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无边的时光中开出莲花

(2009-05-17 01:52:39)
标签:

萍子观水

诗集出版

纯净的火焰

南丁序

时光中的莲花

书评

杂谈

分类: 心香一瓣-感悟

               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

 

                                             ——摘自《从四十二章经》

 

 

    摩挲着黄河沙一般颜色的封面上那朵莲花,和那个拄杖凌高绝的清秀女子,我的心,无上欢喜。在无边的时光中开出莲花

 

    这是从唐诗宋词走来的萍子。

    这是素手细腰青丝发的萍子。

    这是在纯净的火焰中淬炼过的萍子。

    这是摇曳碧水之上,盛开一颗清明丰盈心的萍子。

 

    倒映在时光的河流里,一朵出尘的莲——这是我读萍子的新诗集《萍子观水》的印象。而当我提笔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眼前就浮现着那样一朵花:莲瓣微启,带着一点点的透明和粉白,沐浴在一片素洁的月光之中,那样清雅无染,又那样光华夺目。宛如遥远而又亲近的梦境。

    诗集四卷的标题,实在是好:“行吟诗人与桃花”、“思念的节日”、“似水流年”、“追寻与禅悟”,仿佛莲瓣中飘逸而出的缕缕清香,在空气里,于思绪中,浅浅氤氲开来。再细细体味每一首诗,惊心于那字里行间绽放的素朴与清丽——最美的诗心,该就是这样的吧,似无香的真水,似圣洁的白莲。

 

    一直以来,萍子都是我敬仰和喜欢的一个诗人与朋友,其实诗人这个词用在这里并不合适,我真正仰慕的是一个走在路上,真诚的活着、爱着,有着清灵无尘的眸子,纯洁盈盈的眼波的女子,以及这个女子的诗文里透露出的一种特质,一种理念,一种明澈的生命态度。

 

    最早读萍子,是她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诗作。1993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诗集《纯净的火焰》,每读,我都会在心中惊叹,这是怎样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子,她怎么可以有如此的诗心,拥有如此简单的人生又有如此多的美好感觉?她用美好的心态对待人生,她的诗里透露的是一种恬淡的清新与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由衷热爱。一切正如南丁先生为《萍子观水》写的序那样:“那时,我看到的是将星星读成‘宇宙的眼泪’,将雪读成‘宇宙正在做着的一场好梦’,将海涅作为自己的‘不朽情人’,请三月系两缕清香在自己的辫梢,并在风中舞成两面旗帜的女孩。恋爱的季节就恋爱,那女孩爱得又苦又甜悱恻缠绵。那女孩竟也想到了‘当我们老了/满头银丝’。我不喜欢这想法,就说,女孩,你不要长大。”但是,“女孩总要长大,女儿总会成为母亲,这就是生活,永不停息的生活。”——南丁先生感慨说。“我现在面对的这本诗集的作者萍子,已不是十五年前《纯净的火焰》那本诗集的作者萍子,那是一个女孩,这是一个成熟女人。”

    时光流年,我们都无法抗拒成长吧。从《纯净的火焰》到《萍子观水》,十五年过去,在火与水的淬炼中,萍子的文字,从最初作品里弥漫着浓烈但青涩的味道,逐渐地,开始渗透一种禅悟,一种温暖,一种芬芳,愈来愈安详平和,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的沉实安静,心如莲花。诗歌的内容也极大地丰富起来,令人有许多的回味。心理、宗教、哲学、爱情、亲情、友情......仿佛一路走来一直在思考、探索着生命,将庞大的内心世界整理成一片净土,那里有阳光、泥土和水的味道,有生命最原始的良善和感动。

