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第一财经中国经营者罗振宇丁磊财经访谈网易财经 |
分类: 往期精彩回顾 |
http://auto.tom.com/img/assets/200412/524.jpg
【宣传片】
油价飙升,汽车产业遭遇夏日寒流;
局限重重,销量冠军谋求创新出路!
高能耗与资源枯竭的冲突;
西洋血统与本土化的矛盾;
多品牌战略面对资源瓶颈;
中外合资伙伴的权力角逐;
丁磊:你是一个领先者,不代表你永远领先
丁磊,突破局限。《中国经营者》本期播出,敬请关注。
【罗振宇出镜】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经营者》。多年之前我听说过一件事,说是南非的最顶尖级的钻石加工技师,面对着世界上最值钱的一块钻石原石,他思量了好几天,制定了各种细致的方案,因为他要找一个方位,一刀切下去。那么,他终于把这个方案做成了,然后下了第一刀,下刀之后自己先吓晕过去了,没看到结果。其实我们做电视节目的人经常也有这样的心态,因为我们面对的这个企业家,怎么样找到一个角度,把他的最好的价值呈现给公众,这是我们面对的永恒的难题。那么带着这样的困惑,我们就和丁磊开始了采访之前的私下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丁磊送给了我们一个词,这个词让我们觉得豁然开朗。这个词就是突破局限。是啊,还有比汽车业更受局限的产业吗。你看,一方面它每天每个厂家都在喊着环保。而它每生产一辆车就是为这个世界上的污染多增加了一份可能。还有什么比中外合资企业更复杂的管理类型吗,因为一个企业的天字号的管理难题,对于中外企业来说就是跨越巨大的文化鸿沟。那么上海通用恰恰是这样的合资企业。那么还有什么企业管理的复杂程度和局限性能大过一个既有生产也有销售,而上海通用恰恰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去年的中国乘用车市场上,它是销售额的老大。所以每一个层次,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丁磊,都在面对着巨大的局限。所以今天他坐在我的对面,他坐在镜头前,坐在您的电视机前,他不是扮演一个汽车业的老总,他是跟我们来分享一个他的思考,就是人怎样认知自己各个层次的局限,然后怎样完成突破。
【配音】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年初首次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半年后创出每桶147.27美元的天价,(标版图)我国油价也犹如坐上了加速器,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决定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以93号汽油为例,每升价格从5.34元上调至6.20元,是近年来的最大涨幅。靠燃油为血液的汽车产业首当其冲遭到冲击,这样一个高能耗的行业该如何应对石油紧缺的压力,突破对能源依赖的局限?
【丁磊】
石油总有一天要用完的,这个局限始终(存在),如果从石油这个角度来看,从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角度来看,总是存在的。但是你从替代能源,新能源的角度来说,这个局限实际上是你一个发展的契机,是你一个跨越的台阶。
【标版】
丁磊
1988年进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1995年参与上海通用筹建工作,历任质量部经理,采购部执行总监
2004年担任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至今
【丁磊】
极限和局限,确实是两个概念。比如说物流,物流的成本,实际上是没有价值的,对终端客户是没有价值的。客户买了一辆车,他不管你当中发生多少搬运物料的费用,他不会介意的。所以这个成本,在我说来呢叫坏成本,所以说我们管理者,就是要把好成本要降低,要便宜,坏成本要减到零。
【罗振宇】
这可能做到吗?在物流上你能把它减到零吗?
【丁磊】
比方说,一辆车上的物流成本可能是2000块,我要求我的物流经理,你这个物流必须得加50块,那个物流必须得加100块,你从0开始往上加,可能加到1000块,你从2000块往下减,可能只减到1900块。所以说呢从管理上,你从2000块降到1900块,你是挑战你的极限了,1900,1850,挑战你的极限。突破局限,你换个思维来看,应该是0的。你没有办法,你必须要发生一些费用,从0往上加。
【罗振宇】
你的物流经理真把它减到1000了吗?
