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四--着力即差

(2020-06-08 12:28:26)
标签:

苏东坡

读书

文化

分类: 原创


   年龄一大,看完的书就会瞬间忘掉内容。不过也是好事,纷繁过后,一本书里哪怕只记住一句话,OK,那就是你读到的灵魂所在。

   前几天,其实也就是一周前,读完《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打算写后半部分笔记的时候,因有事拖拖拉拉就到今天了,等起笔开写,才发现,自己把内容全忘光了。

除了书中写苏东坡临终前的这句:“着力即差”。

读过不少苏东坡的书或者文字,但是,“着力即差”四个字还是重重击中了我。

读到书的后半部分,当然也就渐渐到了苏东坡的后半生。

第六章为“四海兄弟”,写他的朋友们。这章由一幅画开始,是乔仲常的《后赤壁赋》。画里苏东坡一手一壶酒,一手一条鱼,站在院子里,除了院子里那丛竹子,看不出他和当地农民有何不同。

这是黄州的一个院子,苏东坡在这里,在人生的“最低谷”开始返璞归真,开始触摸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人生低谷,能有知己相伴,是不是很难得?苏轼有。

第一个,马梦得,同年同月生,千里追随到黄州,只为和好朋友、好哥们苏东坡在一起。

第二个,陈季常,苏东坡第一个上司的儿子,苏东坡五年黄州,他七次造访。这里记着苏东坡的《一夜帖》的故事。

苏东坡借阅陈季常的画,转手借给了另外一个人,想起来的时候还不能马上要回来,他心情很急,生怕陈以为自己想贪污这幅画,于是连夜写下《一夜帖》,表明自己的心迹---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真没那心思。喝杯茶压压惊吧,送去一块茶饼。

真喜欢他的纯真坦荡。为人如此,惺惺相惜。

第三个,王安石。苏东坡离开黄州,路过金陵去看王安石。拗相公已经垂垂老矣,可还是迫不及待地骑上小毛驴去迎接苏东坡。磊磊对磊磊,大家对大家,相逢一笑恩怨泯。

第七章,西园雅集。苏东坡的好日子到了,宋神宗之后,喜欢苏东坡的宋神宗之母为宋哲宗辅政,故元祐年间,以司马光、苏东坡为首的旧党登台,苏东坡汴京四年,连连高升。

     兄弟可以在一起了,好朋友可以在一起了,二苏、黄庭、米芾坚、秦观、……他们在王诜的西园雅集,吟诗作赋,赏月听风,这个场景,被李公麟画在了他的《西园雅集图》里。这幅图是私人收藏品。网上可以搜到局部,如果对画细品,可以看到他们或读书、或题字、或抚琴、或烹茶……宋人的雅致生活,或为历朝之首,为我们的现代生活树立了了种种生活品味的标杆。其中,书中对烹茶特地做了较为细致的介绍。

烹茶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写到这里,想起关于苏东坡为王安石取江水的故事,也是颇为动人,在此略。

事先把茶饼碾成不太细的粉末,等水沸,把茶末投进去,搅动,入茶碗。饮用时,茶汤中的浮沫要均匀地舀进各个茶碗,这些浮沫是茶汤的精华,薄的叫沫,如绿苔;厚的叫饽,如积雪;轻细的叫花。所以“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明亮如积雪,灿烂如春花”)是写茶的。

饮茶的茶具肯定也有讲究了。这里大致介绍了宋代八大窑,其中定窑是从我们邢窑发展而来,以白瓷为主,兼具工艺性和实用性。

苏东坡就在这样雅致的生活中,和朋友在一起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斗茶赋诗,甚为快活。这段时期也是“苏门”最鼎盛的时期。

可是官场上,苏东坡依然管不住自己的嘴,没有王安石了,他开始怼起了司马光。因为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坏的去掉了,好的也去掉了。耿直的苏东坡从反对王安石开始维护王安石,与司马光争得脸红脖子粗,怒骂司马光“司马牛!司马牛!”

同时,他还要防小人,原来嫉妒他的小人无时不刻在寻找他的小辫子。以苏东坡无心快语、危言孤行的性格,几乎时刻都在授人以柄。

所以,苏东坡开始请退了,一次又一次,朝廷只好让他再次知认杭州。这一去,苏东坡再没能缓过劲儿来。

赏识他的太皇太后去世了,宋哲宗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全面打压旧党,新党再次登台。苏东坡从此走上了一贬再贬,再也无法翻身的道路。

这,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南渡北归。

他从杭州被贬,到定州,到惠州,再到海南岛--儋州,一个孤独的老人,纵行几千里,跋涉水与山,从北方到南方,再到最南方。没有最难,只有更难。他在诗里写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然而,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在这一次次的磨难里,苏东坡每到一处,都能发现属于他自己的乐趣:诗与画,酿酒和美食成了他精神的全部。黄州东坡肉,他能写出《猪肉颂》,惠州羊蝎子他能隆重介绍给弟弟详细的吃法,到了海南岛,没书可读,无肉可吃,他能美滋滋地享受当地的生蚝……人生在世,唯美酒与美食不可辜负也。

不可辜负的,还有他的诗词歌赋,他的亡妻逝妾,他的千秋家国梦,所以,无论如何旷达,他的诗词中,总能读出那么一点点若有若无的悲伤: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徽宗上位了,苏东坡领旨北上。苏东坡去拜别好友不遇,挥笔写下《渡海帖》。这是他晚年的书法代表作,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可惜,苏东坡老了,走不动了。到了常州,他瘴毒大作,猛泻不止,生命垂危。

好朋友维琳方丈来了,在他耳边大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

苏东坡气若游丝:“这个着力不得。”

钱世雄说:“要着力。”

苏东坡回答:“着力即差!”之后溘然长逝。

这还没有完,死后的苏东坡上了黑名单,那便是“元祐党人碑”,黑名单由宋徽宗执笔,蔡京命全国复制。不知道徽宗身边的高俅,那个曾经伺候苏东坡的书童,是不是当时在给宋徽宗掌灯磨墨呢?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至此,一代文豪化风而去,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竹杖芒鞋,永远的倚杖听江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