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怎样送礼才做到讨好又讨巧

(2009-01-19 09:18:58)
标签:

平级调动

心意

赌徒心理

长辈

谢意

美国

杂谈

分类: 时事杂谈,嬉笑怒骂

                         感谢新浪网、筛筛网、草根名博首页推荐

                         谴责管家婆论坛、湖南狮友社区匿名转载

                         过年怎样送礼才做到讨好又讨巧

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逢年过节,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总要送礼表达谢意或心意。对这个节外生“支”颇感压力却无可奈何的现况,笔者也深有同感——几乎陷入“自己挣钱别人花,没有钞票寄回家”、“别人说我工资高,每月没钱买牙膏”的窘境。过年怎样送礼?示好了又能讨好;既有面子又能达到了效果,还使对方愉悦;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笔者抛砖引玉,与大家共飨。

送礼的原则:

一.切莫攀比。送礼人的身份不同,送礼的意图和对象也不同,没有可比性。

二.量力而行。 不要“打肿脸来充胖子”,或举债送礼。别让送礼成为一种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三.适合对方。要考虑到风俗习惯。适合对方才是最好的。比如送食品,需要注意被送人的口味,爱吃甜的,不要送酸的。给患病的人送食品要格外慎重,有的食物利于康复,有的食物会使病情恶化,在送礼前要打听清楚,然后再选购适宜病人吃的食品。

四.坚守底线。千万别打着送礼的幌子,干行贿之事;别让送礼变了味,成滋生腐败的温床。

送礼的目的——礼品盒也是潘多拉魔盒,里面有真情、感恩、欲望、甚至“阴谋”,跃跃欲试。

一.表达孝心。送礼既能表达对长辈的关心、尊重,又能让老人家心情舒畅,还可能促进家庭和睦。

二.联络感情。礼品也是联络感情的载体。

三.表达谢意。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你的支持和帮助。

四.从众心理、惯性使然。别人都送,自己不送,担忧被“穿小鞋”;年年送惯了,今年不送,面子上挂不住。

五.获取利益。投之以李,想获之以荔枝。礼品是“诱饵”,如果是“赌徒心理”,没办成事,就会有“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懊悔。

六.拉拢关系。不能“临时抱佛脚”,平时要“烧烧香”——借过年的机会顺理成章地送礼,借此攀高枝,完成人脉关系建设,为以后的办事铺路。

送礼的明细:

一.父母长辈。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呵护和关怀。合适和温和的问候,能让他们感受更多的亲情。“常回家看看”比什么都重要。可以给他们买些营养补品,是否贵重他们并不太在意,他们更在乎子女是否懂得自己的喜好。如果过年给他们捎上一份这样的新年礼物,准让他们心花怒放。

二.小孩后生。给钱的话,对他们的成长不利。建议送书籍和经验。

三.亲朋好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小送大开心,走的是一个热闹和情调。大家可以趁过年放假的机会,欢聚一堂,喝点小酒,K歌一下,加深感情。

四.领导同事。别为了提升或加薪去送礼,那就算达到目的,心里也不塌实,别人也不服气。认真做事,干出业绩。领导会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建议送自制的贺卡或短信拜年。可能在机关里,存在“大跑大送,提拔重用;小跑小送,平级调动;不跑不送,原地不动”之怪现象。相信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完善,会逐渐消失。

五.客户和关系户。是送礼之中的难点和重点。有些公司专门成立公关部,应付送礼。

1.送现金(支票)。500元保底,上不封顶。对象是比较俗气的,经济不是很宽裕的,比较爱财的,位置关键的。

2.购物卡。200元——3000元之间。既不知道对方爱好什么,又比较轻松方便。

3.字画古玩类。价格不菲,对象也是重量级的。是高雅的(至少是附庸风雅的)、不缺钱、位置高的人。

4.物品类。送工艺品和鲜花要适合对方的年龄。男人送烟酒、茶叶、钱包、裤带等,女人送化妆品、香水、时装等,当然要投其所好。送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嫌”,别弄得人人皆知。

有些人喜欢送价值昂贵的礼品,其实,送礼花的钱多,并不能说表示的心意就越浓。反而让对方压力大不敢收(摆出一副高姿态),弄巧成拙。当然,礼品轻,又没有意义,很容易让对方误解瞧不起他。所以你的礼品要与你的心意相符并显示出非比寻常的意义。在美国,有幸被邀请入白宫的人,都会与总统一起拍照留念,并有总统的亲笔签名,这已成为美国列届总统一种传统的礼物。这样的照片可以说既便宜又珍贵,全世界独一无二,很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笔者推荐:过年送些土特产,千里迢迢地寄或送给对方;或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礼物,对方会被你的真情和诚意打动的并备感珍惜。

过年送礼,你准备好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