【丁磊】
这个呢我现在还不能透露,但是我们在努力,就是怎么把不能体现客户价值的成本,降到最低。所以说突破局限在我看来,和突破极限有很大的区别,极限是量变,你不断提高你的效率,使你的效率越来越高,越来越接近理想的状态。但是这个理想状态是不是真正理想状态,那么就要用两个方法,两个角度去看问题,
【配音】
如何突破能源枯竭的局限,是丁磊身为汽车企业老总考虑最多的问题之一。今年一月,上海通用启动业内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战略,计划在2009至2012年陆续推出低油耗、多样化能源的11款发动机;2010年后逐步实现“零油耗、无排放”,企图抢先布局绿色能源车领域。
【罗振宇】
如果通用真像我们说的那样,我们的绿色战略已经成形,而且已经建立了在绿色战略上的优势,那么我们可能会对石油涨价投一个赞成票,这就意味着我们把我们的竞争对手拉得更远。所以你估计你什么时候会非常积极地去投这样一个石油涨价的赞成票,因为这意味着通用的绿色战略真的已经落到了实处,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
【小标题】突破能源局限
【丁磊】
应该说我认为这是个双刃剑,对行业来说短期来看,是会对市场带来一些影响,主要是在心理上的,消费成本上的。那么长期来看呢,我现在觉得在上海推广这个绿色战略,这个实施过程中呢,我们非常有信心,至少我们觉得我们有比较大的领先优势。那么当然我不能代表我们一个企业,来赞成某一种政策,是涨价好还是不要涨价好,但是我会非常坦然地说我弃权,我弃权。因为从长远来看随着能源的消耗,必然某种资源会稀缺,稀缺的话必然会价格上涨。对这一点我们做汽车的,至少我,我们企业并不感到悲观。人类不可能一直依赖于石油生存下去的。那么石油的稀缺,反过来也促进了新能源的开发。我想在未来的人类社会里面,肯定会发现新的能源,采用新的能源来替代我们目前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罗振宇】
与其跟这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去做博弈,还不如退回去想一想我怎么应对?
【丁磊】
来突破这个局限,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
【罗振宇】
那现在您能告诉我们,我们的绿色战略,和现在同样的那些大厂,它们谈的绿色和环保的概念,区别在哪里?
【丁磊】
比方说我们的混合动力,君越今年6月份就上市了,对汽油的节省是,那么明年我们有双模的混合动力,在凯迪拉克上面运用。这个节省油耗一半。那么进一步用电的汽车,已经准备好了。在两三年里面,我们可以用充电加油这样一种模式,运用到我们的汽车上面去。那么氢动力在美国通用已经研发成功了,同时氢转化为动能以后,排放的是水,完全是清洁的,水可以喝的,所以说上海通用这个绿色战略的特色呢,在于每个具体的环节,都是看得到,马上可以实施的。
【罗振宇】
我们跟一些资深的汽车媒体人在聊起来,大家对你的评价,都说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为有人居然听你谈过核动力汽车的概念。你真的有过这样的设想吗?
【小标题】一位汽车老总的理想主义
【丁磊】
那么这个(核)动力实际上是永恒的。对一辆汽车来说,它在使用过程中,十年八年里面,一点点就够了,完全一点点就够了。现在难的在什么地方,就是怎么来控制这么一点点,这个呢就是我最早想到的。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说你要看这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六千年前我们是什么,新石器时代,一万年前是旧石器时代,到现在这样一个社会,你能想象吗?你人类还要发展一万年,再一万年以后是什么样的情况?所以说回到你刚才问题,就是一个局限的问题。
【片花】
乘用车市场受阻,销量冠军面临局限困局
多品牌同时运作,合资企业遭遇中国式考验
罗振宇:无论你怎么做,你的血统毕竟是外来的品牌
《中国经营者》稍候播出,敬请关注!
【配音】
上海通用至今连续三年销量在国内乘用车市场排名第一,目前已拥有四大品牌,八十多个品种。既有代表年轻活力的雪佛兰,中高档商务品牌的别克,也有走豪华路线的凯迪拉克、萨博。在汽车行业中,以合资企业身负四大品牌之任者,目前只有上海通用一家。就在其他企业集中力量打造优势品牌时,有业内人士提出疑问,在资源渠道有限的情况下,上海通用的多品牌战略会遭遇瓶颈吗?
【罗振宇】
因为我们都知道最好的东西加起来不见得是一个完美的系统,那么最好的几个品牌,它各有各自的特色,合起来没准真的就是通用的局限,你们现在这么多品牌运行,那么对于公司有限的资源来说,怎么分配,这是一个属于你们独有的苦恼?其它做单一品牌的不会有这种想法?这是你们的局限吗?
