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涕零而歌(上)

(2008-11-03 19:25:00)
标签:

涕零而歌

日月经天

馨香满室

懂得

慈悲

心安是归处

感悟

情感

分类: 心香一瓣-感悟

    云自小路飞起来了,爱是一首温暖的歌。馨香用浓情围裹我,日月用明亮引领我。我望着你的方向,望过山的高旷、水的长波,在我的灵魂我的血液里,酿满使我醉的你的微笑。我把左手交给你,把右手交给你,我把一切交给你,她们将永远是你的了——我对你说。

 

    我一直都在为追寻生命的本真而不快乐,直到一片真情若清晨的晓钟把我的忧郁唤醒,直到一片阳光照耀我尔后自我的心灵发光,我才快乐起来——日月经天,馨香满园,灰黄的枯原上,绽放了生命的绿色。

   

    我深深知道,这里是我最后的归宿了。我只希望在这澄明的湖底轻泛心灵的小舟,湖外有山山外有海海外有喧嚣的世界,可是我不愿去理会,因为此地连涟漪都是平静,我可以酣卧着,把每一颗星星都亮成灯火,把每一丝空气都凝成和风。真与纯则在有月光的时候,自湖底幽幽的浮上来。

 

    我从爱与哀愁中走出来,从灰色的情绪中走出来,从无边无际的抑郁里走出来,只因为千万种语言千万种表情千万种想念,都无法表达我心灵里轻柔美丽的芬芳。你引领我走进无尘的世界,微凉的路上花都是香的,树皆结果,每一朵花每一颗果实都诠释着生命的真谛和生命的丰美。

 

    真的不能希求更多,也不愿希求更多了,拥有的一朵花已然腾过整个花季,里面盛满知足的宁静,透露着一个悠久而坚定的信仰。你们的笑貌写进我的历史,你们的声音融进我的生命。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许多枯萎的树在那个世界里长出新叶,许多美丽的传说成为新的故事,许多许多的历练只在说明,一颗爱的心灵不死。涕零而歌(上)

 

    应该感谢的,却在说不出感谢的当时,一条河静静地流入我的血液,成为我的生命我的历史我不朽的信仰,歌在河里诗在河里希望也在河里。我知道再也用不着感谢了,我慢慢甦醒的生命正虔诚地答复这个感谢。我从许许多多的变易中走到了不变的世界,我要停泊,然后安详地编织碧蓝的天色、灿烂的星光。

 

    让世界的吵闹去喧嚣吧。让人群从远处走来或者自身边擦过吧。我只要用两个手掌,围成一个小小的谷,纯粹只有我们自己心中的日月和烛光。纵是落雪之夜,让寒冷凝结在无边的黑暗中,我在我们的世界里含泪唱一首暖暖的歌……

                                                              ——题记

 

    博友馨香满室昨夜22:53给我发纸条:“绿萼,日月经天先生写了一篇文章送你,有空去看看吧。也许,对你的病有些许帮助。”我因身体不适,晚上没有上线,今天上午才看到。感动于那懂得,那慈悲,那温暖,将日月经天博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b61050100b3q0.html的文章和部分博友的评论及留言转贴于此。我不再说谢谢,因为,所有的感谢都显得分量太轻。我只想说,我的生命里有你们,真好。

                  

                    心安是归处(上)

   

    博友馨香告知,她的一位美丽而富才情的女博友最近出现了抑郁症状,让我写篇文章与她交流。其实,我本人也是个遇事不容易想开的人,不过还是愿与诸有缘交流一些看法。

   我读了这位朋友博客里相当部分的文章。惊讶于她的才气、灵慧和骨子里的忧愁之外,我用“冷艳”两个字来形容这位美丽的博友:说冷,是幽怀远想,泠然脱俗;说艳,是情怀艳冶,恋恋红尘。她与生俱来才情美貌,与生俱来深挚缠绵,与生俱来敏感多愁。她幼年缺失家庭温暖,成年后又遭离异痛苦,她的心脆弱易伤,渴望得到依怙、温暖乃至真爱;她对这个尘世一往情深,执着于这个尘世的恨爱悲欢,得失宠辱,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如夏花般绚烂怒放;但可惜的是,她的才情、美貌、灵性所生起的矜持又使她曲高和寡,一般人可望难即,她无法在这个尘世充分绽放自己。她的生命深处,一直在期待,期待着温柔入怀,焚身如火;在她的生命深处,一直在恐惧,恐惧着青春渐老,美丽消磨。她对光阴、对生死极为敏感,一川烟草,满城风絮,会带来闲愁万端;生老病死,亲朋凋零,会使她戚戚伤怀。她百转千回,心结难解,这加重了她的“我执”,她欣赏自己,怀恋自己,自己的美丽的灵魂,美丽的躯壳,美丽的才情(佛家认为,人的“我执”,源于生命中的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控制第六识“意识”,割裂原本统一整体无内外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不断地区别“我”与“非我”,不断地把色受行想识“五蕴”身以外的世界排斥在外,同时又不断地把外在的世界据为“我”有,构成“我的世界”,并不断地强化这个“我的世界”。佛家的修证,根本就是要突破这个末那识,使自我融入本我,使分别融入整体,使有限融入永恒)。在心灵的另一方面,她又有出尘情结。她对佛学有着相当的涉猎和理解,她试着以佛家的空灵如幻来冲淡寂寞,消融激情,安顿心魂,她拥抱雪域圣地,她向往尘外的圣洁,向往佛界清净自在。

