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
老师,您好!我儿子今年读小学5年级,平时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粗心大意,做作业时会经常看错题目或计算题写答案时少点一个小数点等等,考试也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说说他吧,还不以为然,认为自己都懂,只是粗心而已,老师,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呢?
亦君工作室答:
家长,你好!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粗心是指自己理解和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造成的差错。有些人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问题很容易,按理是绝对不应该出差错的,但还是出差错了;反之,有些事情比较难,按理说出差错的可能性较大,但这时反倒不出差错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呢?
这是因为人们对较难的问题在心理上比较重视,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强烈,不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因而不易出现差错;反之,对较容易的问题心理上不太重视,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兴奋灶比较微弱,易受其他兴奋灶的干扰,因而较易出现差错。
一、保持适度紧张情绪。
有些孩子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每当进入考场时,常暗示自己细心点,可是由于心情紧张,一些事后看来十分明显的错误、疏漏还是接踵而至,甚至看错了题目要求,忘做了某些题目。事后懊悔不迭,只怨当时粗心。其实,这种粗心纯粹是由情绪紧张所造成的。因此,保持适度的紧张情绪,也是防止粗心的有效方法。
二、集中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心是可以“二用”的,这叫做注意力的分配,但是,注意力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即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十分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如果它们之间毫无关系,进行这些活动是有困难的。因此,为了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就要学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所要完成的事情上。
三、去除不良习惯
有些人由于经常粗心大意,久而久之,行为方式形成了稳固的动力定势,亦即形成了粗心的习惯。
四、具体方法
1、帮孩子找到“粗心点”
家长和孩子一起分析,譬如每次做错题的原因:不是题不会做,而是每次都会把题目看错。那容易看错题目就是孩子的“粗心点”。针对
“粗心点”要求孩子每次再做这样的题时,先停一下,闭上眼睛数三个数,然后再睁开眼睛往下写,这样就不容易错了。因为你没让思维滑过去,而是有意识地给它设了一个障碍。
2、让孩子准备一个错别字和错题本
家长可以让孩子准备了一个本子,把整理出来的错别字或错题写在这个本子里,并且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把这些也写进本子里。
3、围绕细心做文章
家长不要总是盯住孩子因为粗心而犯的错误不放,而是寻找机会表扬孩子的细心之处。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当孩子出现粗心的毛病时,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否则孩子自己也会丧失信心。人往往是有求证心理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家长努力去寻找孩子的细心点,并不失时机地肯定他、鼓励他,孩子便会感觉自己真的很细心。当孩子的细心点越来越多时,细心便成为了孩子的一种习惯。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周满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