【丁磊】
对,你讲得非常对,这个呢就是多品牌运作带来的问题吧,也可以说一种局限。那么我们怎么来做呢,我们第一这个品牌,品牌和产品对客户层面的差异化,我们始终要保持,并且要非常鲜明。但是品牌的后台,我们的开发,我们的设计,我们的生产,都是整合在一起的。我们的生产线上可以生产不同品牌的不同大小的车辆。
【罗振宇】
这个是你们独创的吗?
【丁磊】
这个应该说这种理念的实践,我们认为我们做得是非常好的,至少在国内也是非常领先的。
【罗振宇】
我试着对你面对的局限,做一些猜想。比如说我们在中国市场上,无论怎么做,你的血统毕竟是外来品牌,那你会不会觉得这是我们市场营销过程中,不得不去面对的一个局限?举个例子说雪佛兰这款车,它是一个很成型的美国品牌,它到中国市场,我们上海通用曾经用什么智慧,使它得以改造,来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丁磊】
大家都知道五六十年代,雪佛兰倡导的是一种美式的生活文化,棒球、热狗、苹果派,苹果馅饼,还有老电影。它代表一种年轻,代表一种主流,代表一种活力,代表一种值得依赖,这样一种品牌内涵。那么到中国呢,这个内涵的外延必然要发生一些本土化的改变。
【罗振宇】
因为棒球啊,像这些东西可能和,就这一系列品牌的联想群,对于中国公众来说不存在?
【小标题】突破血统局限
【丁磊】
我们就是看我们现在年轻的主流消费群,他们倡导或者是他们追求的一些,依托的这些媒介是什么。所以说我们用网球,我们叫雪网,我们搞了两年了。用网球来代表一种年轻运动。同时呢雪佛兰倡导的这种值得信赖,热爱生活,乐于助人这种风格,我们用雪佛兰红粉笔支教,我们组织一些年轻人,包括我们公司的(员工),包括我们的年轻客户,到边远的地方,去支持他们的教育。这样一种支教的活动,代表的这个可信,乐于助人这种品牌内涵非常好地联想在一起。这样一种联想呢,很好地把我们的品牌和我们的主流认知结合在一起。我认为我们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本土化的再创造。
【罗振宇】
我觉得您提的这个提法,是非常新颖的。因为过去我们谈自主创新,都是指具体的产品,但是如果从您的这个视角出发,是从需求端,从市场出发,我们创造一种全新的市场体验,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自主创新。而且多年之后,也许随着雪佛兰越卖越好,我们创造一个中国文化里的雪佛兰文化,一个子文化,那么这可能也是一种更高层面的自主创新。
【片花】
十年前他是组建上海通用的第一批元老
十年后他是汽车冠军销量企业的掌门人
他为何爱把局限放在嘴边?
丁磊:再聪明的人,再有远见的人,都有他的局限性。
《中国经营者》稍后播出!
【配音】
合资企业在本土化过程中,中外伙伴之间的权力角逐早不是新闻。去年爆发的娃哈哈与法国达能的“离婚大战”,将合资企业主导权之争推到了台前。上海通用是由上汽集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各出资50%组建而成,中方外方话语权之争,微妙地聚焦到了总经理丁磊的身上。
【罗振宇】
上汽和通用进行合资的时候,是50%对50%,我们通常看到的合资,经常是51%对49%。1%的差别就是为了形成话语权。但是在现在我们这个公司的,这样一个制度安排当中,股权结构当中,话语权的问题,是不是你们一直头疼的问题,也是不是你们的局限?
【小标题】突破话语权局限
【丁磊】
突破局限,就是要突破这些看上去障碍,实际上会产生合力的,把障碍转化成一个发展的动力。那么合资企业当然50%对50%,大家是个制衡的过程。我们要解决合资企业当中,这种制衡制约的这样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坚持以合资企业的利益为优先的这样一个原则。大家充分讨论充分考虑,使这个决策更符合科学。
【罗振宇】
听着您这番话,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其实就是,如果父母双方都爱这个孩子,如果这个爱都存在的话,那么对孩子的问题上是很少有分歧的。除非爱不一样?
