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妈妈
(2011-08-30 17:15:03)
标签:
妈妈是侦探育儿 |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
爱的教育
侦探“妈妈”
刊登于 2011年8月10日《新民晚报》心理周刊
鹃是一位初中生的妈妈,最近与读初二的女儿闹得不可收拾。原本挺亲近的母女,现在几乎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妈妈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是因为什么事情与女儿闹起了矛盾。反正现在女儿在家基本不与妈妈说话,妈妈问什么都是“嗯”,多问几句就变脸,一句“你的问题怎么这么多”,就转身进了自己房间。吃饭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且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对妈妈的话根本就是充耳不闻。
鹃对女儿从小细心呵护,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女儿一直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亲戚朋友都羡慕鹃养了个好女儿,鹃自己心中也颇为自豪。谁知自从进入初中后,鹃发现女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言语之间老是“冲人”,行为也与妈妈的要求对着干。更让妈妈担心的是,前些天在女儿手机里竟然发现了互称“老婆”、“老公”的短信,还在女儿的日记中看到了与班级中某男生交往的记录。鹃这下吃惊不小,赶忙与女儿的班主任老师联系,班主任老师却说,班级里根本没有鹃女儿日记里所写的那个男生,女儿也没有在学校与男生交往的迹象。鹃还是放不下心,拉着老公一起找女儿问话,谁知女儿却说日记中所写的是自己编的小说,手机短信里的那位“老公”,是妈妈熟悉的一位女生,互相叫着玩的。而且,女儿反过来指责妈妈偷看自己手机和日记,侵犯了自己的隐私,为此大吵大闹。
这下鹃被搞懵啦,自己一向对女儿管得很严,女儿从小交往的同学,她都要去与同学家长建立联系,对女儿学校的老师,自然也是要三天两头打电话去了解情况的。女儿的手机、书包,还有日记什么的,更是鹃每天半夜偷偷检查的对象,就怕女儿背着自己做了些不规矩的事情,而自己不知情。最近一年多来,女儿开始变得“逆反”,鹃的“侦查”工作更是一刻不敢放松。可是却遭到女儿的坚决反对,女儿甚至为此类事情与原本亲热的妈妈翻脸,从此再也不愿搭理。
鹃女儿告诉咨询师,那次的所谓“与男同学交往”事件,是自己故意搞出来作弄妈妈的。她知道妈妈一定会偷看自己的手机和日记,就想造出点事来吓唬妈妈。她说她非常讨厌有个这样的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侦探妈妈”,为此已经多次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中,最突出的是追求独立、获取“成人感”,他们最大的心理特点,就是开始有自己的隐私,希望被尊重、被信任。所以家长“侦探妈妈”式的行为,是最容易引起青春期孩子反抗,造成亲子矛盾的。家长过于干涉孩子的自由,会使孩子为反抗父母而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从而给孩子成长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幸亏鹃及时得到了帮助,了解到女儿内心的真实想法,改变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从而避免了女儿进一步反抗行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亲子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