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黑客私改同学成绩获刑的思考
文/熙缘斋物语
http://s16/middle/4f4cb54btb9f823b22c7f&690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辽宁省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近日宣判一起罕见的黑客入侵高校网络擅改学生成绩案:来自辽宁、福建的两名大学生黑客入侵沈阳某高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将16名大学生的成绩从不及格改为及格,因此获利13.8万元。法院一审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两被告人判处缓刑,并没收非法所得。2011年3月至8月,其共收到15名学生的“改分费”共13.8万元。随后,叶厚本根据闵涛所提供的信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先后多次非法侵入沈阳某大学教学管理系统,对该校16名学生(包括闵涛)的20门学科考试补考成绩进行修改,将不及格分数改为及格分数。叶厚本从中获取违法所得1.3万元。
去年9月,上述沈阳高校发现教管系统被入侵后,报警。同月底,闵涛、叶厚本相继落网。法院认为,闵涛、叶厚本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的数据进行修改操作,已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鉴于二被告人到案后认罪、悔罪态度较好,在校期间表现良好,又系初犯,并积极退还全部赃款,判处闵涛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判处叶厚本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没收两人非法所得(辽沈晚报)。
熙缘斋物语点评:两位天之娇子因一念之差,沦为阶下囚,断送了大好前程,实在令人惋惜。从两人的作案手段来看,他们显然不同于一般的低智商犯罪,他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专长,或者说是利用了自己的高智商,这至少可以说明他们在专业领域的造诣是相当可观的。这样一来,我们又不得不回到一个古老的话题上,即德与才的关系。有人说,“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无才是中品,无德无才是庸品,无德有才是毒品”,这两名大学生恐怕就是名符其实的毒品了。
德才之辩古已有之,直至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德才关系进行了一番梳理,给人以拨云见日之感。他对才和德进行了界定: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并进一步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通过考量一个人德和才的发挥,可以将人分为三类:才德全尽之谓“圣人”;才德兼亡之谓“愚人”;德胜才之谓“君子”;才胜德之谓“小人”。他还指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南怀瑾在《历史的经验》中用刀来比喻说明此理,他说刀本身无所谓好坏,恶人用之为非作歹,医生用它施术救人,善恶的关键在于执刀人的品德。
有一个官员问老子:“我有两个儿子,不知道以后应依靠哪一个?”老子就拿了一把钱放在桌上。然后先对这个官员的大儿子说:“你只要打你爸爸一下,这些钱都是你的。”大儿子比较憨,低下头说:“不行,怎么可以打父亲。”他宁死不从。接着老子又对这个官员的小儿子说:“你只要轻轻打一下你爸爸,这些钱都是你的。”这个小儿子聪明伶俐,脑筋转得特别快,马上过去打一下,赶快把钱收到口袋里。老子就对这个官员说:“现在你知道晚年应该靠谁了。”后来这位官员在晚年,确实是他的大儿子照顾他,小儿子到其它地方做生意。最后这位官员去世了,死讯传到了小儿子的耳里,小儿子说:“我来回要一段时间,不知又要少赚多少钱。”结果他连父亲的丧礼都没有参加。所以老子很有智慧,可以从行为推出存心,因为“重利者必轻义”,只要与他的利益有冲突的人事,他一定不关心,一定把利摆在第一位。所以一般人对小孩,可能都特别欣赏那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但是往往晚年都是那些比较老实的孩子在照顾。由此可见,德是才的统帅,决定着才发挥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基础,影响着德的作用范围。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
对于司马光所列举的四类人,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对待呢?司马光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苟不能的圣人君子,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得到有德有才之人或有德无才之人,宁可要无德无才之人,也不要有才无德之人。司马光所说不无道理。用人最理想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但这一标准的选择空间太小,自古以来圣人就是凤毛麟角。在才德不能兼备的情况下,愚人是比较保险的选择,无德无才之人往往会很听话,因为愚,他没能力做好事,同样也没能力做坏事。而小人就不同了,小人无德,但他有才,无德不能做好事,其才却足以做坏事。当然,对于有才无德之人,也并非全然不可用。另外有一种说法是,“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限制” 使用。愚人百无一用,这是不争的事实;才高德薄的小人,无德,有坏事的可能;但有才,却是成事的资本。把小人弃而不用,于才未免可惜。真正会用人的,在于用其长,抑其短,用其长来帮助自己成事,抑其短可避免其带来的危害。但,用小人是有风险的。小人之才能成事,其德也足以败事,甚至给用他的人带来生命危险。用小人以至亡国亡家的事例,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历史。要使用好小人,要求用人者其才足以遏止小人的无德,要有识人的能力,有驾御小人的手段。
通过本案我们可以看出,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众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大量涌现,这其中不乏佼佼者,甚至还有许多人是计算机天才。在这些计算机人才之中,大部分人都在努力研究,传播计算机知识,推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进步,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其中还有极少数人,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干着祸国殃民的勾当:他们或者为了显示个人才能而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或者为了偷窥别人隐私而充当黑客入侵他人电脑,或者为了非法牟利而编写木马程序盗窃他人银行或其它帐号密码,或者为了报复社会发泄不满而对各个网站进行非法入侵和肆意破坏,这些人的才能越高,造成的危害就越大。本案中的两位大学生,本可以用自身具备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来为社会的做更多的贡献,结果他们却选择了“投机取巧”和见利忘义,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力争成为有德有才的上品,成为国家或社会的栋梁之材。如果不能成为上品,也力争做有德之人,如果说德才兼备的人是有贡献的人,那么德胜才之人,则是快乐的人,知足常乐的人。当代大学生千万不要做无德无才的废品,被社会摒弃,更不能做有才无德的毒品,不能留芳百世却遗臭万年,慎之!慎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