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仪:高中部第一月月总:怎样做人,怎样生活
高中部已经过完了一个月,曾经我以为,在高中部,我提高最大的应该是思维,但现在我发现不是这样,我学到的是怎样做人、怎样生活,不仅仅是脑子学到了,更是第一次亲身体验,用心验证到了。难到做人和生活还需要学习?难到我来学堂三年,才明白自己该怎样做人、怎样生活?
首先,我会证明这一点非常不简单。
一,做人与生活的难度。
要明白这一点,只要看看世界上的人都是怎样生活的,就会自有体会。
首先是中国人,可以把中国人简单分为懒人,和勤奋的人。懒人,指的是中国的平民百姓,也就是平时上街时看到的那群人,毕竟在中国,会成为普通大众的人,不是身体懒就是脑子懒;而勤奋的人,指的是中国的上层人,也就是那些令懒人们羡慕嫉妒恨的、有钱或有权的人。
中国的懒人,一生的历程就是读书、找工作、结婚、生孩子。那么,他们会做人吗?其实,在懒人的生活中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上面没有提到,那就是“吃”,为什么没提到呢?因为吃贯穿了这个生命历程。懒人从读书时,他们的父母就会用各种方式告诉他们“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就能生活的不愁吃穿,让自己好吃好喝”。而他们长大后,也确实非常看重吃,比如在会泽有很多餐馆和旅馆,每到休假日,这些地方就会爆满;很多客人都是来自昆明、以及会泽周边的地方,他们驾车几个小时,就是因为会泽的饭菜比较好吃。
高中部的第一个月中,我们同学一起过了中秋节,那么在中国,这样的节日意味着什么呢?本质上,意味着吃的东西不一样: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元宵吃汤圆,春节吃一切。懒人的一生还有什么比吃更重要呢?可能对于某些人来说,是结婚生子吧。但是,这都更像另一个物种的行为:猪。所以,中国的懒人会做人吗?好像更擅长做猪。
但是,他们吃的时候好像很开心,是不是意味着他们不会做人,但是会生活呢?好像在中国社会上,不会吃的人一般会被评价为“不会生活”,而会弄吃的人就是会生活的人。但我们平常走到大街上,看看周边人的神态,有多少人是很幸福的样子?而只要再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他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充满“酸甜苦辣”,满心的忧愁苦恼,没有平和,也没有幸福。那么,我们生下来,生活就应该是不幸福的吗?我想不是,所以结论就只能是:懒人们不懂生活。
而不会做人、不会生活,带来的结果就是:他们虽然活着,但已经死了。有一句话评价的很准确——“很多人二十岁就死了,但八十岁才被埋进去”。什么是死了?一个人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时,便死了。那么,带着这个标准看中国的十几亿人,有多少人还活着?
可能那部分勤奋的人还活着,但是他们活的怎么样呢?曾经山长和静慧在见到了一些这样的人后,对他们的评价是:他们过的可能很辛苦,但是不幸福,有婚姻不顺的、有孩子教育出问题的,而内心也并不会因为自己的财富权势感到平和、喜悦。其实,这也很符合理论上的正常情况。
因为这群勤奋的人,在用生命去追求的东西,往往是财富、权利、名誉;但是这些东西的价值有多大?首先对他们自己而言,其实他们并不需要很多这些东西;这个月,我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活动:比比谁能在会泽县吃的又健康、又便宜,并且必须是在吃饱的前提之下。在比赛中,最惊人的成绩是:一天两毛钱就够吃了,而且还有剩的。而正常一些的成绩,也是一天四五元就非常充足。因为上学期在武汉的经历,我一直认为在外面吃一天的饭,至少也要几十元;但是这个活动让我发现:真的不需要那么多,我们需要的外在东西是很少的。所以那群勤奋的人,在用生命去追求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
不过,很多富人的想法,都是自己的努力可以让后代过的更好一些。但事实上,富二代们过的好吗?他们也许有着外表上让人羡慕的光辉一面,但是他们的内心因此而幸福吗?可能,因为他们的本质上的无能和对物质的贪欲,他们会比正常人的心理更加空虚。而我相信,山长的子女,比如静慧,即使山长一分钱也不传承给她,但是她也会因为山长给她的教育,传承给她的思想、智慧,而过的很幸福。所以结论就是:金钱,是无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的;只有思想,才能改变人的生活。所以这些富人,如果只是传承给后代财富,实际上对后代的生活来说用处也并不大。
