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真情故事扬杨洒傻造人压力危机昏招情感 |
分类: 情感故事,触动心灵 |
志远和丽君是一对80后的年轻小夫妻,都是公司白领。按理说薪水也不低,加起来大概能有六千多,但每个月雷打不动的房贷2500元,生活费2000多元,还有交通费、通讯费、充电费、时装费等,日子也是紧巴巴的。基本上属于初级“月老族”——上半个月“月光光”,下半个月啃老。
所以丽君一直不敢要孩子,不是赶时髦做丁克族,而是生不起——生育费得一万多;养不起——进口奶粉五六百(国产的不放心),上学后要上好学校(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光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丽君的另一个顾虑是:公司不很景气,僧多粥少,岗位竞争惨烈,如果要孩子,自己产前产后休息近大半年时间,那么位置肯定不保了。
现在这种局面因为一次意外的机会将被改变,二人世界的格局也将发生动荡。
志远公司有个公派出国的机会,公司的领导非常器重志远,就把这个稀缺的名额交给了志远。出国不仅每月额外补助五千元(这样每年就多6万元),而且回国后还能名正言顺地被提拔重用。这是一个镀金的平台,这是一次增加收入的契机。但是一出就是三年,“一种相思、两地情愁”,牺牲相当的巨大。
志远和丽君商量后,决定接受这个重任。因为,吃苦不过是三年,1000多个日子,扳着指头就能数过来。为了将来的幸福,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况且这份美差,许多同事翘目以待呢!志远就把此事告诉了已经出嫁的姐姐。
不料,次日志远妈就从乡下赶了过来。她不是来阻挡儿子出国的,儿子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好男儿志在四方。她是来下任务的,实际上是下最后的通牒:志远一个月后出国,请志远和丽君在一个月内务必造人成功。俩人一心,排除万难;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妈妈的要求不并过分,趁着她的身子骨还有力气帮助带孩子,完成抱孙子的心愿。而且三年啊,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两地分居的男女面对各种接踵、扑面而来的诱惑,谁也不能保证不会见异思迁。但有孩子就等于加了一层“金刚铁布衫”,百毒不浸。孩子是维系夫妻感情最好的纽带,孩子可以转移和寄托夫妻相思的情愫。
让那些避孕工具见鬼去吧!
自从志远一家人达成共识,把造人当成全家头等大事的时候,或许是夫妻两人不堪重负,或许是任务是突如其来,连接几晚,平时威风凛凛的志远在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不举不挺不坚。每次都是草草了事、囫囵吞枣。然后一个无奈的苦笑、一声沉重的叹息。尽管丽君事前鼓励、事后安慰,志远的信心还是大打折扣。
志远的哥们知道实情后,积极出谋划策。祭出第一昏招:吃壮阳药——以内养外。
那一晚,志远小两口早早下班大快朵颐(志远按照医嘱,吃了壮阳药),然后关上房门,点燃烛光,打开音乐,让美妙的钢琴曲倾泻整个屋子。俩人以茶代酒,喝起“交杯茶”,这一幕还是在婚礼上演绎的,如今重新回放,令人身心摇荡。慢慢地志远压倒了丽君,一场激情大戏即将登场。突然,丽君推开志远,忧心忡忡地问:“那药丸不会有副作用吧,别孕出畸形儿!”“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西药都有副作用的!”志远惊醒了,忙打电话给哥们,那个号称“专家”的哥们给了模棱两可的答案:“原则上是没有问题的,但也不能百分百的排除!至今医学上没有明确数据证明没有任何副作用!”这不废话,等于没说嘛!此时药性已经发作的志远气得只好跑卫生间冲凉、洗去熊熊燃烧的欲望。
老谋深算的志远妈不知是偷听到了他们动静还是明察了他们的表情,竟然知道儿子“窝囊”,主动为儿媳出馊主意。打出第二昏招:夫妻周末度假洗鸳鸯浴——更换环境,改变心情。
第二个周末,志远和丽君在旅行社的安排下,住进另一个城市的假日假酒。那一晚的开始同样浪漫温馨,一切似乎能水到渠成。当两人进行如痴如醉时,房门不和时宜地咚咚响,警察破门而入。慌慌张张的俩人吓得忙用衣服遮体。原来是警方说有人举报,该店有卖淫嫖娼行为,而突击举行的扫黄打非行动。被带到派出所后,误会是解除了,但夫妻俩人依然羞愧难当。
这边志远哥们献计献策,那边丽君闺蜜也不甘示弱。杀出第三昏招:看A片——令男人血脉喷张,女人含情脉脉。
第三周的一个下午,丽君戴着口罩和帽子来到全市最大的电子市场。她七拐八绕地来到一家卖碟片的摊位前,疑神疑鬼地前顾后看,然后吞吞吐吐地向售货员比划要那样的碟片,好在售货员非常的聪明,立即遮遮掩掩地拿出一张,故作神秘地说:“尺度夸张,非常过瘾!”丽君一看封面图片不堪入目,心领神会地揣进怀里,没有还价地交了钱快步离去。
当晚一切就绪,恕不累赘(自己想象)。当碟片插进影碟机后,字正圆腔的声音喷薄而出,碟片里放的居然是国粹京剧。挂羊头卖狗肉。俩人顿时兴趣全无。
三大昏招很雷人,不管用。小夫妻俩有些扫兴和无辜。顺其自然吧!无所谓了,不是你的,想得也想不到。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绿成荫。
一旦放开了,一旦平和了,有些事反而自然而然地来了。在第四周的一个晚上,志远居然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夫妻生活,有始有终,非常和谐。这是一个突破,这是一次“壮举”,出其不意地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三年后,志远从国外满载满归。到家门口时,一个蹒跚学步的男孩用稚嫩的声音叫他“爸爸”……
扬杨洒傻:专栏作者、公司经理
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烟火气息中领悟,生活写意中关怀。其情感故事,于引人入胜之中、常出人意料又发人深省!深邃细腻、荡气回肠。既能掀起网络的阅读狂潮,又遭纸媒的四面围攻。编辑赞誉:网络版的“知音”,现实里的“家人”;读者戏称:宁可洒傻地等,也要扬杨的文。
请继续欣赏诗情画意又扑朔迷离的情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