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单说说我对“幼儿识字”的看法

(2011-01-02 21:04:26)
标签:

幼儿识字

毛豆

父母

孩子

亲子

成长

育儿

教养

学习能力

分类: 爱育自由·共同成长

关于“幼儿识字”,想简单地说几句,源于最近提到了毛豆识字的情况,接连有几个妈妈问起牵连出这个相关“问题”:幼儿到底应不应该识字?

因为想写几句,就回想了下毛豆识字的过程,翻了翻以前自己给他记的成长点滴——还真是亏得记录了下来,要不过了这许久,真是很多要遗忘了简单说说我对“幼儿识字”的看法——发现毛豆识字的情况是从不到两岁开始萌发出来,当时我在他两岁半时这样记录了一段:

“毛豆认字

毛豆从来没有正式地学过认字,妈妈也没打算去教他,只想顺其自然,发现毛豆能够认字最初是在一岁十一个月左右,他能够在不同地方准确读出同样的几个字来。再后来一次意外发现,是坐出租车时,座椅套上每天必换的“星期*”字样,星期一到星期日,每一次他都能够读对了。之后,这类发现的例子就很多了。

妈妈想了下,毛豆认字,肯定是从念故事书开始的,总喜欢用小手指指着一个一个的字挨个让妈妈念,重复千遍不厌倦。

有时,小人儿指着一个字如“我“说:“长的象‘找妈妈’(的‘找’)。”指着“灭”字说:“长的象‘火车’(的‘火’)。

两岁半,妈妈回忆一下毛豆认得的字大致是:妈妈爸爸火来木年月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星期 找 车 灯……”

 

记得当时,这一时期的毛豆,阅读量非常的大,有一天我留意了下,他竟然读了25本书,还不算重复阅读的。所以我想关于毛豆的识字,绘本故事是一个很大的起源与资源,他指读的字我都会自然而然回答他。出去外面,他对广告、标牌等上面的字总是表现出特别大的兴趣,每次都是拉着我们不停地问,对此,我们也都是有问必答。

我和豆爹都感觉,毛豆似乎是一个对语言特别敏感的孩子,他喜欢认字、喜欢说话,表达很清晰,词汇很丰富。记得他两岁多时候就开始编出小小的故事段落,从一两句话到现在编出的一长段话,我都必须得很努力很努力地才能回忆起他编出的段落,所以,好多片段很遗憾我都没能记录下来,因为我当时听了心喜但一转头常常就串不完整了。简单说说我对“幼儿识字”的看法

在这样很长的一个阶段里,我们也没有对他识字的兴趣放过太多关注,一直都是属于顺其自然的状态。

 

关于“幼儿识字”,我的观点是:没有应该或不应该,只有适合或不适合。识字这事儿,因人而异,因人而宜。

曾有一个妈妈问我,是怎么引导毛豆识字的。

毛豆他现在确实是认得很多的字,具体多少我也没有概念,只不过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现他有太多让我们意外的认知。但我们的的确确是谈不上引导过他认字,只能说这一切是他自己自发决定的。因为一直以来,我们从没有主动“教”过他半个字儿,对于毛豆的识字,我的原则是:他有问我必答,他不问我不教


对于“幼儿应不应该识字”,褒贬不一,也有不少争论。

支持识字的无非从早教的重要和大脑开发的黄金时期等类观点出发,主张抓住孩子学龄前这一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对此,我个人不敢苟同。

我相信幼儿的智力发展需要一个教育环境没错,无疑是需要必要的信息量与一定的刺激源。但是识字与否并不是这个环境的必要因素。

即便是在很多主张识字者曾极力推崇的“冯氏早教”方法里,主旨也是给孩子一个识字的环境而已,倡导的是在生活中学、在游戏中学,激发兴趣、潜移默化的方式为主。但很可惜有不少父母只关注到了“识字”这一结果,演变成了“为了识字而识字”,偏离了早教的初衷。

 

近两年来,随着崇尚自由、自然等教育法的逐渐兴起,对于“幼儿识字”,有些观点批判它是破坏儿童大脑的发育,违背幼儿心智的成长规律等等,为此,也出现了很多的父母对幼儿识字是唯恐避之不及,生怕因此“毁”了孩子。

我曾阅读到一个帖子里,一位妈妈十分焦虑地求助说,自己两岁多的孩子经常问她这个字念什么,那个字怎么读……这让她十分紧张,生怕孩子过早识字破坏了其大脑发育规律,损失创造力想象力等等。对此我想,这反应同样过度了。好似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

 

在这两种观点的极端部分里,我认为都忘记了一项重要和关键的因素:孩子本身。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在大的生命成长规律下他们有诸多类似的发展过程,但每一个孩子又都拥有他们自身十分独特的特质部分,性格取向、行为表现、兴趣爱好也都是各不相同,具体到每一个个体的发展轨迹上,孩子又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成长方式。

因此,对于“幼儿应不应该识字”,这个问题本身就是站不住的。根本不存在“应该与不应该”的问题,只有“适不适合”某一个孩子的状况,只存在某一个方式,是否尊重到了孩子本身成长特征的问题。

 

对于“幼儿识字”,我是支持顺其自然,识字一事儿,无可,无不可。

孩子若有兴趣,识字不是坏事儿,孩子若无兴趣,不识字也同样不是坏事儿。

在学龄前,孩子识不识字,识字多少,都不能决定他将来入学后的学习成绩,更是绝不等同于他的学习能力。因为知识绝不等同于智慧,知识从外而求得,智慧由内而生发。

而作为父母,你是要授孩子以“鱼”,还是授孩子以“渔”呢?
对于学习的能力,我始终相信,孩子有与生俱来的热情、好奇、专注等等这些学习的基本技能,做父母的只要留心保护好这些天然特质,就已经非常足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