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越小,乐观性格就越容易培养!

(2009-05-04 14:51:11)
标签:

亲子、乐观

育儿

[前言:这个‘五一’我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我发现儿子好像比以前更乐观地看待事情了,发生对他不好的事情时,他能够乐观地对待了,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犯错误了,改了就好!没啥!”]故特写此文,来说明乐观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哟!

 

 

2009/5/4(一)

 

有一回同事见了我儿子,说我儿子是个乐观的小孩子,瞧被同学不小心打伤了脸还能笑着面对。(当然还有几位妈妈也这样说!)嘿嘿,其实他以前不是这样的呀!我觉得在这方面我引导得挺好的呢,谁说孩子的性格天注定?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适当的引导,孩子的乐观性格真是可以培养的哟!而且孩子越小,乐观性格就越容易培养呢。

 

那天带儿子走滨海路时小家伙哭了,因为有些人走到他前面了,他非常生气,甚至冲着人家的背影还大声嚷道:“不许你们走在我前面!”我抱住他让他向后看,并认真地对他说:“儿子,你往后瞧瞧,还有许多人都走在你的后头呢?你不要那么悲观地只看到前面,转过身来乐观地往后看,还有许多人不如你!走在你的后面呢!”我当时也真是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觉得儿子的想法太悲观了,应该乐观一些,全然不把他当成了一个只有五岁,只是瞅不得别人比他强而已的一个小孩子!

 

后来细想想,觉得儿子的性格除了争强好胜之外,似乎有点悲观意味,我不想让他如此,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就注意,凡是发现儿子稍有悲观倾向看待问题时,我就会教他要换一个角度,朝另一个方向想,事情并不像他想像的那样,还有另一番境地。慢慢地我发现,儿子的想法有了变化,他开始会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也不太较真了,也不那么悲观了。

 

父母尤其是妈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细观察自已的孩子,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看待问题,当然不是强行地要他执行,只是告诉孩子换个角度,转一下头或回一下身,就可以发现事物的另一面喽!

 

举几个例子就会一目了然。

 

比如,他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了,得不到小红花了,他就觉得自已不好,老是被批评,所以他也不爱上幼儿园了。这时我都会笑着说:“你应该换个角度看,多亏我这次犯错误,让我认识到自已做得不好,立即就改正了,比别人先发现自已的缺点,这样我就比他们成长得快了!对不对?你瞧,你这么一想,被批评就不是坏事哟!”儿子一听高兴了,连连点头说:“对,这样我就比他们长得更快!老师再批评我,我就会高兴了,我又成长了!”

 

我很开心,没想到小家伙转变这么快,思想认识挺高,希望他能从此认识到坏事并不是无望,其实只要换个角度来辨证地看待,它其实是可以转化成好事的呀!

 

后来我还给他讲了一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结果你猜怎么着,老师有一次又批评他不给他小红花时,他竟然对老师说:“犯错误不是坏事,只要我改就是好孩子!这一点老师也应该给我一朵小红花!”老师被他逗笑了,还真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呢。

 

我并不是说这样会教会孩子犯了错误也无所谓,而是说,好事与坏事只是换个角度去看而已。当然当孩子给你说起这些时,你要再强化一下要乐观地看问题的道理呀!

 

还有,上次他跟小朋友们玩时被碰伤,早上看到脸和眼睛肿了我还挺担心,怕许多人见了问他,他会说人家的不是来,所以当我提醒他:“如果有人看见你的脸这样时,问你发生了什么事情时,你会怎么说?”他笑着说:“放心吧,我不会向老师说是奇奇是打伤的,我会说是和小朋友玩时不小心碰伤的!没事儿!”结果晚上回来,他笑着说:“今天都快有一百个问我的脸是怎么了?其实没啥事呀!”瞧瞧,人家这心态!

 

另外平时陪孩子看电视看书看碟片,只要有机会就可以给他讲解,这个问题如果换个角度看如何如何,尤其是他感兴趣的话题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那天跟儿子一起看《海底总动员》当看到多莉和马林被鲸鱼吞到嘴里时,马林吓得大叫,而多莉则自由自在地感受冲浪的乐趣,当马林发现水位下降时大叫道:“水位下降了,海水只剩下一半了,我们完了!”而多莉则笑呵呵地说:“还好,水还有一半!没事儿!”,看到这段,我就对儿子说:“瞧瞧,同一样一件事,他们俩的看法多不同呀!马林就有点悲观,只看到不好的一面,而多莉就是乐观,她看事情就朝好的方向看,这就是悲观和乐观!你以后学谁呀?”儿子一听立即回答:“学多莉!乐观向上!”嘿嘿,瞧人家这觉悟,上升得多快!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想最关键的是还是我们父母,是否有一颗乐观的心,乐观对待事物的看法,如果我们看问题很消极,估计孩子也不会乐观到哪里去!我们大人的认识观,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我相信如果父母为人乐观,性格开朗,估计孩子的性格会很好,这就是家庭的力量呀!

 

而且孩子越小,他受外界的影响就越小,更多的时侯他会受父母的影响,你给他灌输什么,他就会接受什么多一些,性格虽天生,但后来的努力和影响也不可小视,所以父母自已首先要在这方面下点功夫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