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出来的"差学生"
(2009-11-17 18:14:07)
标签:
教育校园差学生儿子学习成绩育儿 |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
爱的教育
“贬”出来的“差学生”
刊登于 2009年11月11日《新民晚报*心理周刊》
霞最近非常担心,自己正在读高二的儿子,成绩不断下降,更糟糕的是,他竟然越来越没有了学习动力,对着自己成绩单上的红灯无动于衷,丝毫没有着急的样子。爸爸妈妈的批评和劝告也没有效果,儿子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让父母不知所措。霞说,要是儿子向来学习成绩很差,那也就算了;可儿子小学、初中都是成绩出色的好学生, 初中上的是全市数一数二的名校,还是班长呢。问题就出在儿子中考考数学时太紧张,竟然漏做了后面的一大道题目,结果数学成绩奇低,最后勉强进了一所区重点高中。按理以儿子的学习基础,在这所区重点的学习成绩应该可以名列前茅,可是儿子读高中一年多来的成绩却让父母大跌眼镜,真不知道拿儿子怎么办。
看到霞儿子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孩子明显缺乏青春少年的朝气。当问起他将来的目标时,他有气无力地说,就考个体校吧,也算是上过大学啦。在交谈中,我发现,霞儿子如此自暴自弃,与他爸爸有很大的关系。霞儿子原先的志向一直是考上复旦、交大;中考失利后,他对自己的目标作了调整,觉得自己向来喜欢文科,英语尤其出色,以后可以考华师大和上外。可是爸爸却因为他中考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从原来的赞赏,变为讽刺挖苦。当他说起自己准备考文科,将来读上外或华师大时,爸爸却以鄙夷的神色说,你呀,将来也就只能考上个体校啦!不仅如此,以后爸爸还经常在家称呼他“体校生”,这样经过了一年半以后,他对自己也越来越没信心,觉得自己也就是块“体校生”的料。考体校么,自然学习成绩过得去就行啦。
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实验,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同事,用一个精心设计的实验,证明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期待,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自我”建立时期,他们对“自我”的认知,非常容易受到身边的父母、教师、朋友的影响;因为“自我”还不够强大,他们经常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认同于自身。霞的儿子,就是在父亲不断的不良心理暗示下,逐渐丧失自信,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奋斗目标。而他的父亲,却错误地认为,自己这样做,正是为了刺激儿子的上进心。
在许多咨询案例中,我们都可以看见有这样错误认知的父母,他们为孩子学习不够努力、成绩下降而着急,一再地责怪、贬低自己的孩子,以为如此便能让孩子改进,结果却往往走向反面。无数事实证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如果你想要孩子有出息,就拼命地鼓励他,夸奖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