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间暇,依例于楼顶平台抽烟,远远望见一株花树,绿叶葳蕤,顶上戴一片红云。我疑其为黄桷,又觉似是而非,恰似路遇窈窕女子,疑似故人,却不敢相认。花树侧畔,是那几株老桐,花已将残。整个春天,它们极尽喧闹,向着天空吹开粉紫的喇叭。一时又褪为苍白,随春光漏尽了颜色,雪肌之中夹杂些暗红。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暮春时节,多些感怀,却并不须叹惋——如美人将暮,少了明媚、热烈,代之以平和、温婉,于晚景处,又别是一番静美。正如此时情境,天色向晚,清风徐来,夕阳淡薄的晖光下,这三两处颜色点缀着黄昏,像一幅恬淡的水粉画,不吵嚷,不纷杂,让人心思宁静、心绪和平。
我毫不怀疑,这个世界需要热情奔放的青春,需要欢快如马的少年。然而,我们又何尝不需要凋谢,并借此通往另一种丰硕、华美和雍容?
“试问春归何处去?忽闻燕语柳丛深。”早春花未发,略显凄清;仲春则过于热烈,必显浮华;只是在春色将老未老、春花将残未残之时,你伫立此间,俯首是春,仰首是夏,便可拥有明媚与恬淡交织、绚烂与平和错杂的美丽图画。
美人将暮、春色将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韵致,尤其是那份温婉含蓄深沉之美,才是至境。生命必得经历这个抵达的过程,才能获得充盈。花如此,景如此,情亦如此。
吴越国王钱镠,这个策马逐鹿天下、箭射钱塘江潮的乱世枭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他本该如刀矛坚直而不晓含蓄温情,却在韶华将逝之时,书写了一段佳话:史载,吴王妃每年清明必往临安归宁省亲。这年春,王妃久去不归。钱镠思念甚切,便寄书一封:“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他看似在说,“田间阡陌花已尽开,春景喜人,你可以慢慢赏玩,不必着急回来”,实则是以花催人,曲说相思——是时春已阑、花已残,唯情未终。
铁汉钱镠,竟也玩起了曲笔,真真令人感叹:一时金戈铁马,一时柔情缱绻。钱镠老矣,竟变得如此柔软,恰如春色将老,洗尽铅华,反真挚深沉。
——这是,那个叫青铜的朋友写的。那瘦削、长发,面色苍白的青年,留在我心底的记忆,是敏感忧郁的诗人形象。以前我们曾经同事,分属上下半月两个编辑部。年龄上他比我小很多,非常聪明,颇有才气。我晚上加班电脑出了问题,总到对面办公室找人求助。青铜一定是在的。耐心帮我摆弄电脑,却并不多话,甚至无语。不像别的男孩子,见到长得端正的女子就兴奋。
虽然瘦弱苍白,他身上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对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不计较也不过问,神情看上去有些漠然——他是这样的男子,内心情意深重但与人相交始终都是淡淡如水,看起来又似断然无情。过于强烈的个人色彩,使他在人群中处于孤寂和被挤压的状态。但他不予理会。在理性上,他嘲笑人生的短暂和欢乐的易逝。在别人看来,他是冷漠无情的。可是,我知道,他的心是柔和的,充满着任性的激情——这些,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
由于不安于现行体制的约束,他离开杂志社当了自由撰稿人,文章见诸各种报刊。他的文字,不是泛泛的表述和描写,而是那种向人性和灵魂深处探索的类型。类似于一个封闭的暗的容器,看起来寂静,却有无限繁盛起伏隐藏其中。亦不需要人人都来懂。因那原就是一种暗喻式的存在。有它自己的端然。就像一个岛屿,断绝了途径,自有一番天地。
一天,浏览他的博客,看到《香甚可爱花果茶》一文,他写玫瑰茶:
“茶汤初时色艳如血,渐冲渐淡,褪为浅绯色、粉色、淡粉色,直至归为苍白。这是个沉醉而又痛苦的历程,仿佛在欣赏一位佳人腮边渐逝的红晕。美人迟暮,与人走茶凉,原来在这一杯玫瑰花饮中得到了悲凉的印证。”
心中凄恻,给他留言:
本想去买玫瑰花茶喝的,看了这段,联想到自己红颜迟暮,心生悲凉,于是决定不喝了。
他回复:
绿萼不必伤怀,该喝还是要喝。美人迟暮、春色将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韵致,尤其是那份温婉含蓄深沉之美,才是至境。生命必得经历这个抵达的过程,才能获得充盈。——这是我在《春色将阑》里提到的。
还在纸条里给了我这篇文章的网址,我看后又给他留言:
青铜,你发在大公报上的《春色将阑》,让我,感动莫名。
再一次相信,某些文字,是有光芒的,照亮黑暗无寻的道路。
有时候自己长时间的静默思考,却没有什么结果。总是妄图从冥想中找寻一些安慰,结果常常是失望所归。或许是自己的心依然纠结,绽放不开。
而你,如此安详,透彻。读这样的文字,觉得像是和写作者在沟通。有一种遇见知己般的快乐。又像是老朋友,那样的贴心。你让我觉得文学是那么美,某些时刻,它能给人带来深刻安慰。
青铜博客:http://blog.sina.com.cn/qingtongname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