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不当行为

(2012-08-16 13:45:39)
标签:

父母应对之策

育儿

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不当行为

摘自亲子心理教育专著《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

 

 孩子自身并没有判断是非的标准与能力。他们无法抽象地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好还是坏,只能通过家长、老师、同伴的反应来判断。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父母经常不能作出正确的反应;而孩子,也经常从父母对自己行为的反应中得出与父母期望相反的结论。正是这种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相互误读,无意中造成了孩子的许多不适当行为,也让无数的父母非常痛苦:自己辛辛苦苦花了许多时间精力管教孩子,怎么孩子会越来越不象样呢?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正确反应是关键;而父母要做到正确反应,首先要学会解读孩子的不同行为目的,其次要学会一些应对的方法。

 

一、父母的解读技术

父母要正确解读孩子的不同行为目的,可以从辨别自己的情绪入手。

1.             获得注意

(1)    孩子表现:孩子平时挺乖,家中有客人来时“人来疯”。

(2)    父母感受困扰、苦恼

(3)    结论:孩子感到自己被冷落,用骚扰父母来获得注意。

2.             争取权利

(1)    孩子感受:妈妈叫女儿去洗澡,女儿每次都要妈妈叫上四、五遍,甚至妈妈发火才肯去。

(2)    父母感受没面子、权威受到威胁

(3)    结论:孩子不想洗澡,又迫于母亲压力,通过拖时间来与母亲争夺权利,挑战母亲权威。

3.             报复

(1)    孩子表现:东东不喜欢穿红色的跑鞋,妈妈偏要他穿着去上学。没几天,鞋子就踢破了。

(2)    父母感受痛心、伤心

(3)    结论:妈妈利用家长的权威让孩子穿他不愿穿的跑鞋,孩子就故意踢破跑鞋来报复。

4.             自暴自弃

(1)    孩子表现:小露学习成绩不好,父母总是批评她不用功。但小露却不承认,她说自己生来脑子笨,连父母都骂她“笨蛋”,所以再努力也没用。

(2)    父母感受失望、放弃、束手无策

(3)    结论:孩子受到打击,不愿再努力,通过自暴自弃来减轻自己压力。

 

二、父母的应对方法

面对孩子做出的不当行为,父母正确的应对方法是:

1.忽视孩子的不当行为

当孩子企图以不当的行为获取父母的注意时,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视而不见是最好的应对方法。

如孩子想要买某件玩具,父母不同意,孩子就大声哭闹,甚至躺倒在地上。这时父母最好是对孩子的行为不作任何反应,继续做自己的事。因为父母不同意买玩具让孩子觉得不被重视,这时孩子的目的是获取父母的关注。如果父母去哄劝孩子,甚至满足孩子的愿望,以后孩子会固化哭闹的行为,一旦愿望不能满足,就会用同样的行为来要挟父母。如果父母这时生气打孩子,过后又不免因父母之心内疚,则也让孩子达到了被关注、让父母心痛的目的,负强化了孩子的哭闹行为。只要得不到父母的理睬,不久哭闹的孩子就会自觉无趣,主动停止这一不当行为。

      对于寻求注意的孩子,父母必须改变自己的反应,使孩子明白:做一些大人所期望的好行为,比用不当的行为方式以求得注意或协助,更能受到重视。父母必须注重孩子的正向行为,而忽视其不当行为,或以不是孩子所期望的行为方式做反应。

“注意”绝不能在孩子要求得到的情形下给予,因为此种反应会增强孩子这种不当的行为。给予“注意”的适当时机,应在孩子没有预期的情况下。其重点是在“给予”,而不是“得到”。

 

2.退出亲子冲突的“战争”

当孩子以拖拉、顶嘴、对着干等行为来与父母争权或者以报复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时,父母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退出这场“战争”,避免激烈的亲子冲突。

       父母要明白:在此场“战争”中,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赢家。因为即使是父母胜利,虽然孩子被迫照着父母要求去做,也是口服心不服,而且,这种争执,会使亲子关系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原则上,在处理这些采取不当行为的孩子时,父母必须避免生气,同时避开权力的争战和针锋相对的报复。因为以权威来压制这些渴望权力的孩子,只会增加他们对权力的欲求;而采取惩罚来应对孩子报复行为,孩子对父母的反击会是寻找更激烈的手段,或是换一种方式来报复。

诚意的关爱,温柔的坚持,平静的讨论,甚至冲突发生时沉默地走开,会让孩子更多地感受到父母心中坚定的力量,更自觉地改变自己的不当行为。

 

3.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

      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父母有时可以平静地走开,让孩子自己来承受不当行为的恶果。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成长的力量,相信孩子会在自然的行为结果中受到教育,从而改变自己的不当行为。

      面对一个自觉无药可救的孩子,父母必须停止所有的批评,将注意力集中于他的能力和优点上,启发孩子自身成长的力量,对孩子的任何努力与进步都给予鼓励,即使那是多么微不足道的表现。

      父母恳切的鼓励、坚定的支持、耐心的协助和温和的建议,可以打动孩子叛逆的心,可以争取孩子的合作,可以帮助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