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世界|05当孩子的爸爸突然去世……

标签:
爱的教育家长课堂育儿 |
分类: 亦世界 |
亦世界 05
写于2019年8月21日 星期三
近日,有家长来咨询,说好友的丈夫两天前突发心脏病去世,家中有即将小升初的女儿和幼儿园的儿子,孩子们还不知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爸爸;而第二天要开追悼会,要不要让孩子参加?
孩子爸爸是在早晨被救护车从家中救走的,孩子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幕。爸爸再也没有醒过来,妈妈独自一人在医院处理了一切。两个孩子呆在家里,由亲戚照顾。两天来,妈妈对孩子隐瞒了爸爸去世的消息,小儿子懵懵懂懂,变得很乖;大女儿一句也不问,只是时刻神情紧张地在旁边偷听大人的每一句谈话,不时偷窥大人们的表情和行动。
妈妈害怕孩子知道真相会受到伤害,然而,事实上孩子已经感觉到了这个灾难。尤其是十几岁的大女儿,以她的年纪和女孩子的敏感,不会感觉不到家中的变故;而三岁的儿子,其实也已经从家里不同以往气氛的中,觉察到了变化。
心理学说,人最大的恐惧来源于不确定感。确实,当灾难发生,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最糟糕的是因为不明真相的猜疑所带来的恐慌感。当孩子已经感觉到灾难来临,却被家长刻意隐瞒时,他的心里就会非常担忧,他会不断猜测、无限想象,小小的心灵陷入于无边恐惧的深渊。
而爸爸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之一,爸爸去世是家庭中最重大的事情,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他有权利知道真相,有权利见到爸爸的最后一面,与爸爸好好告别。如果妈妈出于好心剥夺了孩子这个权利,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不被信任、自己被抛弃在家庭之外,这种被剥夺感会给孩子留下终身的遗憾,也可能让孩子长大知道真相后怪罪于妈妈。
对这位孩子的妈妈来说,在此时此刻,最妥善的做法是,与两个孩子进行一次认真的谈话,坦诚地告诉孩子真相。考虑到两个孩子年龄的差异,告知真相的表达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也可以视具体情形分开谈话。
非常重要的是,在守住安全的底线下,允许孩子用各种行为公开表达出他内心巨大的悲伤和恐惧;此外,妈妈还要明确承诺孩子,爸爸离开后他们的未来的生活仍然有保障,并对大孩子说出大致的安排,以有效减轻孩子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担忧。
同时,妈妈可以建议孩子们一起为告别爸爸做点事,比如做小黄花、做花圈,参与家中布置灵台等;也可以把自己想对爸爸说的话写下来,或者直接对着照片告诉爸爸。另外,如有可能,让孩子在追悼会前单独与爸爸告别,给他们更多家人的感觉。
人生真的是无常,谁也不知道灾难哪天会降临,当最亲近的人突然离世,命运在生活中残酷地露出吓人的獠牙,即使年幼的孩子也无法幸免时,作为家长,勇敢不逃避,陪伴帮助孩子一起面对,鼓励孩子去承担他们自己的生命之重,也许是种更有勇气和担当的选择吧!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