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经·系辞下》第五章2

(2022-03-17 17:50:07)
标签:

读书

文化

杂谈

分类: 原创

五、3.解卦上六  4.噬嗑卦初九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译文】《易经》解释“上九”的爻辞说:“王公射鹰站在高墙之上,必然会获得猎物,不会有不利。”孔子解释说:“鹰是飞禽,弓箭是利器,射猎是人。君子将利器藏在身上,等待时机行动,又怎么不利呢?行动起来毫不迟疑,所以出手就有收获。就是告诉人们要有充分的准备方能采取行动。”

读后:

人,拿器,获物。解卦。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何解困?高墉,也就是多年积攒的民意,把对方置于民意之下,成为众矢之的。

之后待时而动。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同荷,承重)校灭耳,凶。’”

     【译文】孔子说:“小人不让他蒙羞便不会心生仁爱,没有让他生畏的东西就不会懂得道义,不看到有利可图便不会进取,不受威慑就不知惩戒。假如受到小的惩戒而避免闯下大祸,这正是小人的福气啊《易经》噬嗑卦“上九”的爻辞说:“带上脚镣刑具,虽然脚趾灭掉了,受到了惩罚,但以后望就不会有灾祸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积善行,不足以成名,不积累罪恶,便不会毁灭自身。小人认为小的善行是无益的,就不会去做;认为小的恶行不会造成大的伤害就不肯去掉恶行,所以恶行逐渐积累从而到了无法掩盖的地步,罪恶大到了无法消解程度。故《易经》筮嗑卦上九爻的爻辞说:'肩上扛着枷锁,磨掉了耳朵罪不可赦,凶'。”


  读后:

     第二段读完深有感触。写篇文字应该叫《普通人的福气在哪里》

第一,小人,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小人,他们的仁义都是被动的,因为一个“怕”字,怕交规,怕扣分,所以礼让行人;怕法律,所以约束自己不打人不犯法。

所以,治人,要先让他碰钉子、找难堪、有怕头。人很难有生而向善的,所有,要小惩而大诫。

其次,变被动为主动,教化起作用。

第二,易经很有意思,左偏一点的法治,右偏一点是仁治。所以他讲究中正,一切都是一个度的问题。

那么,回到教育上,教育怎么可能没有惩戒?

第三,渐的作用。

善恶自有报,积小成大尔。


研读此章,大有裨益。恰逢群里有人讨论教育。一个老师和一个心理学家展开了辩论。

心理学家想告诉大家,这个现象是有的。

老师很激动,没有。

心理学家列举老师一项项惩罚的不合时宜。

老师列举孩子的一件件恶举和政策的层层约束家长的不公正监督。旨在说明老师噤若寒蝉。

根本在哪里?

现象有没有?有

惩戒该不该?该

度的问题。

总的来说,事实胜于雄辩。老师的话语权,老师的惩戒权,老师的教育空间的确越来越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