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败的音乐教育

(2007-11-01 16:20:32)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爱的教育

失败的音乐教育

(刊登于2008年4月2日《新民晚报-心理周刊》)

 

  

    前不久,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对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帕尔曼的专访。这位顶级的小提琴演奏家,全世界不知有多少人为他美妙动听的琴声所迷醉。然而在节目中,最最打动我的,却是他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看着他迷人的完全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笑容,你会觉得,这是个全世界最幸运的人,上帝特别地垂青于他,给了他最成功最完满的人生。

    然而,帕尔曼其实却是个非常不幸的人,他5岁时患小儿麻痹症,从此一生都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但奇妙的是,正是这样一个常人眼中非常不幸的人,却因为对小提琴的热爱而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从而成就了非常成功的人生。

而因为没有热爱只有父母的逼迫,有些孩子原本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因学琴而变得异常的沉重。我的儿子就是一例。

儿子四岁开始学拉小提琴,从此就结束了尽兴玩乐的日子。每天不情不愿练琴、每周去老师家中还课的日子,在儿子经常的眼泪和抱怨中,持续了整整十年的光阴;直到儿子14岁,通过小提琴十级考试才终止。等到儿子终于可以放下小提琴,儿子的话让我和他父亲简直目瞪口呆,儿子说:“我恨死了学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拉琴!”从此他不但再也不肯碰琴,有关小提琴及音乐也不愿听到。

    可悲啊!原以为,我们整整十年的花费无数时间和精力、财力与心血的付出,即使不能培养出一个音乐家,至少应该可以培育出孩子音乐的素养和热爱;可结果呢?

    心理学认为:快乐是人成长的动力。而持续不断的学习需要具备注意力集中、坚持不懈以及应对挫折的耐受力等品质。只有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孩子才有坚持学习的动力。而这种只逼着孩子用功却忽视孩子心理感受的音乐教育,不仅使孩子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还对孩子稚嫩的心灵造成了伤害。

    作为父母,从帕尔曼的成功与儿子失败的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得到些什么启示呢?

                                            作者: 亦君工作室主任  吴亦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伤心的母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