【丁磊】
合资企业应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有一种局限。但是打破这个局限呢,实际上会带来很多优势,带来很多合力。比方我们本土开发和全球开发的结合,就是合资企业带来的一个非常好的优势。我们既有本土的开发,同时又有国际支援,全球经验,全球开发的支持。
【配音】
丁磊显然对这样的“合力”应用有道,他执掌上海通用三年来,上海通用的年销售量连续领跑全国车市,并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能够以自主意识整合全球资源的国际化汽车研发制造厂商。
【罗振宇】
就是你面对这么大的一个产业,会不会心里偶尔升起王熙凤似的这种感慨?大有大的难处?你面对的难处,管理这么大的团队(难处)是什么?
【小标题】认知是突破之母
【丁磊】
我认为呢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企业,这个企业领导人啊,总是有他的局限,再聪明的人,再有远见的人,都有他的局限性。那么一个企业家,一个企业领导人,要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局限,就能最大限度地突破这个局限。
【罗振宇】
认识的重要性先于行为?
【丁磊】
把自己认为是一定是有局限,这样一种前提的话,是能够打开自己思想,突破思维定势的一个前提。
【罗振宇】
我看到在媒体上你有一个观点,说像通用目前这样的一个好的团队,今天再去打造是不可能的,它是由它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你今天还这么看吗?
【丁磊】
上海通用继续发展,实际上也要面临着突破局限,在新的历史阶段一个创造提升。所以说我认为突破局限,这个词汇,丝毫没有任何悲观,而是一种非常积极地,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你是一个成功者,但不代表你永远成功。你是一个领先者,不代表你永远领先.
【罗振宇】
那就是突破局限的方法论,在你理解起来,就是不要在矛盾内部想问题,而是找到另外一个支点,就比如说您刚才说的市场价值实现,在这个实现上它没有价值?
【小标题】局限是个新台阶
【丁磊】
对。这样的话呢,一个企业,局限就不是一个悲观的概念。局限是给你一个机遇,给你一个台阶,实际上去跨越你管理上的障碍,去跨越你行业上存在的障碍,我认为一个企业如果要掌握先机,掌握这个行业领先的话,就是要有提前突破局限的这样一种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的话呢,就是要有突破局限的这种意识,意识到企业本身,包括企业领导人本身会有这种局限,也意识到正因为这种局限,给你带来领先的一个机会。突破了这种局限,你实际上就跨越了,实际上你就领先了。
【罗振宇出镜】
在准备这期节目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插曲。那就是当我们和丁磊把这期的主题定义为突破局限的时候,他身边的很多工作人员是持保留态度的,他们认为,或者说担心吧,说这样的一个说法是不是在变相承认通用公司自己面对很多局限呢,对通用的品牌是不是会有某种程度的损害呢。所以他们强烈地建议,说能不能改一个字,就把突破局限改成突破极限,这样似乎好听一点。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最后力排众异的,恰恰是丁磊本人,最后定下了突破局限这样的一个主题。确实,《中国经营者》我们追求的不是站在企业家的对面去看他,而是站在企业家的的身后去感知他的整个的视野,去呈现他能和这个时代的公众分享的价值。那么当我们去感知丁磊的时候,我们确实发现他面对着大量的局限和两难。无论是他所身处的产业环境,还是文化环境,抑或是具体的管理环境。那么恰好他有这方面的思考。所以这个话题和他的处境可以说是天作之合。所以今天我们才突破了通常的形态,我们谈了一个相对抽象的话题。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去感谢丁磊,感谢他为我们打开了对企业家精神世界一个全新纬度的认知。在过去的中国市场上我们流传着一句话都是葛洛夫(英特尔前CEO)的那句话,只有偏执狂才是成功的企业家。但是丁磊今天告诉我们从容和祥和也可能是中国企业家未来发展的精神世界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这让我们想起了基督教一句古老的祈祷词,这个祈祷词写得非常有人生智慧,它是这么说的,说请上帝赐给我勇气,让我去改变那些我们能够改变的事情;也请上帝赐给我祥和,让我去接纳那些我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是更重要的,请上帝赐给我智慧,让我能够分清楚这二者之间的分别。你看,勇气固然可嘉,智慧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的东西,但是祥和呢?也许我们只有清醒地对自身局限性地认知,然后去接纳它,然后我们才能开出一片全新的世界。所以智慧,勇气和祥和,这是我们企业家精神世界的完整结构。感谢收看,我们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