因此,结论就是:那部分勤奋的人,在用生命追求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难到生活应该是这样的吗?我想不是,所以他们其实也不会生活。而他们的意识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但是他们的心一定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活得空虚、不幸福,那我们难到本来就应该做一个空虚的人吗?肯定不是,所以他们也不会做人。
中国人不懂做人与生活,那么会让很多中国人向往的美国人懂吗?高中部第一周的周六活动,就是了解美国上层人子女所过的生活。从中,我发现美国人做人与生活的层级比起中国人还是要高一些的,如果说中国人爱吃,那么他们更爱玩。比如他们过节日,万圣节会扮鬼,小孩去街上要糖果,圣诞节会扮圣诞老人,很多节日都会开节日晚会。
而他们并不看重学习,比如那些上层人的子女,在学校时上课好像是最无聊的事情,他们更喜欢课下的运动、活动,而爱学习的学生,会被其他学生看成书呆子,是被鄙视的对象。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去一些高档的学校呢?他们去学校,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在学校的成绩、文凭等,来让自己获取机会,成人后在社会上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从而获得尊重,以及更加自由的享受、娱乐。
而西方的下层人,根据以往的了解,其实他们生活的目的跟上层人也差不多。只不过可能上层人去更高级的场所玩,而他们在一些更低级的地方玩。那么他们会做人吗?我觉得山长说的很准确:“中国人像猪,美国人像猴子”,如果我们生活的目的仅仅是享受,那么只是比动物有了更多的欲望,但是并没有活出作为人的尊严。而那些娱乐,其实对自己作为人的身份也并没有任何帮助,只是在浪费生命;它甚至不能带来幸福,就像我们平时出去玩一样,玩的时候再疯狂,但是玩完之后内心还是空虚的。
所以,中国人不懂,美国人也不懂;相信大家现在理解这个问题的难度了。但另一个问题就在于:很多上过山长课的人,都知道学堂是很懂做人与生活的,起码这里的老师都充满着幸福与平和,因为他们会从心里认同自己的生活很有意义。而许多只是了解学堂、山长的人,都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为他们终于开始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做一个人、什么是真正的生活。那么我来学堂两年半了,为什么到现在才开始明白?
二,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怎样过更好的生活?——学会面对
从进学堂起,我就听到这样一个道理“世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智慧、思想,因此做人与生活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智慧、分享智慧,来成就自己”。而在学堂的时间,我曾经也认为自己一直在努力实践这个道理,但我的困惑就在于,我并没有感到平和与幸福。
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当不了解这个道理时,我可以随便做人,自己有问题也没关系,反正爸爸妈妈能够容忍,很多时候甚至不会提出;我也可以幻想自己没有什么问题。同样也可以随便生活,哪天想出去大吃一顿了,就去吃,什么时候想睡觉了,也可以随便睡到什么时候。但是,当了解这个道理之后,每天都会很清楚的看到比自己更好的人,会知道自己有很多的问题、很不足的地方,并且时常会被别人发现,因此内心会很不爽。但是,我也知道这是更好的状态,所以内心更多的就是纠结:好像觉得自己应该做的更好,但是仍然没法跨出原来的一些想法和生活方式。
于是,我有时就会疑惑:难到做人和生活本来就应该是有这么多的纠结与难受的吗?还是说这条路是错的?我想,应该是前者吧。而在高中部学习一个月之后,我发现:不仅这条路没有错,而且生活也不该纠结、难受。那么,原来的问题出在哪儿?又是什么让我有了新的体会?答案是:学会面对。
前几天我在和财富学员交流时,一个叔叔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没有看清楚之前,会觉得自己每天的生活很正常;看清了之后,才发现有那么多的问题,反而更加痛苦,那么是不是还不如看不清楚更好呢?其实,这也是很多人的问题,比如:虽然体制学校有非常明显的问题,但是大家不愿意去发现,因为发现之后该怎么办呢?徒增烦恼。
如果是在一个月前,我也会对这个问题很迷茫,因为我也有同感;但是,那天我一点都不迷茫。而山长对那个叔叔的回答是:你看这些孩子们,他们也看到了中国社会的那些问题,但只是震惊,也没有很痛苦吧。这就是答案:有些人在发现问题后,陷入痛苦与纠结中,甚至干脆把问题扔在一边;有些人只是平静的接受,然后去解决问题。
