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绿萼
绿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70
  • 关注人气:1,2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里山花寂寞红

(2014-10-15 19:52:15)
标签:

青青新书

《落红记》新书发布会

与萧红相遇

十里山花寂寞红

杂谈

分类: 心香一瓣-感悟

    

       即便在去世七十年后,萧红仍然获得理解,相遇还在发生,和这样的相遇迎头相遇,是我们这镀金时代里,一道金子般的光。

                                                

             ---------题记

http://s6/mw690/001s3Pr8zy6MPXXjIaha5&690


《落红记》作者  青青

                                                     

十里山花寂寞红

 

/绿萼

 

 

    青青是我的闺蜜,是文字江湖上所知的“青红帮”中的青。《落红记》是她继《白露为霜——一个人的二十四节气》《小桃红》《采蓝》之后的又一本力作。这本书,我之前曾经在她的博客读过一部分,也了解她北上南下搜集资料,为这本书付出的辛苦与不易——一个酷爱文字、几乎与萧红有着同样身世的女子,对人生有着比常人更深刻更独特的体悟,因而,写作的寂寞与忧伤,都是加倍的。

 

    我在《名人传记》杂志工作,据我所知,目前已经出版的萧红传记,约有七十多种。我曾经问过青青,已经有如此多的萧红传记,你为什么还要为萧红作传呢?青青说:“一个人的历史也如一个国家的历史一样,其真相有时也是无法真正触摸到的。特别是萧红,只活了三十一年,她的早逝造成了她身上有许多无解之谜,此前的传记都在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写作的,理解的不到位或者错位在所难免。另外,此前许多传记都遵照传统传记的写法,不敢提出自己的新的观点。特别是对萧红作为女性许多幽微的心理揣摩不到位,其实,萧红的许多精神内质是曾经被误读的。她是一个寂寞又热烈的生命,一个天才而悲情的女性,她一直在等一个真正懂得她的人,写出她的天真烂漫和真情任性,写出她骨子里的寂寞与荒凉。我很热爱萧红,我愿意以我个人的能力为萧红做点事情。”

 

    在我读过的一些有关萧红的传记作品里,很多都是资料的堆砌,文字干涩,情感匮乏,结构也是单线型的,对萧红泪血交织的一生有不少误解之处。而青青的《落红记》结构独特,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记,这本书立意高蹈,文字精雅,分析透彻——以一个女性的心灵体味另一个天才女性的心灵,以自由饱满的笔触,带我们一起回顾萧红这个乱世女作家短暂生命的漂泊与写作历程……既摹写了大时代背景下人性的丰沛与善美,也探究了小群体人性的驳杂与幽微,读之令人欷歔感叹,心绪难平。

 

    正是因为受《落红记》的触动,我重读了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重新关注这位命运多舛的女作家:她的文字,她的精神内核,她飞蛾扑火般的爱情和风雨飘摇的一生。是的,她已经足够勇敢,足够坚强了,逃婚后还与未婚夫同居,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持?——为了读书,其他任何事情都可以暂时妥协。她与萧军相识、相知、相恋,却仍然摆脱不了依附男人的命运,尽管萧军与其他女人有染,尽管他对她拳脚相向,她还是依赖于他。她离开萧军与端木蕻良结婚,端木却几度独自逃离,置她于不顾。她一边追求独立与尊严,一边无法离开那些不懂得珍惜她的男人。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她不断地交付,不断地失望,这是她致使的伤——这位被誉为“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一生坎坷、流离失所、死于华年的女作家,背负了多少苦难与沉痛!因而她在临终前说:“我最大的悲哀和痛苦便是做了女人。”在一个连面包都没有的年代里,追寻爱情与信仰,注定会让人绝望;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争取女性的独立自主,也注定是悲剧时代里的痛苦挣扎。换了今天,一个女人有知识,有才情,有自己的职业,即便没有爱情,一个人也能生活得很好。而在萧红那个时代里,却是拼了性命,也换不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与男女平等。

 

    受《落红记》的感染,我有一种强烈的抵达之愿。书中的才女才子们业已作古,我们只能于故纸堆里悲欣交集,为他们深深浅浅地嗟叹。书的封底的宣传语说“这是一本与萧红身世性情相近的女记者近距离逼近萧红的感性之作”,我认为非常贴切。青青的《落红记》代入感特别强——她在写萧红,但也是在写自己,写一切写作女性的命运;她以萧红个体的生命,写女性群体的困惑;她在这本书里找到了萧红,也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今年国庆节电影档期,电影《黄金时代》汤唯主演的萧红给了众人许多期待,青青的《落红记——萧红的青春往事》也出版了,两个美丽的女子,都为萧红这个民国才女付出了自己的情感与才华。作家廖伟棠说,《黄金时代》里有一个青春中国。那青春中国,绝不是虚无的概念,而是胡风、梅志、丁玲、白朗、罗烽、蒋锡金、骆宾基这样一群人,他们讨论读书写作、爱的哲学,排演戏剧,在新年夜欢歌笑语,在街头和另一群年轻人拥抱。而青青,也在与萧红的神交中灵光乍现,她们因写作而隔空相遇,成就了一部三十万字的《落红记》——遇到该遇到的人,所凭借的,无非一支笔。

 

    有人说,从1942年在香港逝世至今,萧红被低估被误读了七十二年。想起萧军为她写的悼词:“乡心一片鹃啼血,十里山花寂寞红”,不胜感慨。但愿《落红记》的出版和《黄金时代》的放映,让那个勇敢、执着,像山花一样怒放的灵魂,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岁月苍茫,文字不朽,在流水一样的时光里,衷心祝愿青青以及《落红记》的读者,包括我自己,在实现真正的自我救赎、体验幸福的路上,能够像萧红一样坚强、勇敢,走得更好,更远。

 

 

http://s2/mw690/001s3Pr8gy6MPTCIPbH81&690
       阅读中的青青

 
http://s16/mw690/001s3Pr8gy6MPTFVx4H4f&690
    《落红记》新书研讨会

 


http://s12/mw690/001s3Pr8gy6MPTIsk0r2b&690
            青青在为读者签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回眸只因情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