    萍子的诗,一直给我清雅澹远的感觉,她的文字,引领我走进“滴翠的雨季”和“收割后的土地”,将我疲惫的心带出喧嚣的城市,来到一方净土:“我看见风擦过碧空/我看见风掠过草原/我看见风飞过树梢/我看见风滑过水面……”洁净的文字,令人内心安详,宁静。诗里,也没有高深的理论和说教。作为一个热爱大自然、喜欢行走天涯的女子,她对美的颖悟是深刻的,她把对美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表现在她的诗里。她深情赞颂“大海”、“空山”、“春天”、“麦子”;歌唱“夜雨”、“阳光”、“风”和“绿”;她赞美故乡“每个人都会醉”的桃花,有着“粉的花/红的蕾/干净的枝条”,铺展“潮水般漫向天涯”的绚丽。她甚至说“桃花不需要形容词”——我相信所有读到此诗的人都会有深深的共鸣。美原本就是这么朴素,简单,那是一种情感的涟漪,轻轻波荡。

   

    现代社会中,很多诗人的诗歌无论在文学圈子中如何喧腾,其实并没有与普罗大众的生活发生共鸣。所以很多现代诗人的作品中也许有着某种深意和难度,却无法得到普遍的认同。在这样的诗歌环境中,萍子的诗没有高深的难度,没有故作的深意,她的诗是一种心灵与娑婆世界最诚挚最自然的契和,保持着内心的饱满与纯净。即便是“追寻与禅悟”,也不故弄玄虚,只是把人们对禅的仰慕引领向可以企及的高度。“古老的莲子/被精灵的目光唤醒”,“清澈的目光/开出朵朵白莲”,“花开见佛/见佛花开/因如是/果如是”,她满含慈悲,让我们“在花朵中握住果实”。

 

    在大多数人的感觉里,自古诗人的际遇都是多苦难,不是颠沛流离,就是心怀悲怆,总带有浓烈的悲剧性。好象诗人不经历一番彻底的苦难,不经历迷惘与凄清,就不会写出感人至深的诗来。萍子在这一点上给了我们颠覆性的感受。她让我们知道,生命的幸福、完满和宁静其实更能成诗成文,更能深入到人的心灵底处,甚至可以达到一种完美的极致。

    萍子的诗,由大千世界和无数“小我”组成,她可以大声赞叹青藏高原那“白云上的梦幻/鹰翅上的歌声”,感叹河西走廊“土  越来越厚/山 越来越高/绿  越来越凝重”,赞美“太湖的碧色悦人眼目/在这古雅亲切的氛围中/我无端地沉醉,忘了归路”;她也可以为了一朵花,一场雨,为一瞬间美好的体验而感动流泪,为一场莫名的乡愁而赋诗酬月。那广袤深邃的世界和细腻感人的“小我”汇成了一面湖水,萍子深情的咏叹,如莲,盛开在潋滟的碧水之上。

 

    细细品读萍子的诗,慢慢感悟生命的清晰与明媚,她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美好的诗句,尤为感动的是她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在她“永怀感念的心里”,在人生爱情亲情友情上她都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份丰厚的恩赐,她珍惜并呵护着她得到的一切,“紫色的玫瑰”“心跳的温度”“梦”和“泪雨”,在她的眼睛里都变成文字,“文字产生了声音/波浪般向四周涌去/为了感动/至今尚未感动的心灵”(舒婷)。

 

    月色清凉的夜晚,看《萍子观水》,如珠如玉的文字,十指流年,生命在她的指尖开出花朵。静静赏读,有素心人对素心人的欣悦。又似有一泓清泉静静流过,濯去了心内沾染的所有俗世风尘——原来,那些让我们心有灵犀的言语,必定会在我们的某个人生驿站静候等待,让此刻的我们,以一份安恬的心境,将它拢到怀里,将它生死铭记。

    萍子期许的人生佳境是“你我之间,香气弥漫”。那如花的生命,因了在水中长久的浸润,正以一种足够妩媚,极其生动的姿态,倾情开放。

    花开,向晚。光阴之处,以萍子的诗作为本文的结束:

 

                          那一声呼唤

                          恍若隔世

 

                          心安静下来

                         在无边的时光中开出莲花

 

                      相关博文

                      萍子:且听风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