我原来之所以会纠结、痛苦,也是因为我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而不愿意面对的后果不是“没事了”,而是内心的分裂。而在高中部,山长第一周就告诉我们:你能面对多少,将来的成就就会有多大。
比如,学堂的家长们,正是因为他们愿意面对体制教育的问题,面对自己曾经错误的选择;所以才为自己的孩子找到了更好的教育。而学堂的老师们,正是因为他们愿意面对自身因体制教育带来的问题,所以现在会比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更卓越。而我,在发现自己由于曾经教育、环境带来的问题时,如果选择了逃避,比如离开学堂,那么一生都不会有多大成就;但如果是面对,无论现在的场面多糟糕,未来都一定会获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我曾经还有一个错误:我生活的目标是在追求“成功”,所以当我比不过别人的时候,我就会沮丧;可其实,成功本来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一定是无常的。那应该追求什么呢?山长在高中部第一周时说:人可以失败,但不能丢失尊严。什么叫不能丢失尊严?比如,我不如卓蓝武功好,如果我为此更努力的练习,可能一年之后还是会输,这就是失败,但我并没有丢失尊严。但如果我是从此再也不练功,装的自己很强,就是丢失了尊严。
海明威有一句话与之很类似: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他的著作《老人与海》就是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一个老人出海打鱼,七十多天没有打到任何一条,但每一天都继续去更远的地方打。终于有一天,他费尽千辛万苦打到了一条很大的鱼,但回家后只剩下了一个大大的鱼骨架。作为一个打鱼的人来说,他失败了。但是他周围的人却对他说“你是我见过最了不起的打鱼的人,请把你的技术全都教给我”——他仍然获得了尊重,因为他没有被击败。
而这就是我学到的面对的含义:不逃避,也不被自己击败;也是学会做人与生活的第一步。当我开始实践这个道理之后,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平静,不过对于最高境界来说,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更重要的是,我终于开始逐渐内外合一的,走上了学堂所说的做人与生活之路,也就是本段开头提到的。
这就是我在高中部第一月中最大的收获。
三,高中部的生活。
高中部的生活很简单,比起上学期在武汉的时候,更加不浮躁。基本上就是两部分,文学课和武功。
文学课:
本月文学课,学习了《西西里人》这本书,学习方法是首先我们先做作业,然后山长来上课以及点评我们的作业,然后我们再写日记。而尽力过程中,我感觉文学课最大的价值有两点:第一,理解力能增强,因为每次上完山长课之后,都会发现自己对这本书,其实大部分都没有看懂,对于人物的心理个性把握很不到位,而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后,再去为人处事,就能够更加精明。第二,能够通过书中的人物,知道自己该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如在我原来的印象中,卓越的人是比较像吉里亚诺那样的人,为人处事很高调、很英雄,但学完《西西里人》后,我发现真正厉害的人应该是很低调、很无我的。而更加具体的收获可以参考每一次的山长课日记:
(链接,等会儿会把日记发到博客上)
总结起来,学《西西里人》最主要的收获就是要学会无我、无为、无争的做事方式,而这一点便是我下个月的目标;那么该怎样达到呢?就是要在经历每一件事情时,都去想怎样能在其中做到这三点,并且时常反省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我该怎样想、怎样做才更好。
武功:
可能由于上学期的基础,这学期跟山长学武比原来更有感触;这个月里,刚开始重点体会的是用整个身体的劲打人,后半月主要体会听劲,根据对方的劲来改变劲路。(更加具体的参考练功日记,以后有时间会把练功日记打出来)
而目前对练功的体会,就是练功的最终目的其实是服务于为人处事,比如在练习听劲的时候,就要改掉原来总是“我该怎么办、我处于什么局势”的思维模式,而变成“你在想什么、做什么”的思维模式。这跟文学课一样,其实也是提高自己的感受力,学习无我、无为、无争。
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但收获还是很大的,并且我也非常喜欢高中部的这种生活。但这个月的遗憾就是,我还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比如前半个月有些时间会用在纠结上,然后写作业的时候没有想怎样更清晰的表达,以及担任组长,可能是因为内心的一些疑虑,还没有完全投入,积极主动的管理我们小组。而这些,就是下个月要改进的。更
