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令女儿讨厌的妈妈
(2010-12-13 14:33:30)
标签:
育儿亲子沟通 |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
爱的教育
我是个令女儿讨厌的妈妈
刊登于 2010年12月8日《新民晚报*心理周刊》
问她这个自我评价缘何而来,她说是因为两天前偷看了女儿的日记。女儿自从今年进了初中预备班后,与妈妈的关系就越来越僵,到了几乎不能一起沟通的地步。最近发现女儿在悄悄记日记,于是忍不住去偷偷拿来看了,这一看让她的心一下子凉透了。女儿日记中的内容大都是发泄对妈妈的不满,对妈妈的称呼都是“讨厌的老妈”。陈晨说自己自女儿出生就一直尽心尽力地操劳,老公工作忙经常出差,这12年来自己可谓操碎了心,为此自己在单位至今连高级职称都没有申报。谁知女儿却越来越不听话,最近一年来与妈妈的关系竟然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现在只要妈妈一开口,女儿就一言不发躲进自己的小房间。陈晨对女儿的学习成绩很担心,更对女儿的态度感到伤心,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谈话中,可以看出陈晨说话很急,语气和神情中充满着教训人的意味。询问她与女儿平时都说些什么,是以什么样的态度与女儿进行沟通的,发现陈晨与女儿从小到大的沟通模式都是一本正经的教导式的。陈晨自己头脑中有很多非黑即白的局限性观念,教育女儿习惯于以“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作为行为标准,对女儿管头管脚,一不满意就扳起脸训斥。在咨询中还发现,陈晨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非常关注女儿的行为,却完全忽略女儿的情感需求,甚至还经常抑制女儿在情感上的表达。女儿小时候每当表现出伤心、恐惧、委屈等,她的处理方式是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教育女儿要坚强。这种完全忽视孩子情感需求,专以各种大道理来教训孩子的沟通方式,让她与女儿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以至与青春期女儿完全对立。
探寻陈晨这种教养观念的来源,可以发现陈晨有着一个被父母完全忽视,与父母疏远的童年。陈晨两岁就被送去全托,小学中学又是寄宿制的,在她自己的童年记忆中,几乎没有家庭生活的温馨,她的父母都是搞科技的高级知识分子,生活严谨,感情淡漠。陈晨从小就渴望父母的关爱而不可得,所以她自己做了母亲后,就决心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多关心孩子。可是她因为自己的童年经历,没有体验到称职的父母与孩子的相处和沟通方式,更没有学习到如何建立亲子之情,虽然希望多关心孩子,也努力化时间去陪伴孩子;但却错误地以处处管制、教训孩子的方式给予孩子关注,结果反而伤害了她与女儿的亲子感情。
所以,建议陈晨从改变自己的教养观念开始,进一步学习亲子沟通的技巧,通过自身父母能力的提高,来改善与女儿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