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案例】妈妈潜意识里的“不放手”让孩子不能长大

标签:
爱的教育育儿家长问答 |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
【亲子案例】妈妈潜意识里的“不放手”让孩子不能长大

永远的“宝宝”妈妈
凯凯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他做回家作业的事情让父母非常头疼。
因为父母都在工作,所以都要到晚上六点半以后才能到家。他呢,四点半由保姆从学校接回,却不做功课只是玩,理由是作业做不来,要妈妈陪着才能完成作业。
问题是等到妈妈回家吃过晚饭,最早也要到七点多,这么晚才开始做作业,等到完成要将近十点,再洗漱完上床都要快十一点了,对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太晚了。
妈妈每天自己被弄得疲倦不堪还不说,更担心孩子长期睡眠时间不足会影响健康,但就是无论如何这孩子自己就是不肯自己单独做作业。
其实凯凯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说他在学校表现很不错,上课也经常主动举手发言,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前几名,学习新内容反应很快,根本没有困难,课堂练习都做得又快又准确,已经三年级了,他完全有能力独自完成家庭作业。
可是,一旦回到家,就完全像变了个人,离开妈妈就什么都不能做了。
当凯凯与妈妈一起来到工作室,听见妈妈一声声呼唤儿子“宝宝”、“宝宝”,再看到儿子像三岁的小孩子似的粘着妈妈,咨询师一下子就明白了问题出在这对母子的亲子关系上。
凯凯妈妈自己的童年生活缺少家庭的温暖,亲生母亲在她刚一岁就去世了,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把她放在亲戚家。从小她就渴望父母的爱而不得,所以自己做了母亲后,对儿子非常宠爱。
在潜意识里,她一直希望儿子永远是个两、三岁的小宝宝,她可以永远宠爱下去。
这样的潜意识指导下,她不自觉地以对待三岁孩子的方式与九岁的儿子相处,使儿子一旦回到妈妈身边,就不再是一个开始独立的九岁男孩,而成了只有三岁的小宝宝。
于是凯凯在家中就不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生活起居都要保姆照顾,甚至吃饭也经常要妈妈喂几口,没有妈妈的指导和陪伴,他当然也就无法完成作业。
凯凯在家中的不独立和无能,表面上看来是孩子需求妈妈的帮助,实质上是妈妈内心对自己童年不幸的补偿,是满足妈妈的心理需求而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所以,需要从改变妈妈的认知入手,让妈妈学会放手让儿子长大,在爸爸的参与和支持下,使目前这种不正常的母子关系逐渐变得正常起来。
在我们的咨询案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根源在于父母。因此,父母需要让自己的心理和人格保持健康,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孩子。
——刊登于《新民晚报》“爱的教育”专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