    她的困惑是:入尘,情天恨海,真爱难觅,人比烟花落寞;出尘,云端回望,依依娑婆,一念深心难绝。这个尘世成就了她,同时也颠簸了她,离开它,心有不甘,拥抱它,又得不到充分的绽放。住也如何住,去也如何去,去住无凭准,所以扣禅问佛。但是欲得究竟清净解脱,必得彻了万丈尘缘,带着一颗凡心入佛,不小心就会入魔;尘外的安宁只是片刻,更衬托出尘世的无奈落寞。她这个色身的我、妄心的我、阿赖耶识种子中带来的深挚的我、激情的我,总是在与那个出尘的我、清净的我、希望与本原融为一体的我、向往涅槃寂静的我天人交战。因此,她是痛苦的,分裂的,她是游移的,漂浮的,她的心无法安住,所以,她寸心百结,抑郁成疾。当然,她的抑郁,也有身体的原因,也有生活的困惑,也有灵魂的积淀。

    我的看法是,如果不是缺衣少食,挣扎在生存线之下,人的痛苦烦恼,其实大多根源于此心的放逐,此心的不安定。佛言:“三界不安,犹如火宅”。此心如果不安,尤似烈火烘烤。佛家又说,境由心造。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此心安泰,身体也跟着安泰;心若不安,則食不知味,睡不安寢,自然身体的各种状况都会发生。博友经常失眠,甚至自言自语,就是因为此心不安。

 

大伟

   日月的这位博友很幸运,日月付出这么多的笔墨循循善诱,还有这么多智慧的博友在关心、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她:心安是归处。
     或许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有让我们难以释怀的经历,此时,有人点拨是一种幸运,更重要的是自己去“悟”。用心面对自己。其实,有时候很多事情真的就是一念之差,想开了就豁然开朗。

                                                (2008-11-02 22:22:07)

日月经天回复:

   更重要的是自己去“悟”。用心面对自己。其实,有时候很多事情真的就是一念之差,想开了就豁然开朗。
   非常赞同您这个观念。解铃还须系铃人。

                                                 (2008-11-02 22:33:45)

 

大音希声:

    这位患抑郁症的女博友,我很理解她,分裂的痛苦我也深有体会。我的经验是让一个自我提醒另一个自我:赶紧放下,必须放下--中止(不可能终止)无谓的、徒劳的、痛苦的思考,别让自己崩溃了!
  坦率地说,我除了才情美貌均不及她,其他方面都和她很相似,我很清楚自己性格中的抑郁“情结”非一日之寒,所以下意识地注意自我调节,而且还主动去看过心理医生。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看开了,看淡了,也就心安于室,静若止水了。
                                         (2008-11-02 20:05:12)

日月经天回复:

    我的经验是让一个自我提醒另一个自我。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看开了,看淡了,也就心安于室,静若止水了。
    您曾是局中人,现在是过来人,你一句顶我一万句。因这里面浸透了您过去的挣扎,煎熬,悲喜,浸透了您现在的超然,淡定,智慧。

                                         (2008-11-02 21:45:19)

 

依依江水寒

    我也有过这位博友的相似经历,所幸的是我没有那么有才情。虽然处于忧郁中,但是头脑是清醒的,知道怎么样才能走出困谷。人的一生就是有波峰波谷的曲线,在波谷处一方面咬牙忍着,一方面积极寻求解脱。外界的力量只是外因,要真正走出,还靠自己。

月经天回复:

   “虽然处于忧郁中,但是头脑是清醒的,知道怎么样才能走出困谷。人的一生就是有波峰波谷的曲线,在波谷处一方面咬牙忍着,一方面积极寻求解脱。外界的力量只是外因,要真正走出,还靠自己”。
    至理之言,肺腑之言,受到深刻教育,谢谢!

                                                                                          2008-11-03 12:38:4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馨香暗飘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