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辞下》第十章
(2022-03-25 22:30:09)
标签:
读书文化杂谈 |
(十)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译文】《易经》这部书,内容广大,无不悉备,有天道在里头,有人道在里头,有地道在里头。卦有三画,象征天、地、人三才,再将两个三画的卦重叠成六画卦,所以有六爻。卦六画并非另有含义,只是以此来代表天、地、人三才的变动。各道两两交互而有变动,所以叫“爻”,爻就是交的意思。爻有上下不同的等级,用来象征等级地位不同的东西,所以叫做“物”。万物相互杂处,陈列在天地之间,犹如错综复杂的文采,所以叫做“文”。万物各有各的地位等级,各有各的变化规律,呈现在天地间的文采之象有恰当与不恰当,所以就产生了吉与凶。
读后:
本章还是从根到梢的问题。
首先,人把人抬到了很高的位置,所谓,域中有四大,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
其次,天地人,三爻就可以,但是,万物皆阴阳,所以,三才而两之,六爻才够用。
再次,因为有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必阳,阳极必阴,这样的变动就会相交,所以有了“爻”。
爻的出现带来了等级,所谓“等物”“等级”比如品物流形、品物咸亨等。
等级的变化不平等就会出现“物”,也就是本性,物质或者物理的东西,本性的不同就会产生人类文明。自然界弱肉强食,人类为避免如此就要约束,从而有了人文法治等人类文明。
前一篇:对不起,陌生人
后一篇:《易经·系辞下》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