更高
菩提小组 组员:杨卓蓝
高中部第一次月总结
以下是在会泽直接跟着山长学习的第一份月总,由于绝大部分学习内容课后都进行了总结,为了不啰嗦地再解释一遍,部分地方以链接为主,文化课方面的总结内容较少。除文化课之外,本次还会对心态和武功上我的进步做详细介绍。
一、文学课
高中部学习的第一大特色就是文学课,本月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围绕《西西里人》这本书展开。到目前为止,山长一共布置了5次作业,有4项是答题,1项是表演。每次课程过后都要写日记进行总结。由于每次的日记都已经发到博客上,在此就只把博文链接发上来,内容就不再重复了。
第一课:文学课练的是什么?做人做事及各项素质能力 http://yangzhuolan.blog.163.com/blog/static/2029080202015821112252685/
第二课:表演课与《教父》电影开头片段分析 http://yangzhuolan.blog.163.com/blog/static/2029080202015912113135786/
第三课:从黑手党老大唐·克罗切身上,我学到了什么?http://yangzhuolan.blog.163.com/blog/static/20290802020158309250203/
第四课:从外国文学看中国道家智慧 http://yangzhuolan.blog.163.com/blog/static/202908020201597102048423/
一个月过去了,《西西里人》这本书虽然已经被我翻过很多遍,但对其中各种细节的把握、人物心理的了解,处理问题的手段与原则,其实知之甚少。这本书上一个学期都不为过,因为按照山长上课的方式,可以将各种内容都囊括进去,文学课包含面实在太广,观察、体会、分析、换位思考、表演、全局观等等。
经过这5次课的学习,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比如当山长布置的题目比较广泛时,我能够达到一些点,但如果从细节入手,就从一段中进行分析,我就比较糊,这也说明我还不够细致,习惯粗枝大叶地观察,而不是细细地梳理。而且在写题的时候,常常不知该从何下手,即便一些题目答到了点边,但依然无法考虑全面。不过这也很正常,如果题题都答对,那就不用学习了。山长说这次学习西西里人,更多是让我们分析人、研究人性,对这一点我的收获非常大,每次山长上课点评书中一些人物的得失成败时,其实就是对我们自己最好的提示。文学课,分析的虽然是别人,但最后收获的还是要落在自己身上。
之后间谍课这类锻炼做事能力的课程也要好好学,不仅要懂得如何做人,还要懂得如何做事,这样才比较完善。
同时,每周六山长都还会带着大家进行其他好玩的活动,欣赏电影、听听歌剧,高中部的生活其实还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每次的日记也发到了博客上:
第一次:美国课 http://yangzhuolan.blog.163.com/blog/static/20290802020159127344996/#
第二次:音乐课 http://yangzhuolan.blog.163.com/blog/static/202908020201582884859878/
第三次:武侠课 http://yangzhuolan.blog.163.com/blog/static/20290802020159511139723/
第四次:人生课 http://yangzhuolan.blog.163.com/blog/static/202908020201591193010369/
二、心态
本月我觉得在心态上成长最大的,是对名次的认知。
开学前从山长博文上就得知我们每次作业都需要评分,并进行排名。记得以前在体制学校的时候,每次老师报分数之前我都会非常紧张,很担心自己不是全班第一,被其他人,或其他班上的同学超过。一旦得了第一,就会非常得意,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成绩。如果成绩比较差,就会默不作声,然后在心里给自己找个借口,然后心想下次一定要超回来。因为我很在意结果,很在意自己的分数出来之后别人会怎么看自己。是表扬呢,还是鄙视。带着这样的心态,有时我还会期望自己答错的地方不要被改卷老师发现。
本月一共进行了3次评分,一开始排名很低的时候我比较失落,特别是被新生超过让我难以接受,第二次得分高了一些,心里自然很高兴。但由于我非常在意名次,反而还产生了恐惧的情绪,因为怕下次要是再跌下去该怎么办,是不是自己又不行了。当意识到我这种情绪之后,我觉得不能再这样纠结下去,因为如果不破除自己的观念,每次评分都会让我沉浸在对名次的追求中痛苦一次,不停地轮回反复。
