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育儿心路 一生教养感悟
标签:
育儿亲子成长教养感悟父母教育 |
分类: 爱育自由·共同成长 |
三年育儿心路
自从儿子满三岁以来,我一直都想,用我的文字,为我们这难忘又宝贵的过去三年,做上一个记号。
三年,说长不算长,说短亦不短。
在尚未为人母之时,无数个左三年、右三年,都如白驹过隙,遍寻难觅踪影。
而在儿子降临后,我与他的这三年朝夕,却是我人生里至今最为真切、最为充实、最为丰盛的三年。
三年里,儿子从嗷嗷待哺的襁褓婴儿,成长到现在充满活力并极有主见与力量的小人儿,
这过程里,我的欢笑与泪水、期待与失落、感动与无力、困惑与顿悟……并存相伴一路走来。
我自己的成长,也就在这一次次的经历中,不断收获着惊喜。
在成长的道路上,儿子是我的老师,这是我一直深信不疑的。
上天已透过孩子,给了我们太多看回自己、看清自己的镜子。
我曾经在博文里感触过:如果你想要修行地功德圆满,就来养一个孩子吧!
无须去深山老林闭观修炼,也不用千心万苦去寻觅名师,
朝夕相伴一个孩子,以平等心待他(她),认真地追随他(她),安静地欣赏他(她),
捕捉孩子身上的每刻惊喜,试着透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去观看这个世界万事万物……
只这样的经验,已经足够。
足够,让你完成,回到当下的功课,与,觉察的修炼,创伤的修复……
这三年的育儿心路,走到今天,我能够说:对于教养,我已了无疑惑。
无论是现在孩子三岁,还是将来孩子五岁、八岁、十二岁、十八岁……
我都不会担心去面对任何不可预见的状况与问题了。
三年里,我从与儿子的互动经历里,感悟到了孩子一生教养的关键。
正如前几天答复一位网友的留言时,忽然想到的诗《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自于父母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才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儿子两岁过时,我曾记录下自己总结出的育儿经:
自我照顾,平静陪伴,耐心跟随,
父母必须先了解自身,了解自身的需求与创伤,能够先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
才能够真真正正地有力量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需求,
才能够清晰区分孩子与父母自己的“问题”界限,
才能够彻底接纳孩子,尊重孩子,聆听到孩子的心声。
孩子是个独立个体,孩子的人生与父母的人生可以相似,但也可以截然不同。
——这是为人父母的,最需要去认识与接纳的一个事实。
作为父母,能够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个体特质,细心观察孩子的个体倾向,
学会只在最适当的时候,提供出孩子真正需要的协助与成长所需的环境。
正是如春雨一般,学会让教养“知时节”,“乃发生”。
儿子两岁半后,我发现我的育儿路又多了一刻顿悟,那就是“等待与信任”的力量(详见博文:耐心等待,交托信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396fad0100e30u.html),
于是,我把我的育儿经丰富为:
自我照顾,
儿子和大多同龄孩子一样,有着类似的成长过程、行为倾向,
例如让很多父母常常头疼抱怨的孩子胆小、打人、小气等等,他也通通有所表现。
这其中的优和劣,好或坏,其实,都不是最终的问题,
关键的,首先在于父母对孩子成长中各个阶段的特征表现了解有多少,
这决定了父母对于“问题”的理解与担忧程度。
其次,父母看待“问题”的角度与心态怎样,
在这个“问题”上,来自父母的深层需求是什么,
父母对“问题”的恐惧与担心,其背后隐藏着何种根缘与历史事件……
现在,我很清晰地知道: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陷入问题当中的父母。
孩子的不少行为,有很多时候,就只是某一个行为,只是某一个成长阶段的一种正常表现,
如果用它们来对孩子一生的品行下定论,总是言之尚早。
但是,如果父母因此便断定了孩子是暴力的,或是小气的,
这来自父母的判定,就如同为孩子下了魔咒一般,
因为孩子内在的天性动力,会驱使他们无条件地相信、与迎合来自权威父母的对他们自我的任何判定,
童年时期,孩子是通过父母的认同,来认识自己是谁,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你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孩子就学会如何看待自己。(详见博文:你如何看待孩子,孩子就如何看待自己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396fad0100bozz.html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
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变的懂事、勇敢、大方,成长需要很多的积累。
父母做了自己所能够做到的教养后,剩下的,就是耐心地等待这个累积的过程。
信任自己,信任孩子,信任自然生命的无限力量。
三年育儿心路,一生教养感悟。
虎年伊始,文字为记。
感谢生命,感谢孩子,感谢我自己……

加载中…