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愤怒的罐子

(2015-01-15 11:00:59)
标签:

爱的教育

亦君工作室

教育

育儿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爱的教育:不合理的家规让孩子成了只“愤怒的罐子”

 

愤怒的罐子

 

愤怒的罐子

 

小飞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中上,行为中规中矩,从不与同学吵架闹事,老师布置的事情一定会不折不扣的完成,即使被老师批评也没有抱怨,老实听话,是个标准的“乖孩子”。

按理这样的孩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妈妈却发现小飞经常晚上做噩梦,在梦中高喊着要杀人,醒来满头大汗,浑身颤抖。本来以为只是孩子白天读书累了,妈妈带孩子去看医生吃些安神助眠的中药。但近来却发展到白天只要说到学校,小飞就会两手紧握,浑身发抖,头上冒汗。妈妈问小飞是否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飞却是一句话也不说。前些天,小飞还跟妈妈说不想去上学,说活着真没有意思。这下可把妈妈吓坏啦,急忙带着孩子来工作室求助。

走进咨询室时的小飞,双眉紧皱,满脸愁容,稚嫩可爱的脸紧绷着,好像与谁有着深仇大恨。当妈妈说起小飞在学校是个“乖孩子”,只见小飞在一旁牙齿咬得咯咯作响,两手紧紧握成拳头,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脸也扭曲得变了形。他声嘶力竭地叫着“不要说啦”,眼睛也不由地紧紧地闭了起来,好像内心正在承受着难以承受的痛苦。妈妈说,小飞在家发作起来就是这副模样。

在咨询师看来,小飞的内心正翻腾着万丈怒火,他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想把怒火控制住,可是,这火实在烧得太大太猛了,不让它发泄出来就会伤到小飞自己,所以他才如此痛苦。咨询师明白,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让小飞在安全的环境中,放心地把自己心里燃烧的怒火发泄出来。于是就把一个大的毛绒动物放在小飞前面的空椅子上,同时交给小飞一把塑料剑,告诉小飞,前面就是小飞的仇人,他可以放心大胆地打它。同时,示意小飞的妈妈与自己一起离开,并轻轻关上了咨询室的门。

五分钟后,小飞一脸平静地打开咨询室的门,告诉妈妈自己已经好了。咨询师注意到那张童稚的脸不再扭曲,变得可爱温和了。咨询师与小飞再次谈起学校,这次,小飞不再那么愤怒,能够平静地回答问题了。

原来,小飞小时候被交给祖父母带,老人家家教很严。小飞从小就被做规矩,优秀的男孩子必须学会忍耐,男人要喜怒不形于色,君子要品行端正有肚量,不能与人吵架斗气,以免坏了名气。带着这顶“好孩子”的帽子,小飞在学校被同学欺负打骂不还手,遭老师冤枉不敢申辩半句,回家也不能向父母诉苦。有泪不能弹,有气不能出,打掉牙齿往肚里咽。这颗幼小稚嫩的心灵实在承受不了这么多,日积月累的愤怒再也控制不住,使得小飞几乎崩溃。

萨提亚理论指出,家庭塑造人,不合理的家庭规则会使孩子发展出对父母的憎恨和疏远,最坏的是,他们将发展出低的自我价值。把规则定为愤怒是不好的或危险的将会使孩子把这种紧张内化,引起身体疾病;或者让他们发展出一个愤怒的储蓄罐,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填满,然后因为很小的事情而爆发出来。其实,愤怒是人类正常的情感,本身并没有破坏性,愤怒的行为才是有破坏性的。而接纳自己的情感,将会使孩子发展出更多合适的应对行为。

经过咨询师的帮助,小飞学会了接纳自己的愤怒情绪,并且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去发泄情绪,他变得乐观开朗。前几天他主动给咨询师发来短信,说:现在他感觉到,生活是美好的。

 

——刊登于《新民晚报》心理周刊

 

作者  吴亦君  资深媒体人,《新民晚报》“爱的教育”专栏作者,华东理工大学MBA职业导师,上海乐事社工事务所副理事长,上海市心理康复协会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