篇小说)

到了一九六七年,史无前例的大革命进入到“夺权”阶段。一切都显得紧张,市场上连火柴、食盐都买不上了,更不要说医院里药拣不齐。王炳荣的病人在背地说:“如今吃了他的药不应了。”有的人当面问他,王大夫只得解释:“我如今又不能按病开药,而是按药治病,这么大个医院,中药只有几十样了,咋能治病! ”病多,解释自然多,话语不一样意思一样:现在药不齐。

这一解释,王炳荣招祸了,人家造反派说他诬蔑大好形势,说王炳荣没有真本事,他的声望是沽名钓誉得到的,因而挨了批,站了凳子。许多原来的病患者不服气,拿自己作证,王大夫的名望是大家给的。他的徒弟们不服气,拿出他在刊物上发表的东西 说,他有真本事!可是,在疾风暴雨的浪涛中,谁也救不了谁,几天后,王大夫的“帽子”又换了,王炳荣是地方反动学术权威!不仅挨批,还要戴高帽游街,后来被遣送回家。从此他便一落千丈。他那里知道,省城里那位副厅长从他这儿看了病,四角七分钱的药被收成四十七元,这件事被当笑料和新闻, 一直传到了省委,副厅长自然挨了批,失了尊严,这事他一直刻在心上,暗地里对王大夫进行注意。文革开始时,他也自身难保,可是权后,由于副厅长支持了“左”派,玩弄了终生所集经验,被结合到省革委会,副厅长指派了王大夫所在县的造反派组织对王大夫进行了报复。

 

不能看病的医生(短篇小说)

王大夫被开除回家后,找他看病的人仍然很多,那些造反派一看,他还是那么红火, 便下了一道命令:不准王炳荣看病,并把他交给大队治保会管制起来,白天劳动、晚上受训,硬使他丧失了看病的权力。可是,越对他限制,找他的人越多,人们改变方式暗地请他,甚至提上四色人情,不远十里百里请他去医病,真是“关山千重隔不绝”啊。他自己也想,我是学医的,看病是我的责任。于是也千方百计,不是请假,就是自己也有病,寻找各种机会为乡亲们服务。

 

不能看病的医生(短篇小说)

一次,他看了一个必须他去看的病人,使王大夫得了更大的惩罚。

和他同村的原区医院刘五存长,在一次挨斗会上被干劲冲天的造反派当胸打了几拳,当下挺倒,只得让人送回家,一家人哭得不得了。王炳荣一听到消息,像忘了禁令,立即赶到刘家。

不能看病的医生(短篇小说)


刘五存院长虽是个胆小人,但工作上任劳任怨,院里多年来被他调配得熨熨贴贴。他和王炳荣有着深厚的交情。四十多年前,刘五存的父亲收了王炳荣为徒弟,二十多年前,刘五存又拜了王炳荣为师,年轻人进步快,解放后不久就当上了院长。那位副厅长来看病的后半截事是他做的,所以,也吃了大亏。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这一次,刘五存被打得不轻,胸腔上只见紫黑的血块,连咳嗽一下都痛得他汗珠满额。王炳荣看后,当下找了盅烧酒,点燃后,伸手蘸起带蓝色火花的燃酒在胸膛给擦了一阵,后开了方子:桅子、红花、破血丹、透骨消研末小麦面和糊外敷。

刘五存的胸腔好了,王炳荣却因此学习班。这期间,有人“请”他看过一次病,是一位“飞鸣”战斗队的令,从外地缴获的“战利品”中,弄了些人参、鹿茸补身子那知才吃了三次,便给补“实” 了,上不得进,下不得出,全身发肿、肚皮鼓胀,脸面肿得将眼睛都挤成了一条缝。几个大夫也未看好,于是,便记起了王炳荣。老头子太拗了,本来只要他大笔一挥,来个将军药带头,攻下药齐发,不肚皮不瘪,虚肿不退。可他偏偏说:“我今生在世永不给人看病!” 自然,他在学习班里就受了更多的苦被批得没有一点颜面了

王炳荣真的不看病了,三年学习班出来后,谁找他看病都没指望。有人说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绳头。”他倒不这么想,要咋又教小儿子又学医呢?王大夫是这样思索的,中药这东西,都靠山上长咋行,中国这么多人,一年吃中药不晓得需要多少?要想都保障,确实也难,咱自个儿栽种些,摸索些经验,后代人就省力了。所以,他砍了树,扩了院子,种上了草药。眼看小儿子念到了高中尽头,就让他跟着自己学种药材、 学些医术。儿子也性灵,有时出去还能给别人医点小病。

 

到了如今,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五年,全国学习专政理论,对资产阶级要全面专政。 农村没啥专,就割资本主义尾巴。王炳荣他们这个队住上了工作队,可闹翻了,每家都用皮尺拉,房檐下滴水窝窝三尺是私人的,三尺外是集体的。这尺子一拉可急坏了王炳荣,他晚年的全部心血就在这院子里的药草上浇着呐。这一下,可好了,得全毁了,你全村的树砍光了,好几家的垣墙也掀了,一院子的药苗还保得住?

还是小儿子聪明,他提出把自留地的麦犁了,把药移过去。为这事,大儿子和媳妇一起同老夫干了一仗,虽然他用父亲的绝对权威取得了胜利,但心头也隐隐作痛!正“蹭蹭”拔节的小麦是到口的馍馍呀,生产队的标准就那二百几十斤,不够吃的部分全靠自留补哩,他本来想硬顶着不交院子, 还是老队长劝说后他才下了决心。老队长说:“荣哥,啥事来了,你只看开头汹汹,就得顺一下。你不交院院,自己要吃亏,队里也要招祸,他们不走,咱们不得安宁。

为了自己的事业,王大夫硬着心犁了麦子,和小儿子一起将院子里的药苗小心地移到了自留地。哪晓得还没等苗苗换过疫,上面命令又来了,要搞过渡,自留地实行统一代耕。这一下可把王大夫真给倒了(药苗没有地方再移了)。

六月的天,娃娃脸,前一天还下着大雨,今来又是骄阳似火,正当上午,田野里一丝风都没有,大地上散发着蒸人的热气,干活的人们都回村了,王大夫瞅空一个人慢腾腾走到自留地,蹲在药苗的行间,抚摸着绿油油的苗儿,他将脸紧贴在一苗苗上,亲自己的孙子,揪下几片叶子放在嘴里嚼着,涩苦的味道他毫无感觉,眼泪却顺着鼻翼滚滚而下……。

 

(作者在县科委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清明望故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