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育儿心路  一生教养感悟

(2010-02-16 21:53:05)
标签:

育儿

亲子

成长

教养

感悟

父母

教育

分类: 爱育自由·共同成长

三年育儿心路 <wbr> <wbr>一生教养感悟

三年育儿心路  一生教养感悟

          文/百合

 

自从儿子满三岁以来,我一直都想,用我的文字,为我们这难忘又宝贵的过去三年,做上一个记号。

三年,说长不算长,说短亦不短。

在尚未为人母之时,无数个左三年、右三年,都如白驹过隙,遍寻难觅踪影。

而在儿子降临后,我与他的这三年朝夕,却是我人生里至今最为真切、最为充实、最为丰盛的三年。

 

三年里,儿子从嗷嗷待哺的襁褓婴儿,成长到现在充满活力并极有主见与力量的小人儿,

这过程里,我的欢笑与泪水、期待与失落、感动与无力、困惑与顿悟……并存相伴一路走来。

我自己的成长,也就在这一次次的经历中,不断收获着惊喜

 

在成长的道路上,儿子是我的老师,这是我一直深信不疑的。

上天已透过孩子,给了我们太多看回自己、看清自己的镜子。

我曾经在博文里感触过:如果你想要修行地功德圆满,就来养一个孩子吧!三年育儿心路 <wbr> <wbr>一生教养感悟

无须去深山老林闭观修炼,也不用千心万苦去寻觅名师,

朝夕相伴一个孩子,以平等心待他(她),认真地追随他(她),安静地欣赏他(她),

捕捉孩子身上的每刻惊喜,试着透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去观看这个世界万事万物……

只这样的经验,已经足够。三年育儿心路 <wbr> <wbr>一生教养感悟

足够,让你完成,回到当下的功课,与,觉察的修炼,创伤的修复……

 

这三年的育儿心路,走到今天,我能够说:对于教养,我已了无疑惑。

无论是现在孩子三岁,还是将来孩子五岁、八岁、十二岁、十八岁……

我都不会担心去面对任何不可预见的状况与问题了。

三年里,我从与儿子的互动经历里,感悟到了孩子一生教养的关键。

正如前几天答复一位网友的留言时,忽然想到的诗《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自于父母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才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儿子两岁过时,我曾记录下自己总结出的育儿经:

自我照顾,平静陪伴,耐心跟随,适时提供。(详见博文:我毫无计划的育儿经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396fad0100bs2o.html

 

父母必须先了解自身,了解自身的需求与创伤,能够先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

才能够真真正正地有力量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需求,

才能够清晰区分孩子与父母自己的“问题”界限,

才能够彻底接纳孩子,尊重孩子,聆听到孩子的心声。

 

孩子是个独立个体,孩子的人生与父母的人生可以相似,但也可以截然不同。

——这是为人父母的,最需要去认识与接纳的一个事实。

作为父母,能够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个体特质,细心观察孩子的个体倾向,

学会只在最适当的时候,提供出孩子真正需要的协助与成长所需的环境。

正是如春雨一般,学会让教养“知时节”,“乃发生”。

 

儿子两岁半后,我发现我的育儿路又多了一刻顿悟,那就是“等待与信任”的力量(详见博文:耐心等待,交托信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396fad0100e30u.html),

于是,我把我的育儿经丰富为:

自我照顾,平静陪伴,

细心跟随,适时提供,

耐心等待,交托信任。

 

儿子和大多同龄孩子一样,有着类似的成长过程、行为倾向,

例如让很多父母常常头疼抱怨的孩子胆小、打人、小气等等,他也通通有所表现。

这其中的优和劣,好或坏,其实,都不是最终的问题,

关键的,首先在于父母对孩子成长中各个阶段的特征表现了解有多少,

这决定了父母对于“问题”的理解与担忧程度。

其次,父母看待“问题”的角度与心态怎样,

在这个“问题”上,来自父母的深层需求是什么,

父母对“问题”的恐惧与担心,其背后隐藏着何种根缘与历史事件……

现在,我很清晰地知道: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陷入问题当中的父母

 

孩子的不少行为,有很多时候,就只是某一个行为,只是某一个成长阶段的一种正常表现,

如果用它们来对孩子一生的品行下定论,总是言之尚早。

但是,如果父母因此便断定了孩子是暴力的,或是小气的,

这来自父母的判定,就如同为孩子下了魔咒一般,

因为孩子内在的天性动力,会驱使他们无条件地相信、与迎合来自权威父母的对他们自我的任何判定,

童年时期,孩子是通过父母的认同,来认识自己是谁,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你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孩子就学会如何看待自己。(详见博文:你如何看待孩子,孩子就如何看待自己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396fad0100bozz.html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

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变的懂事、勇敢、大方,成长需要很多的积累。

父母做了自己所能够做到的教养后,剩下的,就是耐心地等待这个累积的过程。

信任自己,信任孩子,信任自然生命的无限力量。

 

 

 

三年育儿心路,一生教养感悟。

虎年伊始,文字为记。

感谢生命,感谢孩子,感谢我自己……

三年育儿心路 <wbr> <wbr>一生教养感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