于是我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排名,其实只要动点脑子就可以意识到,排名代表的只是我的实力,至于排名高低是否意味着我很厉害或很差劲,那只是我自己的理解。假设通过听山长对题目的解析,发现自己十道题只答对了1道,但由于其他人一道题都没有答对,于是我得了第一,那么这个第一有什么实际价值呢?只是相对名次而已,若要跟最终“答对十道题”比,这个第一什么意义都没有。
那我的目标,是答对十道题,思维获得进步,还是跟别人之间的相对名次更高?前者,其实最重要。那么我也就不值得为了排名的高低而喜怒哀乐,而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离正确答题还有多大的距离。现在对名次看得更清晰了,不过还是会时而冒出想要关注排名的念头,因此想把这个思维惯性接触掉还需要后期对这个问题持续关注。
另外,本月我还在着手改掉自己身上自私的这个问题,目前在练习对自己这样的动机尽可能快速地察觉,并立马改正。但改进还不够明显,希望下次写月总的时候,能够在这一方面有层次上的提升。
三、练功
学堂一直强调文武合一,本学期在会泽学习也是如此,现在每天练功时间共有3小时。早晨45分钟锻炼,上午15分钟,下午2小时。山长经常也会来指点大家练习的情况。有了在武汉游学时练功打下的基础,大家都发现现在比以前对山长讲述的要点,理解力要更强了,对于一些原则比以前听懂的部分要多。整体而言进步速度很快。
我们小组每天练完功之后都要写练功日记,把当天自己收获到的,与不足总结出来。回顾这一个月的练功日记,我最大的收获有以下三点:
1 阴阳的变转
以往我们对练时都只有阴,或是只有阳。比如在出一招的时候只会想着一个劲、一个方向,一种进攻。一旦变化,那就是整个身体都变,如果一开始是使劲进攻,当觉得不应该进攻时,就会变成全力抵挡或是撤身后退。这样练习,最终就是死的,太极图中画的阴阳,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同时都存在。
首先山长示范的是,一只手就有阴阳变化,出去时是阳,如果对方也是阳,那就变成阴,如果对方也成阴,那就转换成阳。比如圆规在画圆的时候,中心点就是用力的,画圆的就是松的,那么我们在搭手的时候,比如是右手上,那么就可以把右边身体当成中心点,右边是用力的,左边身体就是松的,这样对方也不知道是该对付你的右边,还是左边。这样一来,就需要很仔细的体会对方的劲,看他往哪个方向走,一阴一阳。想要把这一招练好,除了对对方的劲要能很敏感的体会到,还要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更灵活,才能快速的转移位置。
而且如果身形到位,他是不敢随便乱动的,因为右手的劲是持续弧线往前发,如果他敢往他的左边跑,他的右手一松,肯定会被劈到。
接下来,两只手也是一阴一阳,右手如果为阳,那么左手就可以为阴,右边看起来在用劲进攻,其实左边已经绕到对方侧面。到之后,还可以加上脚上的一阴一阳。这样的变化就不是加法累计,而是乘法累计。
2 身体左右分开
以前天狮小组下午练功的时候,山长让我们练习蠕虫功,就是要把两边身体分开。这样才能做到上一点讲到的阴阳分开,设想如果身体很僵硬,即便心中知道要左右分开,但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平日练习的时候,就要把身体练活。
比如练习野马分鬃,一开始我的练习方向是左右两边分开,后来赵老师告诉我,我更多只是在关注上半身的分开,对上下身体一起分开与配合关注的比较少,所以有些脱节。重点是手跟脚、肩跟胯的配合,需要做到一起动。
练习云脚时,我两边身体分开转的都不够主动,比如左半边身体转下去的时候,我不会去关注,只是顺着重力就下去了,但应该做到的是,两边的身体都能够在有意识控制的情况下,主动的上下一起转动。其实这样对两半边身体的活动会更大,同时对身体的控制力也会更好。
在练习大开合的时候,赵老师告诉我们可以站在台阶上,让转的那条腿往下落得更低,因为我们之前的身体都比较死,这样能更好的体会到身体的左右分开,一边往下沉,一边往上走。
3 走弧线的进攻
一次在和雨晴对练时,山长过来看了一会,告诉我们,我们练习的方式其实是外家拳,主要原因是我打每一下都是直劲,拳的路线也非常直,只能走一个方向。由于我习惯了这种方式,而且也只能直着发劲,所以每打一次都需要重新组织下一次进攻,不能非常协调连贯的往下打。
内家拳和外家拳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内家拳要走弧线,每个动作都是在画圆。这样不论自己的动作是怎样的,都可以立马顺到下个动作发劲,不需要收回来,重新蓄劲。而且弧线进攻更能做到根据对方动而动。可以贴着对方的劲走,由于一直贴着紧紧的,因此对方也没有还手的机会,如果一出一收,对方就可以利用自己受的时间立马跟进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